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蓉 《学理论》2012,(6):95-96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通过对四部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届茅盾文学奖特色表现为叙事艺术的创新,这包括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叙事写法的创新性、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重新编排、故事情节的突破和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8,(11)
正今年我升入美国高中11年级了。一开学,英国文学课老师Mrs.Aurecchia布置的任务就是阅读霍桑的《红字》和亚瑟·米勒的剧本《萨勒姆的女巫》,这两部作品都与塞勒姆有关。塞勒姆是作家霍桑的故乡,而《萨勒姆的女巫》就发生在塞勒姆。除了上课、小组讨论、测试、写论文外,还有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要去塞勒姆旅行了!10月25日早上,高中11年级全体  相似文献   

3.
张颖 《学理论》2013,(6):157-158
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小说中最有权威的作品。笔者从社会的、道德的、心理的角度来探究小说的主题,使这部小说复杂的创作思想和多层次意义得以清晰展现。拟就此对《红字》主题寓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在英美文坛才华出众且享誉盛誉的一位女作家。英国作家的身份赋予了她英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字斟句酌,语言细腻准确、故事节奏紧凑等。同时作为20世纪初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在题材、语言形式、尤其是叙事方式上都大胆创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其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其文风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创作的作品。尤其是从叙事风格来看,已经可以称得上曼斯菲尔德叙事策略的代表之作。本文选择《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分析文本,通过从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来揭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精湛的叙事策略,以此呈现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5.
宋颖 《学理论》2013,(14):201-202
《白衣女人》可谓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典范之作,作者柯林斯突破传统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采用了与维多利亚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多重叙事视角,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受西方社会科学"叙事转向"的影响,公共政策叙事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的演进历程,发展出了包括叙事式政策框架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政策叙事的基本内涵、微观结构与动态过程、影响因素、结果变量、作用机理等内容,回顾政策叙事研究的沿革脉络,探讨政策叙事研究的缘起、关键议题与核心,发现政策叙事在揭开公共政策过程"迷纱"、推动政策学习、促进政策扩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公共政策叙事研究需要拓展不同政策领域中的研究,深化公共政策中共识性研究,加强政策叙事与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以及推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叙事学理论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不但使中国的叙事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为叙事作品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关于温庭筠的小说《乾(月巺)子》,以前的研究者大多从文献角度对其加以关注,尚未见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其研究的先例。在叙事学视角理论的观照下,选取《乾(月巺)子》中《阎济美》一篇,考察其第一人称叙事,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加入西方叙事理论,并将其叙事艺术放之文学史中考察,庶几对唐代小说视角艺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亦能对温庭筠的小说视角艺术作出正确理解定位。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9.
"身体"叙事无论是真实的肉体叙事,还是符号化或话语化的叙事,都对文本的叙事和情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在文本内部,涵盖主人公身体,心智变化,并延伸到文本的外部,涉及作者的身心状态和读者身心共鸣。旨在分析"身体"叙事对于勾画人物,深化主题,文本建构的作用,同时,使得读者深刻理解"身体"叙事对于揭示人的主体性和多重社会身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湘西边地的歌者,沈从文凭着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身上所流淌的汉、苗、土家族的血液而形成的独特气质,加之夹缝中求创新的文体意识,使其文本《边城》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经典之作的《呼兰河传》与《边城》,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相同的承载主体、大相径庭的叙事策略却使两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建树和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冯平 《学理论》2015,(6):124-12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卡森掀起的生态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诞生,那就是生态文学思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很多学科都建立了与生态主义文学相联系的新的交叉学科,这其中包括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描写崇尚大自然的文章,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作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初期萌芽状态。以生态主义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对《狼图腾》和《草原日出》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借此向读者传达出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红字》中,霍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受到男性社会象征秩序影响的母女世界,其中的女性以她们特有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使这个女性世界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与身边的父权制社会抗衡,并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被视为他者的女性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结合《春秋左传注》中的相关材料,初步探究《左传》作者在叙事方式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的叙事特点。一分为二的传文,多是逆时序之文,且位于传文之末。传文被割裂,主要是由于为使"传文"从属于"经文"分年记事的体例,这正反映出编年体记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0)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草原日出》和姜戎的《狼图腾》中相似生态主义意识在当今世界文坛得到广泛关注。两部小说中诸多的叙事象征以生态主义为核心,语言极富张力,充分体现了草原文学的永恒魅力。本文旨在以生态主义叙事象征为切入点,解析生态主仆象征,生态他者象征和生态主体象征,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颖 《学理论》2012,(28):162-163
王安忆的《发廊情话》获得第三届(2001—2003)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细读起来,文章虽短,却十分耐人寻味。上海和发廊的双重叙事空间和与情无关的发廊"情"话构成了《发廊情话》的独特叙事与格局,成为十分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7.
周良娥  秦祖儒 《学理论》2009,(31):181-182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与伟大实践者鲁迅,娴熟地驾驭叙事技巧,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叙事艺术经验。他的小说《示众》、《弟兄》巧妙运用了“外聚焦”的两种形式——《示众》采用有限视角外聚焦,《弟兄》则采用无限视角外聚焦,因而使主体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实现了创作主体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尚志远 《学理论》2014,(2):141-142
当代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甫一面世便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旋风,广受各方追捧、经久不衰。小说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小说中展现的美好爱情主题和独特艺术魅力,其叙事策略及叙事手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将多元的空间差异缩减为线性时间序列中的一个静态平面和一个抽象再现而依附于时间,是西方一元现代性话语的秘密所在。这种将"空间时间化"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本质是一种全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其自身面临不可克服的深层理论与实践困境。时代呼唤一种全新的全球现代性方案,从而为探寻现代性的不同文化和道路模式提供新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开启了以空间维度审视全球现代性的多元现代性的话语可能,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时间叙事的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如果说西方一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就是在进步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一个以资本逻辑为中轴的单一性世界格局,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界中全球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生成一个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制度模式多样化的多元性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20.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