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原系英国殖民地,属英美法系国家。传统上法院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替代纠纷解决方式,即ADR方式在民商事纠纷解决领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就澳大利亚法院对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以及ADR方式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冲突和纠纷从来就没停息过,诉讼不是唯一的纠纷解决方式,人们认为采用ADR比诉至法院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契合当事人的需要,与诉至法院相比,ADR更便宜、更便捷。美国是现代ADR的发源地,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ADR的关注比美国稍晚一点,美国和欧盟的ADR各具特色。欧盟注重内部跨国家的ADR合作的建设,美国则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鼓励使用ADR。非诉讼机制具有长远和即时两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通常译为"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是指诉讼外解决纠纷的一组程序群.本文介绍了美国几种对我国颇有参考价值的ADR程序,并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解纷机制,认为将大量的纠纷导入ADR程序应当是解决我国目前法院大量积案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完善和发展我国ADR程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美国ADR对中国纠纷解决资料利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解决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了纠纷解决效率的高低。在我国,由于纠纷解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致使大量纠纷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与此相反,美国在类似的“诉讼大爆炸”的压力下,却通过大力发展ADR,成功地缓解了法院压力,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美国ADR的兴起原因,探讨其发展中暴露的不足,将对我国纠纷解决资源的利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外ADR机制 完善我国司法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R即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传统上是由第三人在法庭审理之外以调解或仲裁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一种方法,首先出现在70年代中期的美国,随即在欧洲大陆各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广为流行,已逐渐成为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主流.中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以调解为传统象征.20世纪90年代,随着法制的发展和诉讼高潮的到来,调解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实践表明,正式的法律和诉讼难以满足社会纠纷解决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借鉴国外ADR的先进经验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发展司法ADR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院附设ADR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附设ADR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它以法院附设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 ,是国家司法行为和当事人合意行为的结合 ,并以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法院附设ADR可以使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解决我国社会不断增长的案件数量与法院相对不足的消化能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对我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的原则、案件范围、调解人和仲裁人的资格问题以及最低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ADR指美国近 3 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诉讼之外解决纠纷的各种途径的总称。ADR在英美等国家已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 ,日常生活中争议的增多 ,ADR无疑是减轻法院工作量的有效途。我国律师在ADR中将为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直接的法律服务 ,及时解决民事、经济纠纷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建立一个以诉讼为核心、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相互支持、共同作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我国司法制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价值在于,有利于法院功能的补充和释放、有利于法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事人最符合效益地解决纠纷并能维持社会关系的长期持续。但我国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是由法治发展的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情况包括我国古代法律传统影响下的民众心理及文化价值观、我国当前城市现代化和农村乡土化并存的社会发展现实、以及当今国际上ADR的迅猛发展格局,可以说,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一种在综合古今中外多种因素的动态系统中构建社会事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法院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 ,法院的功能在于依法强制性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法院过渡到现代法院 ,法院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除了解决纠纷这一基本功能外 ,现代法院还具备了控制社会、制约权力和解释法律等延伸功能 ,并且其内容仍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0.
大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措施),与"马锡五工作方法"一脉相承。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大调解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使人民法院在"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保持其应有的特性和功能,是当前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从大调解的产生背景及现实运行角度探讨大调解中法院的重新定位问题,是社会治理和保持法院应有特性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11.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ADR)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劳动争议的解决,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保密性强的优点,已经用来解决多种类型的民事争议。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以及律师为避免进入不堪重负的对抗制司法体系,转而寻求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以美国ADR实践的相关判例为切入点,从司法豁免权这一微观视角对ADR制度进行探讨,涉及ADR的内在价值、功能意义以及与正式司法程序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ADR最早源于美国,英文全名为“A lternative D isputeResolution”,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所谓“诉讼爆炸”现象为越来越多国家所重视,大量案件涌向基层法院使得法院不堪重负的局面始终无法摆脱成为事实,因此法院开始重视寻找替代性做法,而在法律人士参与下的ADR随之开始得到一些法官的推崇。ADR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后迅速推广到欧洲各国。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推行一系列司法改革的同时,也逐渐发展了ADR。ADR之所以获得青睐,主要在于ADR的优势。ADR的优势首先来自其程序利益,即成本低、迅速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是近年来法学界和司法界探讨最热烈的民事司法制度课题之一.笔者在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及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作出法院调解实现非讼化及向司法ADR转型的大胆设想,以期将实现公正、提高效率的视野从诉讼制度改革的层面扩展到整个纠纷解决机制重构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ADR强调通过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而司法程序通过强制性权威解决纠纷。由于私法领域中纠纷当事人具备法律上地位的平等性和处分权.强调通过合意而解决纠纷并进而促进当事人自治的ADR在法理上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支持。以此为鉴,重构我国民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枫桥经验”与构建中国特色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进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构建,但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ADR制度尚未达成共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枫桥经验"与ADR的特征和价值具有共性,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ADR发端于美国,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其对社会纠纷解决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ADR的特征与价值的分析,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为中国当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目前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来看,诉讼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以各类调解、仲裁为主的ADR机制对农村纠纷的预防和解决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纠纷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在我国农村大力发展ADR机制的必要性和完善建议,望为新农村建设尽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在纠纷解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简便、经济、快捷、专业型及保密性强等优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并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大趋势。根据我国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将ADR引入医疗纠纷领不失为一条快速、有效地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院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作用的理性定位是该机制建构及顺畅运行的基础性问题。鉴于法院专司法律的职责、法院的司法权威及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法治化发达程度,法院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构及运行过程中应该发挥协调作用、准则输出作用、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院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法院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纠纷的裁判中心”,除承担着一般的纠纷裁判功能外,还承担着从纠纷裁判功能中衍生出来的权力制约功能和公共政策创制功能。我国法院在功能上仍带有明显的“传统法院”的色彩:一方面,法院承担了大量的非裁判性功能;另一方面,许多应该由法院承担的功能事实上并没有归入法院。所以,应该立足于法院功能的现代化,理性地界定和建构我国法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