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刑法》自1997年全面修订以来,又进行了九次修订,犯罪化和刑罚攀比化仍然是修订的主要内容,其中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是刑罚修订的亮点。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刑罚结构需做出根本性的调整,罪刑均衡原则不应仅体现于总论刑种的设置上,更应体现在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罪刑结构的设置上。在下一步的刑法修订中,应着力解决经济犯罪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刑罚设置倒挂的现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刑法观。  相似文献   

2.
论非刑罚化的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国祥 《法学论坛》2003,18(4):47-53
非刑罚化是现代世界刑法改革的趋势。非刑罚化的出现 ,有着深刻的思想、社会与科学背景 ,它否定了古典学派“罪刑相称”的报应刑原则 ,具有进步意义。当代各国通往非刑罚化的途径多种多样。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刑罚万能”观念的影响 ,不但排拒非刑罚化 ,而且重刑化的趋向明显。立法和执法应转变观念 ,建立包括保安处分在内的非刑罚方法体系 ,以使我国的刑事责任方法合理化、人道化和轻刑化。  相似文献   

3.
杨琳  赵明一 《法学杂志》2013,34(4):115-120
刑罚个别化是基于个别公正和个别预防的理论形成的一项刑法原则,主要调整"刑罚"和"犯罪人"两大实体范畴关系。其核心要素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再犯可能性,可以通过量化考察人身危险性为法官量刑提供依据。但是,刑罚个别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与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通过彼此的协调融合,绝对的罪刑法定发展为相对的罪刑法定,同时,在罪刑相适应的基础上则需辅以人身危险性进行调整修正。  相似文献   

4.
从极端到理性 刑罚个别化的进化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经海 《中外法学》2010,(6):885-897
@@ 在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中,刑罚个别化问题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老问题.然而,有生命力的"老问题"不会固步自封,会随刑法现代化而进化并彰显其时代意义.在发展历程上,刑罚个别化已经历了一个"早期极端形态-近代极端形态-现代理性形态"的进化历程,其实质是刑法现代化在刑罚问题上的发展体现和刑事责任评价根据在理论认识上的进化表现,并使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具体在刑罚适用问题上,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机械走向灵活.然而,从既有理论及其争论来看,因理论上对刑罚个别化进化过程的梳理不够,而仍有众多论者坚守其"极端"形态,并由此否定刑罚个别化的现代意义或对其进行"支离破碎"或"断章取义"的理解与应用.这不仅使实质化刑法基本原则难以在刑罚适用中贯彻施行,而且会导引当今量刑规范化改革走向片面.  相似文献   

5.
韩轶  刘雯 《中外法学》1998,(2):64-67
<正> 一般预防在预防犯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能否界定为刑罚目的的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性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刑法理论上把一般预防界定为刑罚的目的,不仅是过分地夸大了刑罚一般预防的作用,而且是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相悖的。  相似文献   

6.
刑罚有效性是指以最经济的方法、最小的刑罚代价,去达到刑罚目的。从刑罚理论和刑罚制度的演变来看,刑罚有效性原则是伴随着刑罚教育主义的产生而确立的。它彻底否定刑罚报复主义和惩罚主义,反对机械地执行罪刑相适应原则,强调必须以教育、改造的目的来统率刑种的设立、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尽力为犯罪人回归社会寻找最佳捷径。刑罚有效性作为一项原则并未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明确地提出,但作为一种思想和研究课题,却越来越受到刑法理论界  相似文献   

7.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作为一个伦理原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刑罚人道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在刑法领域中的体现。刑罚人道主义是现代刑法借以建立的基础性理念之一,为当代法治国家所广泛认可和遵循。但在我国刑罚适用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刑罚轻缓化,是体现刑罚人道性和不可避免性的制刑、量刑以及行刑方面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取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方向,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和"一面的具体化,是立法、司法、执法的指导原则、方针。在此前提下,不仅立法上将带来轻刑化和刑罚措施的多元化,而且司法实践中也会导致刑罚的节俭,并促使与此相关的刑事司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所谓“刑罚到欠账”,是指最终判决的刑期少于犯罪嫌疑人实际已羁押的时间,即犯罪嫌疑人所服的实际刑罚重于法院判决他应服的刑罚,我们习惯称这一现象为“刑罚倒欠账。某区法院仅1999年就发生10起类似案件,少则多押一、两个星期,多则半年之久。对于这些被告来说,“罪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并未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0多年前的欧洲,一个叫做贝卡利亚的年轻人,怀着对真理的追求,写下了至今依然在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犯罪与刑罚》。在那个腐朽甚至黑暗的时代,写下这样一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天赋与智慧,更重要的是超人的勇气和决心。正是这本"小书"奠定了近代刑法的重要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也正是这本"小书",点亮了200多年来人权保护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原则及犯罪预防的思想,这对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民众关注度很高的"许霆案",认为我国在立法和执法中应切实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民众。  相似文献   

12.
赵冬燕 《法学杂志》2006,27(3):136-138
在西方刑罚目的理论上一直存在着报应刑和目的刑的争论。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以及刑罚正义原则的要求,报应已成为我国刑罚的首要目的。刑罚的报应性贯穿于我国刑罚体系的始终,只是不同的刑种体现出来的报应性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犯罪与刑罚的理论问题,在刑法学史册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不仅体现了刑法的精髓,也反映了刑法的灵魂。浩如星海的刑法学先驱们,无不在此问题中留下自己的思辩光辉:有“近代刑法之父”的贝卡里亚,“刑法学之父”的费尔巴哈,还有康德、黑格尔、宾丁、龙勃罗梭等等刑法学巨匠们对罪刑理论提出各自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罪刑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应当重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的必要性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离不开刑罚。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刑罚,表明国家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谴责与否定评价。我国刑法总则将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两类,这种刑罚体系的构建是针对一切犯罪人,并没有考虑成年犯罪人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由此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下列问题: 1.刑罚立法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矛盾。把未成年犯罪人作为特殊情况不适用死刑在“刑罚种类”里予以原则性规定,另一从宽原则却置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节,分则以  相似文献   

15.
刑罚个别化之价值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柏纯 《政法学刊》2006,23(3):55-60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刑罚个别化确认为量刑的原则之一,我国刑法虽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在许多条文中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充分认识刑罚个别化的地位和作用,对准确适用刑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琼 《法制与社会》2010,(18):269-270
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首先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思想,该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中要付诸实现,在刑事立法上得以确立,有赖于司法机关实际的执法活动。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刑法思想发表了相关见解,以期能够对这本经典著作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应由刑法目的与任务决定,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则应由罪刑法定原则赋予.<刑法>第3条"中国特色"的双向表述,使刑法目的、任务与罪刑法定原则各自应承栽的刑法机能被混同和单一化为社会保护,并由此注定了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先天缺失.针对体现入罪机能的我国罪刑法定原则,要通过犯罪论的实质化对刑罚规范和构成要件从实质上进行解释,将刑法虽有明文规定但尚未达到可罚程度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以建立"有罪不一定罚"的出罪机制,从而实现经典罪刑法定原则以及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并区分刑法目的、任务与原则各自不同的机能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罪刑关系中,罪名与刑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刑罚制约罪名满足了实践上罪名界分、政治判断、政策诉求、实质公正及变革法律方法的需要。刑罚反制罪名与传统罪刑关系论相背,需对其司法适用予以合理规范。在适用范围上应限于疑难案件,在适用标准上不能背离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爱艳 《政法论丛》2006,6(6):62-67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应当是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是入罪禁止机能和出罪解释机能的统一。我国现行《刑法》第3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向表述方式堵塞了去罪化的路径,应当修改为消极的表述形式。刑法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而罪刑法定要求以严格解释和可预测原则作为刑法解释的限度。为了真正实现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刑法解释需要树立新的刑法理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立法解释并对刑事司法解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罪刑法定原则实施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随着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通过而法典化。自此,我国刑法可以说真正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①它的价值、意义已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充分肯定。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典化并不等于其现实化,其高层次的法意不是仅靠法典化就能够实现的。我们可以把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施喻为一个系统工程,分为立法、司法和行刑三道工序。罪刑法定原则指导和制约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反过来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也制约着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施,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的,本文所阐述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