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关系,并且找出了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划分以生产关系为标准,而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则以生产力为标准。一般地说,任何社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晚年马克思在分析俄国特殊国情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构想。这一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是对辩证法"条件论"的具体运用与深化,同时蕴含着时空转换互补的辩证思维方式。晚年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具有"条件性"并不具备普适性;并不是对早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学说的"变革";并不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一元发展逻辑"。正确剖析这一理论的哲学意蕴,对于充实马克思早期相关哲学思想体系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国忱  岳丽艳 《唯实》2003,2(4):4-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 ,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历史证明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有连续性 ,而社会形态的演进则带有跃迁性。社会形态具有张力 ,生产力决定其张力变化的幅度。只有社会形态与生产力水平相互适应 ,这种张力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宏伟视阈,通过对生产力范畴的哲学思辨,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科学之基:社会变革必须以物质生产力为根本衡量指标、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为根本旨归。"两个决不会"重要思想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均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理论上,其既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又支撑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向度;在实践上,其不仅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直接依据,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两个决不会"思想通过对社会形态内在规律的客观揭示,奠定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5.
顾海良 《前线》2015,(3):5-8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贯通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后来,列宁从方法论上强调,"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生产力理论的新阐释,深化了对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水平"的理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文明的进步,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渗透,无不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  相似文献   

7.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不是永恒的,都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以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分工体现着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人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预设了某些基本形式的社会分工。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契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映现了人的发展由历史形态经现实形态走向未来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确实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仅从社会形态的内涵问题,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问题,人类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问题以及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于社会形态内涵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占主导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总和,而不是把占王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和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认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家由探讨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特质和普遍性等宏观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如有的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有的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并非为中国所独有,具有世界普遍性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但长期为学界所忽略,应该加以认真揭示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8)
近代以来,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路径。尽管这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五形态"的一般图示相比,呈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差异性,但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特殊道路遵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变的普遍规律;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道路的跨越性和特殊性,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进序列的循序渐进性和常规性为其前提和保证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李春江  刘云华 《求实》2014,(8):45-48
近代以来,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路径。尽管这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五形态"的一般图示相比,呈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差异性,但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特殊道路遵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变的普遍规律;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道路的跨越性和特殊性,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进序列的循序渐进性和常规性为其前提和保证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梅 《学习论坛》2006,22(8):66-68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可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先后更替的过程,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这一理论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差异性方面来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越来越模糊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界限。其实,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自觉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它精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其基本原理至今还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依然是指导我们事业的锐利武器。《宣言》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运用这个基本原理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得出了…  相似文献   

17.
"富有"与"贫困"作为经济学上经常使用的一对范畴,马克思对此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其赋予了"人的即社会的意义"。围绕人的发展状况,马克思提出了"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的依赖关系"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形态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形态。在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中,人的"富有"与"贫困"状态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动。对人的"富有"与"贫困"的思考与研究,对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富强观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从国富走向民富的必要性以及"富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能够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它所要求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体现在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上。那么,在中国,到底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呢?答案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任何其他政党都不能取代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在党的一切活动之中。人类历史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该怎样身体力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呢?首先,党必须使自己的理论、路线、方…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中推动生产力发展○陈光林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有些学者依据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五种经济社会形态的论断,向我们提出了必须回答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中文译文多为社会经济形态,根据德文,以译为经济社会形态更为准确、恰当,它的涵义是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和表现形态)是同一概念,它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