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现实问题的逻辑在实践中的统一与结合。通过这种结合,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实际历史进程的逻辑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化;中国具体实际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一环,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在逻辑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赵丽华 《学习论坛》2008,24(6):23-2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结构.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要想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就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内在逻辑中国化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姜喜咏 《求实》2007,4(12):12-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性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辩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动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性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性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彰显着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文章试从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七个逻辑维度的层面进行初步探讨。文章的基本结论是,这七个逻辑维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向度,缺一不可。只有认准和把握住了这些基本向度,我们在学科建设的实践中,才不会偏离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8.
实践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实践矛盾观的理论形态展示着本然、实然与应然的三重逻辑形态。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体现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体现的是主观如何更好地符合客观的理论诉求,而在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与应然逻辑之间,还有一个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离的实然逻辑。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既是对实然逻辑之"主客分离"的反思和超越,又是对本然逻辑之"人的能动认识"的强化,是理论的完备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理论。实践矛盾观的逻辑形态显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路径:解构和建构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人类必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两种制度的长期共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逐渐暴露,构成了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基础上生发的实践逻辑。这一实践逻辑具体包括实践目标、实践理念、实践手段三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科学地回答了"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面临的时代问题,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少要做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第一,重新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质,这是实现其正确合理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第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研究对象和内容,这是实现其中国化的主要路径;第三,重新建构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国化的学理体系,这是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就第一个层面而言,"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时代化"和"大众化",而"时代化"和"大众化"本身亦是"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尽管三者各有侧重,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整体推进。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亦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而生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4,(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方法论的视域中,必须澄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的根据问题。因为,如果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那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就缺乏可靠的实践逻辑的根据。从思考、解决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即思考、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等三大维度,去探究和澄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方面的根据,对人们思考和解决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性问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找和破解“中国问题”的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从逻辑结构上来看,这一过程蕴含着四重内涵:境遇化——现实之基,即准确判定中国所处的具体“历史方位”;现实化——视域焦点,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中国问题”;民族化——文化基质,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以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基质的方式得以实现;大众化——实现路径,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深入研究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理论思维的轨迹,对于弘扬理论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疑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研究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探究,更能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这一时期"中国化"思潮的发展,而"中国化"思潮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重要语境。目前学界虽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中国化"的含义、研究范畴与实践段限以及"中国化"思潮的定性这些基本问题缺乏必要的界定与认识。这一选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当下中西文化之争的历史回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科学总结;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结晶"与"提升"的过程。面向21世纪,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结晶与提升: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用以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