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就业优先”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为什么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如何理解就业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2.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如何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如何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如何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更加充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  相似文献   

3.
蒋敏 《群众》2022,(10):19-20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无锡始终把稳就业放在“六稳”首要位置,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努力开创全市就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吉林政报》2012,(4):1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下午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邹德萍 《人权》2012,(4):20-23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年开局,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实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  相似文献   

6.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宁委发[2013]41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进一步提升我市就业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全市"两个率先"和幸福都市建设服务,现就我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13):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8.
周青梅 《青年论坛》2009,(6):111-113
"奥肯定律"在我国出现变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并不促进就业。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就业现状,经济结构又取决于一国的政策选择。就业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制度问题,政府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要把就业优先作为原则之一,扶持第三产业、中小民营企业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成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未来几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好《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事。近年来,吴江市始终把推进城乡充分就业放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了经济和就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该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1万个,仅2010年即新增就业岗位4.96万个,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万人,安置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1.48万人,年末城  相似文献   

11.
邵汉生 《政策》2011,(5):57-59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将促进就业工作抓紧抓实,为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莫荣 《人民论坛》2010,(6):13-15
通过就业来增加消费,是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多地把过去依靠物资资源、资本的发展方式,转到依靠人力资源上来,所以,"就业优先"是拉动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2,(3):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3,(8):1-1
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题报告。尹蔚民指出,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是关键要素,民生改善是重要考量。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两项基本制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民生篇章。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将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又处于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劳动力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罗启东 《群众》2022,(9):36-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要通过加大宏观调控、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等推动经济稳健前行,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还要提供更全面更优化的就业服务,着力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和困难群体防风险能力,确保江苏就业大局稳定。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铜陵市2007年有400余户残疾人家庭将获市政府"千元就业工程"资助。"千元就业工程"实施对象是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就业条件的城市贫困残疾人。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优先扶持有选派干部任职村镇、家庭特困、有一技之长、下岗或失业以及零就业家庭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5):40-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8.
今后若干年我国就业的形势严峻。突出原因是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同时,产业的就业弹性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未能充分发展、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在强调就业优先的方针下,必须正确处理扩大就业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的对策包括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力、少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够形成新就业机会的"开拓型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12,(17):17-20
晋政发[2012]3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十一五"期间,我省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6万人,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8,(8):74-75
2007年,周天勇提醒,2008年中国企业的高成本时代真正来到,中国企业将要度过一个高成本的寒冬。与此同时,2008年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