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7,(8)
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由党报、国家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所构建的官方舆论场和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公众自由发表意见所形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融合程度越高,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当前我国两个舆论场在内容观点、话语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呈现某些对立。在对两个舆论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树立导向意识和真实意识、提高舆论主体素质和完善融合体制机制是加速融合官民两个舆论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舆论的无序增加了政府对其有效引导的难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通过行政控制或者占领舆论阵地难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而通过政府与网民的平等对话,可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与网民的平等对话,必须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同时,政府要提高与网民对话的话语技巧,秉着尊重事实、平等及真诚的态度,这是对话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介入的群体事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集体行动研究的一个关注热点。本文以"药家鑫案"为例,基于框架理论与过程一事件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网络集体行动的舆论生成及演化机制。认为框架建构是一个宏观的结构性因素与微观的话语符号借助四种策略机制相互回应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行动主体采取双重的动员机制(情感与理性的思想动员、网上与网下的行动动员)参与舆论生成与框架竞争,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公共舆论生态格局:这两大舆论场之间互动的叠合共鸣与争议对立的二元逻辑,影响并决定了集体行动事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搭建了公众与国家互动的平台,成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型批判力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相互对立,它们都是朝着政治民主化的总目标前进的。网络舆论管理要遵循"重视潜舆论——导引显舆论——善后尾舆论"的原则,掌握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跟踪监管回应机制;提防舆论监督外衣下的"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传统媒介的传播相比,网络媒介的全球性、交互性、开放性、隐蔽性以及传播的无极限,具有超越传统媒介的许多优势。网络舆论形成于多维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和舆论的形成迅捷、及时,加上网络的虚拟和匿名等特点,网络舆论可控性难度增大,要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打造和谐社会舆论平台,就要通过打造优质的政府信息沟通平台,营造优良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利用网络特点创作先进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加强高校校园网、网吧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提高在校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水平等途径,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6.
熊梦雪 《学理论》2010,(23):115-116
互联网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言论空间。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以便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并对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郭小安 《理论探索》2012,(6):113-116
在网络媒介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面临着巨大挑战。优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应实现"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避免价值观割裂和碎片化;通过差异化传播,以应对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被娱乐化的挑战;提高传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负面信息传播带来的后果;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化,解决网络舆论引导与核心价值观传播割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模式及其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具有的快速、高效的动员能力和传播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进人Web世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民意表达的类型——网络舆论。但是,网络舆论不是社会舆论的等比浓缩,网络场域中的互动交往空间极易导致意见偏至和群体极化,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事件主要存在于互联网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介环境中,公众分散的话语通常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等载体集中表达价值取向,形成强势舆论,并反制具有控制色彩的话语宣传。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和媒体既要正视现实,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真正成为建构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信息良性传播的重要管理者。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在快速上升。网络是国家的一个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应当深刻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网络发展与管理方针的内涵,并以之为标准审视我国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的现状,探寻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的路径,即实现在制度、体制、政策、工作方面的整合与创新,促进网络发展管理能力提升与网络参与主体自觉自律的良性互动,实现网络安全与效用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技术深度发展和互联网使用日趋广泛的今天,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本文在对网络舆论概念的廓清基础上,对网络舆论特征引入新的解析,并预测未来我国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得出网络舆论主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将逐步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制度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终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严茜 《学理论》2013,(13):159-161
微博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已经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相对于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强大,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有所不同的微博舆论引导,则面临着不少困境。通过认识微博舆论的生成与互动机制,将会发现微博舆论引导面临的种种困境,而突破这些困境来进行有效的微博舆论引导,则是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应多角度认识网上政治舆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政治舆论场是以信念为核心,由意见场、关系场和思维场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场,其最本质特征是真理和价值统一的求真性.面对网上政治舆论场这种新的舆论形式,领导干部应从社会关系和社会思维层面进行多角度分析,把握网上政治舆论场的形成规律,感知网上政治舆论场的强度和深刻影响,探求网上政治舆论场本质特征,提高对网上舆论的认识和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确引导微博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晴 《理论探索》2011,(3):118-119
面对网络发展的大环境,对微博舆论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引导。宏观层面的引导主要是指政府通过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营造良好的"氛围"及做强主流媒体,把好网络传媒环境关;微观层面的引导主要是指门户网站和传统新闻媒体对微博舆论的引导,前者可通过调整传播机制、培养"意见领袖"及实行网络微博实名制来实现,后者可通过真实的、理性的报道及搭建互动平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近年来,公众意见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凝结为高度统一、与官方期待不相协调的"和声",迫使官方做出回应或调整政策行为的舆论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将其定名为"舆论倒逼"。"舆论倒逼"是社会利益分配、政治文化环境、媒介技术发展等多元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舆论危机。摸清其性质、探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升我国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研究,能够对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的机制、结构、作用方式、心理动力作出深入阐释。同时,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经典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契合"情感与信念优先"的"后真相时代",为解释"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特性,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形势,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转型,针对企业和员工两个"舆论场"、两种思想状态等问题,积极搭建职工互动交流平台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掌控网络阵地话语权,推倒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隔心墙",稳定了职工队伍,凝聚了改革发展思想共识,提升了思想教育的公信力和实效性。截至目前,职工互动交流平台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受理职工诉求36855件,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廉政文化研究》2015,(4):35-41
议程设置是廉政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网络舆论对廉政政策议程设置有着积极的影响,包括丰富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逻辑起点,实现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多元主体互动,促使廉政政策象征性议程向实质性议程转化,加快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进程等。但是网络舆论也可能打造"伪民意",形成"伪议程",给廉政政策议程带来设置难度加大、甚至设置错误议程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