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肖荻 《法制博览》2011,(16):10-10
“缺德”,词典解释是“不顾道义”,有损德行。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多用作骂词。在“国骂”中,“缺德鬼!”是打情骂俏;“太缺德啦!”是怒不可遏。“道德沦丧!”则是愤世嫉俗已极。如今此类骂声盈耳。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日前在清华大学讲道:“中国30年高速发展的结果是,市场主导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而道德的力量式微。”  相似文献   

2.
“挥舞道德大棒”,是很令人讨厌的事情。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何况中国人长期身受“道德大棒”的击打,故而特别的害怕它。对此,我是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侯艳敏 《工会博览》2009,(3):110-111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不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必须要通过道德法律化来强化道德的作用,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就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两种自由,一种是堕落的自由,动物和人均可享用它,它的本质就是为所欲为。还有一种公民和道德的自由,它的力量在于联合,而政权本身的使命则在于保护这种自由。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人们行为的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的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评价和制约的作用.在一定的社会中,有占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也有与之对立的,或者不同层次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但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们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舆论总是把善良、正义、公正、诚实等行为,当成道德的行为,把丑恶、卑鄙、偏私、虚伪等行为,当成不道德的行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把集体主义当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作为倡导的社会道德风尚.而犯罪则相反,它是一种危害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6.
捐不捐款是一个人的私事,这几乎成了一个公理。然而,它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命题,特则是在汶川震灾语境中。换言之,人们在汶川震灾中捐款具有某种极强的道德义务,这不是公式化的权利话语所能消解了的。  相似文献   

7.
钱与命     
老愚 《法制博览》2010,(18):27-27
资本与性两手都硬,他们撬开家庭,抬高物价。这两种逐利力量沆瀣一气,结成利益共同体,肆意践踏即将坠落的道德和秩序。  相似文献   

8.
次道德     
常侠 《法制博览》2008,(18):8-8
现在有人提出“次道德”这个概念。 何为次道德,比如医院宰人,人们把宰人狠的叫不道德,把宰人轻的叫次道德;小偷偷了人的包,把包里的钱捏干净,把证件归还,小偷就成了次道德者。官场不以德能勤绩提拔干部,而是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一个官收了人家的钱为人家办事,就是“讲道德”,收了人家的钱不给人家办事就是不道德。这些实际上是现代人对道德标准和要求低价处理,暴露的是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更严峻了。  相似文献   

9.
生死多少人     
孙硕夫 《法制博览》2009,(16):35-35
南京一妇女突然摔倒后,却揪住上前搀扶她的人大叫:“就是你把我绊倒的!”这起类似当年彭宇案的事件,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抱怨:见义勇为反遭恩将仇报,这让人以后怎么还敢做好人?对此,《中国青年报》刊文指出,这其实是一种道德撒娇。真正有道德信仰和坚守道德原则的人,绝不会因为别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绝不会把“有人好心没好报”当成自己不做好人的借口。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道德混乱与道德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建设主体的缺失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道德领域的基本状况是放任自流,几乎谈不上自觉的道德建设。在此期间,关心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是一些左派力量。俄罗斯共产党曾经多次在国家杜马提出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议案,均遭否定。①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道德建设主体严重缺失:十几年来惟一能够充当道德建设主体的俄罗斯政府和议会不作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第一,多数俄罗斯人反对任何机构、任何组织进行有计划的道德建设。自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曾经是苏联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尤其是在1967年苏共中央宣布…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2,(25):86-87
这是中国社会越来越是非不分的一个秘密,每进行一次"理性化论证",就把道德标准往下拉一次,不断逼近底线,直到颠覆。而同时,它也会加剧一个人和社会的病态,因为一个出卖自我、良知、人性的人,必然想着要去干掉道德,但反过来,道德也会干掉他。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2,(13):38-39
2400多年前,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被当作"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人们确认"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艾琳·卡瑟说:诚信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诚信,曾是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曾几何时,我们丢掉了这个传统,近年来食品、药品行业频频爆发诚信危机,消费者人心惶惶莫如一是,这些最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也愈加地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预防犯罪的过程中,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预防犯罪的基础保证,传统的道德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传统道德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当执着于人性善恶的分辨,十分重视对人格进行道德修炼,非常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都对预防、减少和遏止犯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朽木 《青少年与法》2009,(6):11-13,17
2009年9月20日晚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发起评选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盛大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徐茂因长期用自己的奖学金和打工得来的工资资助山区贫困学生而成为全国十大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其事迹经中央电视台发布后,立即感动了千千万万善良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许静 《工会博览》2009,(6):49-50
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道德教育,并符合人的道德发展规律,从低到高;教育者要道德,教育方式也要道德;坚持以人为本,既讲道理,更办实事;以建设和谐职工队伍为目标,引导职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建设和谐队伍。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层出不穷的资本英雄、拔地而起的风机和太阳能板、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在节能减排已近变成一种道德力量的时候,我们为新能源的发展冲动叫好,却也为其一哄而起背后的盲目和无序而担忧。新能源是发展方向,是未来的希望,但它还很弱小,很幼稚,需要呵护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评价取向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想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培养人的道德的内在的约束力,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没有哪样东西会像战争这样:它原本是最不道德的,却最多地被人以道德标准加以判断。 对于这场战争,我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它造成的问题一定比能够解决的多。  相似文献   

20.
塔吉克斯坦哲学家、译者的朋友伊斯坎达尔·阿萨杜拉耶夫2005年3月10日在该国《商业和政治》报上发表《马克思的道德贡献》一文,对马克思的道德贡献、马克思主义实践及其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重大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将该文摘译如下。人们评价一个人,不应仅仅根据他在他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品质,而应首先根据他所显示出来的人生理想的广度、道德高度和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影响人类发展已逾150多年。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或多或少有些意义的方面,都不可能不受到这一强大的思想运动和实践力量的制约。只有在与马克思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