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倪昕 《学理论》2013,(14):248-249
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欠缺深度、通识教育课程缺少规划、通识教育不受重视、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搞好高校通识教育,需要加强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建设、规划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求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艳 《学理论》2013,(3):190-191
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尚属刚起步阶段,因此在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识课程的具体设置乃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还存在着诸多尚待发展和完善的环节,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偏失,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高校教育的优势资源是推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
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已二十年有余,无论是就采取"通选课"的高校而言,还是就采取"复旦模式"的高校而言,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都不甚理想。究其缘由,核心在于通识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被准确领会,以及由此导致的通识课程目标不明和通识课程设置混乱。对于高校目前的通识教育改革而言,应采取对策如下: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切实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重视通识课程改革,明确通识课程目标;认真着手通识课程设置和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以美国通识教育中跨文化课程的教育哲学变迁及课程实践为鉴,针对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现状,提出在当今应提升对跨文化通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借鉴美国相关经验,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合理规划跨文化课程领域在通识教育中的隶属模块以及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通识素养,推进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发展,从而培养和谐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无疑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方向标,指导着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总结国内外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利于理解其课程的配对问题,并提出大学通识教育中最主要的五点。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有助于铸造忠诚警魂、提升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价值定位是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目前,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面临内部建设不足、外部环境不利的双重困境,教育成效欠佳。要突破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瓶颈,公安院校需要聚焦课程体系框架和课程实施方式两个关键点: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好课程管理架构,优化课程管理,打造富有公安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从底层实践发力推进课程改革,在保留传统讲授式教学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人文通识教育成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红岩 《学理论》2012,(10):194-195
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类课程体系。构建一个整体优化、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从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精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以及构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排通识课程;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学制、学分制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校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黄联英 《学理论》2011,(23):231-232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根据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要注意与专业教育的联结性;切实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建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俞静 《学理论》2014,(6):171-172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现代大学的使命、理性思维的孕育者和大学智库的承载者,从一流大学引入通识教育的原因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财经类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实践存在实践形式表面化、培养目标功利化、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及从多样性思维的培养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改进前景。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7)
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模式上突出自身特色,同时也要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以此缩短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来提升其内涵,这是彰显民族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方面。以北方民族大学通识类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为例,探讨民族高校通识类选修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7)
应用技术型高校因自身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型高校完善通识课程教学大纲的路径如下:形成通识课程教学激励机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发教学大纲编制审核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岳  薛涛 《学理论》2012,(28):168-169
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由来已久,从二者的关系路径来看,经过了"融合-分立-整合"的过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不能完全排斥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专业教育也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一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8)
通识教育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培育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必要举措,为提高通识教育质量,优化课程管理至关重要。优化课程管理,应正视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的本科教育给我们留下几个困惑:其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什么学校教得越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反而越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越来越细,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课程内容交叉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反过来我们要整合课程,那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整合?其二,前些年为什么部属院校交地方?并校风又缘何而起?其三,有多大比例的大学生发现不适合在自己当初所报考的专业学习?为什么国内个别高校推行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大三才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公安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更适合开展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的课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人的成长、职业人的成长、岗位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王璐 《学理论》2012,(22):146-147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逐渐意识到过分偏重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各高校纷纷进行通识教育的尝试。通识教育改革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三方面,分析了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孙超 《学理论》2013,(12):242-244
近年来,国内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日渐升温。通识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和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意在通过对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以大理大学为例,概述了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状况,分析目前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对高校通识教育进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赵平  柴学平 《学理论》2013,(11):335-336
针对现在高校公选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管理制度、授课教师和学生等几方面分析,提出遵循通识教育理念的公选课分级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处理好公选课现在面临的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