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吴洲钇  曾绍义 《求索》2010,(5):226-227
苏轼一生好酒,既把饮酒取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更从其中展现出一种"内全于天"的至高人生境界。同时"得酒诗成","乘酣以发真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优秀作品,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忧愤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这些都是对前人的超越,是苏轼对我国独有的酒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3.
冯利华 《求索》2010,(4):171-173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理论,主张在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塑造新的意象,延长接受者的审美体验过程。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突破传统用典局限,提出以"以故为新"为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以才学为诗"如同"齐言喻楚",使诗歌文本"陌生化",增加接受者的理解难度。阐释者虽力图破译其诗歌典故密码,但由于情感、文化和价值取向等主观条件的差异,其所期之"以与古人相遇",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阐释文本反而会令诗歌与接受者再隔一重,产生双重"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何晓苇 《求索》2013,(11):68-70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变革天下法度,旨在富国强兵。这与苏轼裕民的政治价值及其治国方略产生了尖锐冲突。苏轼认为,"裕民"理应成为变法之归旨,它是一个义蕴丰富而深广的概念范畴,与"富民"有别。"裕民"既涵盖了执政的举措在御民、抚民,于民以宽仁、宽缓,又统摄了治国"富民而措刑"的"民德归厚"之根本价值。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急於有功而贪富强",有病民、贫民之弊,乃至败坏天下之风俗。裕民作为苏轼政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贯串于熙宁前后苏轼的诸多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当中。裕民之道与富国之法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争论。  相似文献   

5.
谭斌 《当代广西》2011,(10):42-43
2007年,杨昌明以高票入选全国46家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入选100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12月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16年来,这样一位草根爱心人士,这样一位平民,用他不息的爱心为急需帮助的人们带去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我们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许锋华  岳伟 《前沿》2010,(3):28-30
本质主义是一种先在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这种本质去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范式。本质主义思维的弊端汇聚成一点,那就是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简化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井然有序、僵死不变的确定性世界。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来看"人",所看到的是一幅幅抽象化、实体化的形象。为了改变人的形象,我们需要改变认识"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匆匆离开了人世,我们在为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思考感动的同时,也感谢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完全没有肾脏功能的史铁生可以依靠透析技术多存活了十几年的生命,使这位深邃睿智的思想家有机会留给我们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像《命若琴弦》、《病隙碎笔》、《扶轮问路》等都是他在透析过程中的思考,尤其是他对爱、对疾病、对死亡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所谓"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组织职工主动、积极负责、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安全的最大效益。要落实好这一思想,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10.
段栋峡 《前沿》2011,(23):68-73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彻底"祛魅",但其过度地据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容易产生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物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幽暗导致了"单向度的人"复活,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一片开满罂粟之花的诱惑之城。因此,克服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历史辩证法中再现"社会主义理想国",挣脱意识形态的纠缠是"脱魅"和信仰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军伟 《前沿》2013,(10):20-23
霍布斯在不同场合将自然法归为"正当或正确理性的指令(dictates of right reason)""道德律"和"神律";"rightreason"的意义含混是由"right"一词的双关含义所造成的,"right"既是一个事实语词,也是一个价值语词;自然法是人经过正确推理得来的有关人们行为准则的真理,因此它也是道德律;理性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能力,"理性的指令"即为"上帝的指令",因而自然法也是神律;现代初期的科学兴盛与无神论端倪使得霍布斯自然法的首要意义在于理性的指令。  相似文献   

12.
韩煜 《今日浙江》2010,(18):62-62
"糊弄"一词,在字典有蒙混、将就的意思。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以"墙上芦苇"与"山间竹笋"为比喻,为"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画了一幅像。如果我们也为"糊弄官"画像的话,同样可以打几个比方:"糊弄官"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装腔作势,貌似"卖力",  相似文献   

13.
鞠允国 《人民公安》2013,(16):61-61
在吉林省长吉图经济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延吉市,有一位"硬汉队长",名叫金炫。他虽不是本地人,却把驻地当故乡,为确保一方百姓和谐安宁,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为辖区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被推选为"第七届感动吉林人物"。身为吉林省边防总队侦查队队长,  相似文献   

14.
"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明",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祈愿或敬畏。"人若作案,‘天眼’在看",确已是当今上海南站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陈德玺 《前沿》2010,(21):179-185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以后,"交往"就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纽带。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迁不断地形塑出不同的文化形态,从而也形塑了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但真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确立得益对它们的张力机制——交往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用处可以区分为"事实之用"与"应有之用",赵林所言的"哲学的用处"只是西方哲学具有的"事实之用",而不是哲学的"应有之用"。在中国哲学视阈下,哲学的"应有之用"是对生命的安顿。中国哲学以"生生"本体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价值论、"中道"的认识论实现对生命的安顿。  相似文献   

17.
慈善是最近大陆炒得很热的话题。从陈光标的"裸捐",到巴比慈善晚宴,从感动两岸四地的"阿福"到令人动容的"新阿福"曾敏杰,从富豪到平民,  相似文献   

18.
"类哲学"是从人的类、类生命本性入手,探讨人的本质规定的"新哲学",是一种体现着人对自身本质即"类本质"的全新理解的哲学形态。作为一种关注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本体论的物的表象式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哲学理解人、对待人的观点和态度。作为"人之为人"的理论自觉的"类哲学"理论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理解"人"、关注"人"的新角度;确立了一种人的"类存在"方式,形成了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哲学基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在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而这是与"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等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根本对立的。科学发展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孤岛     
刘郁 《人民公安》2012,(13):54-55
如果一人独赴"荒岛",度过余下的生命,面对所爱的音乐和唱片你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相似文献   

20.
【人物档案】贾云杰,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学学士),现年45岁。从1989年开始,先后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区妇联、区信访办公室、跃进村街道工作,现为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2009年被选为区人大代表、跃进村代表小组组长。在21年的工作中,共获得十余项区级以上表彰,其中,2006年被评为"大渡口区十大感动型女性"、大渡口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大渡口区首届"十佳女性",2008年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0年被评为"全市危旧改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