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帮会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有效控制帮会文化的传播对于预防有组织犯罪至关重要,而这必须针对帮会文化的受众作区别性地防控。帮会文化具有显著的游民特征,缺乏人身依附性,但渴望精神依附;农民文化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青少年学生身处教育核心,但却追捧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传播帮会文化的主要途径,但在当代社会,对大众文化严防死守已无异痴人说梦,只有丰富主导文化和菁英文化的大众形式才能抑制帮会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一些地方流氓团伙犯罪出现增多趋势,带有浓厚封建政治色彩,黑社会性质的行帮组织与日俱增,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特别是青少年流氓团伙,帮会组织的犯罪动向,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密切相关。帮会文化在形式上具有虚伪性,“侠义”的本质是私义而不是公义,在法治社会只能起负面作用;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逐利性,“义气”的伪装不能掩饰其职业犯罪的根本性质;在思想根源上具有传统性,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家族主义理念。因此,必须维护经济竞争机制的平等有序,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揭露“义气”“侠义”的真相,切断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文化营养,就是削弱有组织犯罪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形式,其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青少年团伙犯罪具有帮会性、争霸性、突发性、多样性、群属性、连续性等特点,而封建宗法观念、行帮思想、两劳释放及解教人员的勾引和教唆、区域性不良交往及“文化大革命”遗风的影响、家教不严等是其滋生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和各方面制度建设,打击、改造和预防相结合,形成抑制网络的根治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香港黑社会犯罪非常猖獗,最近还呈现出了犯罪区域国际化、犯罪成员低龄化、组织管理公司化、帮会组织"合法"化等新的发展趋势.研究香港黑社会犯罪趋势,有助于内地警方与香港警方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黑社会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寻有组织犯罪的主体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当前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帮会文化和外来的黑社会文化是有组织犯罪的文化基础.在这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犯罪心理是形成有组织犯罪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域外和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有境外黑社会性质组织渗透的原因,也有内在封建帮会和资产阶级文化原因,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恶劣。针对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趋势,最近,我们对全市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对我市青少年犯罪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一、当前我市青少年犯罪状况总体来看,青少年犯罪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犯罪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手段升级,对社会的危害加重,团伙犯罪突出。具体来看,青少年犯罪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青少年犯罪总量居高不下。1997年,全市共查处犯…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涉黑”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是我国又一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命运和前途。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阕释“涉黑”组织之特征,继而正确把握青少年“涉黑”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结帮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青少年网络帮派名目繁多,组织结构比较严密,结伙从事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大。不良心理需要和畸形物质需求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的犯罪内在动因,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不力为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缺位也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社区组织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青少年团伙犯罪以财产犯罪为主,故意伤害案件、性犯罪逐渐增加;团伙组织形式松散,但开始呈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团伙成员文化水平低;团伙犯罪与网络关联密切。我省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失;畸形情感、物质需要;青少年个人势单力薄;“黑”、“黄”网络文化的腐蚀。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科学性,学校教育全面性,青少年自我教育、保护的主动性,社会防范广泛性,法律处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测量法对75名犯罪青少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犯罪青少年改造的策略,提出家庭要创立尊重、平等、信任的家庭环境;学校要科学、正确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社会支持关注青少年教育,并重点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方式呈团伙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的趋势,形势严峻。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和现状,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联手,堵死青少年犯罪的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打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探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对策,对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措施,使研究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会造成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弱化。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网络的紧密联系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联系的弱化,突出表现在依恋、奉献、卷入和信念四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其发挥增强社会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史料为基石 ,对在建国初期即 1 949— 1 953年残存的旧社会滋生的帮会型、邪教型、土匪型、恶霸型四种主要类型的有组织犯罪进行了阐释 ,分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结构、犯罪行为、犯罪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群体是社会成员结构中最具有活力与动力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的主力军。青少年群体对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潜能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青少年犯罪现象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甚至在社会犯罪年龄结构中占据较大数额,犯罪率偏高,犯罪案件性质较恶劣,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影响。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有利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创造适应青少年正常成长的社会环境,并为社会提供健康有利的人力资源。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坐标。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青少年团伙犯罪呈现出团伙教及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教比例双上升,团伙恶性程度趋重,流动人口青少年占多数,团伙成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等特征。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需要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就学难的问题,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组织,保持对团伙犯罪严打高压等态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涉黑”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是我国又一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涉黑”组织依靠暴力而建立,以反叛文化为精神支柱和力量,为实现其特定目标而选择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种社会亚文化,青少年犯罪是犯罪问题的一部分,但与成年人犯罪表现形式不同,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更易受文化规范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文化冲突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来审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情势分析了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而法治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