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2.
梁冬 《先锋队》2015,(7):38-39
近日翻阅读书笔记,一段话跃然眼前: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亡。"当初读这段话,让人毛骨悚然。现今重读这段话,细细揣想,无不道理。书中有金,书中铸魂。多读书、读好书,大有裨益,教诲终生。读书,放飞梦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对任何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5.
读书四字诀     
甘正气 《前线》2013,(10):88-88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出版火爆的年代,各种图书琳琅满目。于浩渺书海中,人们该怎样读书、读那些书,可能众说纷纭,但依我看来,有个四字诀值得关注,这便是:啃点厚书,览点老书,读些专书,阅些洋书。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7.
正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女士说过—段话: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沦为悲苦,因为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召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认为书籍是女人的营养配餐,能让女人心有一盏明灯,不会迷路;心有一扇小窗,让阳光照射进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9.
张翔胜 《当代贵州》2011,(10):64-64
书房,顾名思义是藏书、读书的地方。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有一间安静、雅致的书房,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了。南宋诗人朱熹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7,(3):10-10
书是人类传承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日月更替,社会变迁,但著书与读书始终伴随人类,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信仰,书中有智慧;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书给我们知识,  相似文献   

11.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2.
读书赏风景     
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对于我是如此的诱惑,以至成为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 读书使我懂得热爱人类。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病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以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只要翻开《贝多芬传》就会被他那永还给予人类是与善的心灵所震撼。贝多芬的作品乃至他的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就像他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时常地萦绕在我的耳旁,丰富着我的思想,抚慰着我的心灵,教会我直面人生,教会我奋斗、攀登。 读书使我领略自然的可爱。 欧文·斯通的《起源》一…  相似文献   

1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落后的功利读书观。历史已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殊不知,如今一些人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苦求一纸闪光的学位,甚至不择手段地利用官位捞取学位。此种怪现象正应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一段妙论: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我们不反对领导干部通过勤奋学习追求高学历,这是干部“专业化”、“知识化”的客观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和法制化社会里,有些官员追求高学位的背后,却充满了铜臭、阴暗和腐败。  相似文献   

14.
“书生气”常用来评价某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看问题、做事情拘泥于教条、书本,有些不切实际。书生气的评价尺度并不很精确,有时人们看法还不统一,但有一点倒很一致,被戴上这顶帽子的都是读过点书的人。宋朝诗人范成大有句诗:“洗净书生气味酸”,这是读书人自己承认“酸味”,但古往今来专门给读书人来个“书生气”的贬义性说法,是否也反映出不读书、读书少的人羡慕嫉妒恨,有点酸味呢?  相似文献   

15.
书香致远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入善辫。”高尔基说:“书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朋友。”  相似文献   

16.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8.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党建》2012,(5):42-43
《人民日报》刊登郭震海的署名文章,分析“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在不少为官者的办公室里,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多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  相似文献   

20.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