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紧急状态下,常规、法律体系已然不适应实际需要,本文论述了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紧急状态下,常规、法律体系已然不适应实际需要,本文论述了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紧急状态法制对于解决宪法上紧急状态制度的虚置问题,推动应急基本法的结构性调整,填补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制度断层,提升其体系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相关条款之间的融贯性,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经过理论条件和现实障碍的细致论证,可以推导出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实现条件极为特殊,寄希望于短期内制定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似乎不具备可行性。从完善应急法律体系的整体考量,可以将紧急状态法制的任务一分为二,按照实体分散和程序统一的思路分别展开实质性构建,同时发挥“情境化”规范进路的聚合效应,打破分散的形式结构体系,在超常规应急治理(紧急状态)情境中实现规范内容的实质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紧急状态确立了立法机关保留、法律优先原则、要式职权行为、比例原则等法定实施标准,但在实践中,由于《传染病防治法》等单行立法包含了事实上的紧急状态非常措施,且专门的紧急状态法缺位,导致国家决定和宣布紧急状态面临困难,紧急状态下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的非常措施缺失,基层实践中出现以应急状态之名行紧急状态之实的争议。完善国家非常状态法治建设,关键是加强紧急状态的宪法实施工作,当前,紧急状态立法应遵循上位法、关系法、平衡法的原则,宜采取一般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渐进模式。紧急状态宪法实施需规范行政职权行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法律监督、执法检查、答复法律询问等职权。  相似文献   

5.
紧急状态下行政给付立法的缺失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发引起了学界对紧急状态下行政行为法律规制的关注,但其重在紧急状态下侵益性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事实上,在紧急状态下存在的大量行政给付行为,而给付行为失范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体现紧急状态行政给付法本应有的关注弱者的人文精神,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和协社会,论文在对紧急状态下行政给付行为失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紧急状态行政给付立法上的不足,并对其予以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相关国家紧急状态和常规状态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议重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并从组织机构、信息发布、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吴涛 《法制与经济》2009,(17):55-55,63
文章从我国宪法到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仔细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总体而言,针对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我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但同时文章也指出在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之下,我国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紧急状态和战争状态是我国法律必须明确却而尚未明确的两个概念。紧急状态是相当程度危险下的一国国内的社会状态 ;依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对其外延作不同划分。战争状态可以从传统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次上理解。紧急状态和战争状态的关系取决于一国法律对紧急状态的界定和在什么意义上阐述战争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状况及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莫纪宏 《法学论坛》2003,18(4):5-12
本文侧重对我国目前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现状、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 ,并在结合国外法治国家紧急状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 ,提出要统一我国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 ,特别是应当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来代替目前分散立法的状况 ,此外 ,还应当建立统一的应急机构来保证政府在紧急状态时期能够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 ,防止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因为实施紧急状态而受到政府紧急权力不必要的侵犯。  相似文献   

10.
戚建刚 《法商研究》2004,21(1):52-60
对主义模式主张 ,宪法秩序是统一和完整的 ,在紧急状态下 ,除了宪法明确规定的特别权力外 ,行政机关没有其他处理危机的紧急权力。批评者指出该模式过于理想 ,将损害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相对主义模式则主张 ,在紧急状态下 ,国家既存的法律体系可能无法应对 ,行政机关必须拥有强大的处理紧急情况的权力 ,但不能对现存法律体系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批评者认为该模式缺乏原则 ,是在为行政机关行使紧急权力辩护。自由主义模式公开宣称需要没有法律 ,通过事后向公众说明理由的方式 ,由公众来决定公共官员的超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批评者认为该模式将会导致专制和全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