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近代国学思想可以发现,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家中最为相似,而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渐行渐远。进而言之,两个人的国学思想之所以高度相似,源于对诸子百家的整合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宏观认定。这些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称谓最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着两个人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和对国学的研究。康有为、谭嗣同都以孔教、孔学整合诸子百家并且以孔教、孔学称谓中国本土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两个人国学理念的契合度和相似性;反过来,相近的国学称谓以及国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而且框定了两个人国学研究的宗旨、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文轩 《学理论》2013,(8):35-36
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为整体中国人思想与精神世界的主导,已历经千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成为我们至今仍坚信的思想与价值体系。儒家思想核心精神对中国人思想与精神所起到巨大影响和塑造作用,当下社会亟须传统儒家优秀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对待儒家思想,是科学对待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重大课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做到科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一体两面、科学认识作为制度文化的儒家思想的"负资产"、科学认识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反本开新,重铸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出于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康有为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和荀子备加关注,并成为最早对孟子与荀子进行比较的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对两人的比较从经典文本、学术源流、传承方式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展开,尽管受制于立孔教为国教的宗旨,带有某种"偏见",却开启了孟子与荀子比较的话题,引领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执刚 《学理论》2012,(12):122-123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中国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典籍众多,追随者不计其数,也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它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和洗礼,至今仍被人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们又把儒家思想加工成管理思想,继续发挥着它既有的光芒。本文主要从"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尽善尽美","君子务本"五个方面探析儒家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曹喜博  李丹丹 《学理论》2012,(29):36-37
五四以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艾思奇、毛泽东等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入批判,揭露了孔教与帝制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纲常名教的不平等本质,挖掘了孔教盛行的社会经济根源,检讨了传统贞节观和婚姻观的弊端,并运用阶级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辩证地分析,在指出其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肯定了其中所包含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主张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问题是21世纪的一个时代问题,全球现代化过程中,各国都遭遇现代性危机,这主要包括:主体理性被过分夸大,传统普遍性的知识和价值体系被瓦解,人被工具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中国避免现代性危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对先进思想的包容、对普遍性原则的尊重以及对个体真正自由的维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克服现代性危机主要是做到科学性、客观性、历史性、本质性。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源远流长,其对于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和化解当下各种文明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儒家在其历史演变中,日益发衍出的契合封建集权统治的思想,对于当下民主时代儒家思想的传承是一个极大挑战,故儒家思想必须进行现代性转化,以契合民主时代的需要。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并无根本的矛盾,儒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有社会都要面对的,而且儒家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以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参考,加之儒家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崛起具有特殊的意义,使得儒家思想具有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巨大空间。儒家思想的现代性转化需要从儒家思想本身及其生存发展的现实条件两大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方能较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它的主要思想内涵是"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对人性的塑造、道德的形成、文化的丰富、社会的健全具有深远意义。将从儒家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胥桂君 《学理论》2013,(18):44-46
沈家本是清末的修律大臣,多年的科举之路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信不疑,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法律,在他十年的修律工作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他在修律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异同。以沈家本的儒家思想为视角,分析沈家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变革,也希望这样的分析能对更加深入地研究沈家本的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鲁宽民  李运 《理论导刊》2020,(7):126-129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及其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教育学说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德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德育思想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儒家思想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涵育功能,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娟 《学理论》2010,(13):70-71
本章主要从儒家思想中提炼一些儒家核心理念进行阐释和审视,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点提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本思想"几个核心理念,论证现代企业可以结合儒家思想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展示儒家管理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将会发挥重大作用和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1912年建立的孔教会,是清朝的遗老、封建文人组建的尊孔复古组织。孔教会所提倡的“昌名孔教”与共和制度是相抵触的,与帝制理论却是相依存的。因此,孔教会与复辟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袁世凯复辟中,袁世凯利用了孔教会反共和的这一政治目的特征,为他的复辟创造社会舆论;而在张勋复辟中,孔教会则在主观上支持清室复辟,积极参加复辟活动。虽然孔教会的复辟活动最终失败了,但它留给后人一条启示:孔学的生存发展只能靠自身所蕴涵的现实价值,如果孔子思想企图借助封建势力或反动势力发扬光大,只能是妄想!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变异     
《白虎通》是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中,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思想源于六书,特别是发端于《尚书》。《尚书》里记载的周公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发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开端,对孔子的思想影响非常大。孔子把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且对儒家思想有巨大贡献,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从周公开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都对先秦儒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一直传到现在,有很多变异,最大的变异,就是从"为帝王师"的学问变成"为帝王之学"。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班固整理出了《白虎通》这本书,其内容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即三纲五常六纪。儒家变异后就形成了规范、教条,这与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来的面目很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15.
刘辰 《学理论》2014,(8):47-48
韩国的儒学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儒学东播的历史进程中,韩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较为全面地接受了儒家思想,并且稳定地传承下来。在当代韩国社会里,儒教组织较好地保留了儒家传统,儒学教育和研究蓬勃发展,尤其是儒家伦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思想深深地根植在韩国人心中,已成为韩国民族特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8)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义",把儒家思想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相耦合,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与旅游结合,调和旅游业的发展,去糟粕,集精华,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等领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不能忽视儒家思想所带给我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崇尚和谐是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共同倡导的基本精神;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亦为二者共同倡导的治国理念;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鉴于二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上述诸多相通之处,因此,为了切实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我们应该借鉴儒家思想的普及经验,尽可能扩大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并使得传播内容要始终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刑法中确有罪刑法定思想的萌牙,但古代刑法的罪刑法定只是一种思想,尚未形成法律原则。以成文法为载体的古代罪刑法定思想,在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和礼刑并用体制的冲击下,未能取得显著的成就,而是被西方的罪刑法定思想所取代,后者成为我国现行罪刑法定原则的最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