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虚假诉讼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虚假诉讼入手,通过实地调研,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分析虚假诉讼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具备的特点,概括为诉讼要件的合法性、诉讼主体的复杂性、虚假行为的违法性三个方面,着重体现虚假诉讼违法性的特点,凸显本文打击虚假诉讼的写作主旨。制定对策必先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为研究视角,分析为何会滋生虚假诉讼,主要原因有三个,利益的驱使是根源,法院立案把关不严为程序的启动提供了方便,惩罚力度不够更增加了虚假诉讼行为人获得利益的欲望。文章最后根据成因提出预防建议和对策,从制度本身等方面进行完善,严厉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多发态势,不仅严重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本文从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和相关防治举措的缺陷出发,阐述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重要性,并对检察机关发现和查办虚假诉讼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虚假诉讼现象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呈多发态势,其不仅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更不断渗透到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确认案件中。虚假诉讼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诉前调解确认案件中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试图讨论人民法院确认人民调解案件中虚假诉讼的特定、危害、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部分海难案件赔偿执行难问题是由于赔偿主体通过制造虚假的民事诉讼转移财产造成的。此类案件发现虚假诉讼难、证据审查难、财产控制难、双方诉讼能力失衡,因而形成了认定以虚假诉讼规避海难赔偿执行案件的司法困境。建议通过完善立法,增加虚假诉讼的经济成本与刑事风险;严查证据,堵塞虚假诉讼立案的可乘之机;提前介入,通过财产保全措施控制可供执行的财产;关注弱势,积极开展司法救助。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是职责所在。虚假诉讼的主要发案领域,包括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房地产权属纠纷案件、涉及析产类的财产纠纷案件、以特定企业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机动车保险理赔案件、驰名商标认定案件等几大类。虚假诉讼具有当事人之间有特殊关系、庭审过程场面缓和、诉讼程序较为简便快捷等共同特征。检察机关应加强审查涉嫌虚假诉讼案件、做好证据收集工作、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及时固定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现象频发,其主要特征包括原告为同一人的密集起诉、多为单方欺诈型虚假诉讼、多为缺席判决、时常伴有刑事犯罪行为等。绍兴市检察机关根据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特征,创新应用大数据挖掘虚假诉讼线索,破解案件发现难题,办理了一大批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从查办情况看,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在受理启动、调查核实和民刑交叉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亟需统一标准。通过健全主动监督机制,借助多种手段强化调查核实、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才能不断完善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7.
张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2,(29):121-122
虚假诉讼现象呈增多趋势,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打击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案件集中在涉财产类纠纷,当事人具有利益共同性,表现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虚假诉讼的发生有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违法成本低廉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检察机关可以从加强对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注重固定关键证据等五个方面依法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近几年频发严重影响了法律尊严和权威,损害了案件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的诚信系统造成了恶劣影响,愈加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大对恶意调解、虚假诉讼的监督力度,依法及时监督纠正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各地在打击虚假诉讼中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并不乐观,虚假诉讼现象未能有力遏制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国检察机关虚假诉讼监督案件实证分析发现,实践中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工作,尚存在虚假诉讼概念不清致实践认知不一、法律规范欠缺和笼统、民事检察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厘清民事虚假诉讼概念、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虚假诉讼监督有效线索发现机制、形成务实固定的调查核实机制,解决虚假诉讼监督难题,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虚假诉讼案件的行为人通过利用法院的裁决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在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动摇.这一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关于虚假诉讼的讨论多集中于如何防范和规制,对于定义鲜有涉及.本文认为,认识虚假诉讼的第一步即是确定其定义,因为只有正确的定义才可帮助法院更好地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本文将辨析已有的几种定义,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讨论取舍,确定虚假诉讼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助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不断出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称,由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制定防范查处虚假诉讼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虚假诉讼呈泛滥态势,暨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是损害了法院权威,影响司法公信力,然而,虚假诉论却处于被法律遗忘的角落,民事诉讼法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没有应有的规则,对一些涉嫌犯罪的虚假诉讼,刑法也失语。以本案为例,法院发现虚假诉讼后,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该如何处理案件本身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助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不断出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称,由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制定防范查处虚假诉讼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且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我国刑事立法中缺乏恰当的罪名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定罪,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价。虽然各地出台了大量司法性文件以识别和预防虚假诉讼,但这些司法性文件并无法改变刑法存在漏洞的事实,相反,其对虚假诉讼的罪名设定存在争议,部分规定甚至存在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嫌疑。因此,通过确立虚假诉讼罪来规制虚假诉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薛玮 《法制与社会》2010,(15):103-104
一些当事人为了自己的非法利益利用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进行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危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的隐蔽性,在实践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始终是一道难题,本文在此就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的认定与防范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随着人们法律素养的提高,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借助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不仅严重侵害了诉讼相对方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极大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为加强对虚假诉讼案件的防范和查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向全省各中院和浙江高院民一庭、民二庭搜集了虚假诉讼案例、有关防范意见和成功经验,并赴金华、温州、台州召开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参加的关于防范虚假诉讼案件的座谈会,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者和律师参加的征询会。在听取、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并已由浙江高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17.
梁攀 《法制与经济》2010,(13):80-81
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群众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却偏偏有这样的一些人利用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制造虚假纠纷的假象,侵害了案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制造出一起起虚假诉讼案件。本文将从虚假诉讼的现状、成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面探讨该如何防范虚假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虚假诉讼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虚假诉讼正在困扰着我们的司法实践。虚假诉讼的危害性正在越来越引起立法和司法界的重视,规制虚假诉讼的呼吁也越来越强,从理论上讲虚假诉讼滋生蔓延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说虚假诉讼多涉及财产纠纷,当事人之间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表现为伪造证据证言证词等等。虚假诉讼的发生具有违法成本低廉,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等漏洞,本文将重点从检察院的立场着手,分析虚假诉讼多发的原因、虚假诉讼的识别方法,最后提出若干解决虚假诉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也逐渐成为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从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探讨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虚假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建议。一、虚假诉讼的定义及其成因分析(一)虚假诉讼的定义虚假诉讼意指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中虚假诉讼频发,对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损害。虚假诉讼案件大多采用调解方式结案。为了应对虚假诉讼形成的调解书,立法机关增加了人民检察院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的规定。基于虚假诉讼形成的调解书损害的利益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有的损害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有的妨害了社会管理政策,有的损害了案外第三人利益。虚假诉讼损害的是复杂客体,所有的虚假诉讼都损害了国家司法上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因而对第三人利益造成损害的虚假诉讼的调解书也应当属于检察监督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