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朝英 《学理论》2010,(13):263-263
青少年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潜在的智能有待开发,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使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探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积极支持,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增强其乐学乐思的良好精神,注重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尊重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师德的核心,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蕴涵着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的人道性要求,使尊重关爱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被视为当代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相似文献   

3.
《公关礼仪》核心内容就是表达尊重,尊重平等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本着礼仪原则,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出人格健全、热爱学习、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优秀学生,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朱科松  龙安邦 《学理论》2011,(11):313-314
复杂性科学促进了教育思维方式向系统、关系、生成和非线性等复杂性思维方式转换,确立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学生观是新型教育学思想体系建立的基础。复杂性科学至少包括了自组织原理、协同原理和适应性原理等基本原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学生是教学系统中以发展自身为目的的适应性主体,主体性是学生的最重要性质,主要表现在自主性、建构性、能动性和交往性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建构过程,尊重并促进学生的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5.
刘凤岐 《各界》2007,(6):128
自尊心是学生进步成长的基石,是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内在动力,健全的自尊感能使学生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没有自尊心的学生,很难做出大的成就;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成长,而我国目前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应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凌子 《瞭望》1995,(12)
从教师不尊重学生说开去……凌子学生所承爱的有形的刘业负担,如今是教育界及社会各方面一个委补重视的“热点”了,右喜!介有一种无表的更有害的负担提支二仍被人们忽视着,孩子们正身爱骐苦务爱煎。这就是因为一些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仿害孩处自瘭心而导致辞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媛媛 《学理论》2009,(31):247-248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转变育人观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军 《学理论》2010,(11):188-189
坚持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主体性教育基本精神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理论灌输中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职高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化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很大。班主任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资——爱心。更多地去了解、关心、信任学生,赏识、宽容和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度过人生的重要时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高鹏  陈淑丽 《学理论》2010,(10):210-211
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着力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辉 《学理论》2010,(4):167-168
本文运用美学原理,来关膘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创造能力的原理,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鉴赏能力的理解,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中,理解和尊重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通过发泄能力的原理,来培养学生正确地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文婷 《学理论》2013,(15):276-277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支持和引导。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教育环境,既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又是目前学生管理教育的现状所必需的。创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教育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健全学生咨询服务体系,以学生团体为依托,实行条块管理与学生自愿参与相结合的互动式学生管理教育新方法,创建学生管理教育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胡晶君 《学理论》2013,(30):328-329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应顺应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坚持人本主义理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发展权利,理清关系,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数据为依托,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及对策如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提高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控能力;注重建设校园文化创造优越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3)
存在主义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发起了诘难。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与我国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个人意识,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愉悦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端木丽丹 《各界》2007,(4):100-10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下,有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答案的"多元""独特",追求的是课堂气氛的活跃、热烈,至于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何在,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感悟、体验,从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则有意无意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朱力  商建国 《学理论》2015,(8):146-147
ISIS("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的英文缩写)问题是2014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热点问题。信教大学生人数在近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ISIS问题对信教学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如下:尊重信教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信教学生认同我国政府在ISIS问题上的立场;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