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理论》2019,(11)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三是要不断以教育改革推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办"更好的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际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基层党建需要着力党性的先进性,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先进实践行动为榜样;需要着力组织的建设性,着力于组织的服务性建设,务实性建设;需要着力党员的示范性,着力党员思想的示范性,行动的示范性,使共产党人的"星星之火"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发展为燎原之势,带动基层群众积极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4.
符俊  袁晓辉 《学理论》2010,(16):75-76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伴随着现代化所需要的个体主体性的高扬,对个体价值的重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人为关怀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可君 《学理论》2012,(21):196-197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必须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文章从民办高校特定的办学条件出发,分析了民办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际困难和特定环境,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民办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需要推进并注重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抓住时代发展的特征及特点,明确"微时代"下学生群体的思想理念及行为方式,从而全面做好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忠康 《理论探索》2001,2(2):45-46
邓小平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它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2)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3)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科学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描绘了绿意盎然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1.经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第一,创新发展是驱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教育,因此,在教育领  相似文献   

10.
闾春飞 《学理论》2012,(16):220-221
抓好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从各高校大学生党员骨干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培养思路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1.
柴倩  黄向阳 《学理论》2015,(8):41-4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对农业的"硬件支撑",但也离不开现代管理体系对农业现代化的"软件支持"。农业现代管理体系的完善不仅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然而,目前的武陵山片区还未完全具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系,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与管理、农业生产的加工、农业生产的营销等方面还不尽合理。要构建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系,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建设、提升政府与农民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农业生产加工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叶捷 《学理论》2013,(32):273-274
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当下我国高校传统中文教育更倾向于"守成"而非"创业",学习中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仅限于小部分文字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理念、精神和能力是高校教育,包括高校中文教育的关键。对高校中文教育实行创业性开发,转变大学生就业观,树立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理念,把握并深入领会创业性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出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如何在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促进教育现代化,创建适应新时代教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做好高校的群众工作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新时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其中高校群众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于促进高校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高校群众工作的本质属性,顺应高校群众工作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满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中国有64%的人口为农村人口,所以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下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势在必行。我国自2005年10月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农村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如下:发展现代化教育理念;切实保证合理投入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南海问题的实质是美国与中国在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斗,结合南海问题剖析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和矛盾,对于全面、客观分析评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需要进一步务实,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技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9)
智慧校园是现代高校变革教育理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的崭新途径之一,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性相融合,提升"以生为本"的校园服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此实现校园现代化的飞跃,是高校教育管理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国人才战略提出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与内化更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价值观教育,不断探索教育的对策实践,凝聚和号召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廉政建设走的是科学化、法治化与理性化的现实路径,既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也需要柔性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助推着廉政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廉政建设的实践中,需要贯穿关注人、关心人、关爱人的柔性管理,即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建构"柔性廉政"以使人主动廉洁、乐于廉洁、持久廉洁。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20,(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既是推动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力量,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工具。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进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转型升级,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数字教育"鸿沟日益扩大。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教育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教育互联网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学校教育形态;在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却仍然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来运行。二是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浪费大。不少县(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