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春燕 《学理论》2012,(28):140-141
近代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入及影响,在中国掀起了"教育救国"的呼声,许多新式教育在中国建立了起来。在这种大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回族在近代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走上了逐步觉醒的道路。在民国时期,回族军阀马步芳家族成为青海真正的统治者。为了立足于回族社会,也为了本民族社会地位的提高,在马步芳家族的推动下,青海回族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学理论》2010,(11):79-80
回族汉译阿文经典是明末清初在经堂教育兴起后,江南回族中具有学贯回、儒、释、道的学者适应回族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以儒诠经"活动,对回族自身发展以及回族宗教文化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回族形成之后民族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是党走向成熟、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校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不仅把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建成了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模范,而且把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前身)建成了全国党校教育的样板。延安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的教育实践,开辟了党校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既为当时各根据地的党校教育提供了经验,又给后来的党校教育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认真研究和总结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干部教育和党校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发展延安时…  相似文献   

4.
《陕西地方志》1993年第2期刊发李庆东同志的《民国时期陕西匪患鸟瞰》一文,依据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5.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随着社会转型而产生了变化。由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转变为新式教育;由单一办学形式变为新式回族学校多样化办学形式;由单纯的不允许回族女性接受教育到设立女子经学和女子学校,这是近代西北教育的重大变化,也为以后的西北地区回族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体系的协调性对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内部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等分类发展之间存在着专业设置错位、课程设置不对接、教师交流单向、教育资源配置空间结构失衡、公平程度弱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构建高等教育与中、初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调整教育体系的板块结构;改革教育机构的考核指标与方式;实施县区教师培训提升战略,注重由高师院校培训区县中小学教师;积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在中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  相似文献   

8.
郝丽媛 《学理论》2012,(11):185-186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的首席根据地,对全国的抗日根据地起着领导示范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教育问题在抗战时期被我党明确地提上日程,在我党和边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下,边区妇女教育取得喜人的成绩。受到教育的边区妇女,地位显著提高,思想观念全面解放,政治觉悟也大有提高,为抗战救国和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左红卫 《学理论》2013,(18):196-197
1934年9月成立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简称回文会),是群众性文化团体。回文会成立后,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回族文化教育,兴办小学、民校、夜校、妇女学校等。回文会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回族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发展新疆民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现在变革的苗头已经出现,但至今似乎还没有哪一国出现了真正的突破。改革的关键、就教育内容说,要以考虑高等教育的眼光来改革初等教育。换句话说,不管小学生将来上不上大学,初等教育内容要为高等教育培养必需的基本能力,要进行高等教育无法再进行的教育,而不只是知识的基础。如果高等教育还要补初等教育的课,那是大失败,因为那是无法弥补的。习惯错别字很难纠正,能力不是知识和书本。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吃的大亏,就是前面将近二十年缺少了初等教育基础。不少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留学生,没有受过正常的初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8)
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每况愈下,甚至入不敷出而难以维持生计。这种状况的形成同近代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造成了小学教师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民国时期广东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给近代广东教育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刘必旺 《学理论》2011,(13):246-247
在华人占70%以上人口的新加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与我国有着相似之处,其教育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适用性。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包括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办学理念,又以高职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其"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为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6)
作为回族伊斯兰宗教教育主要形式的经堂教育迄今已历经四百多年,在回族民间仍然发挥着其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独特作用,同时对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及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急骤的社会变迁中,经堂教育亦毫不留情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临着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0)
民国时期是警务教育起步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于警察教育上体现出内容、种类丰富化,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警察全面发展且注重对专业类警察的针对性教育;在管理方面亦出台了众多法规,体现了法制化的特点,对于现今警务教育来说有一定的借鉴和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佳娣 《学理论》2014,(11):255-256
面对当下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现状的名实不符,宁夏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我国尚未具备完整的适合民族地区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公民教育的部分要素也只被当作思政类课程附属的现状。通过对回族聚居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公民教育类课程分析及反思,寻求适应于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旨在培养回族聚居区师范生的公民意识,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而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设立督导司,在普通中等和初等教育中逐步试行督导制度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已经初步打开了局面。近年间相继建立起来的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在1989年5月开始的全国范围内教育“五查”中发挥出一定的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从而为确立我国督导工作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迈进了一步。下面一组专题报道,介绍了这次“五查”工作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到督导工作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随着近代警察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水师逐步改组为水上警察。梳理民国时期水上警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路径,以及水上警察的主要职责,以知识发现方法的视角进行对比,梳理出民国时期水上警察在组织架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为当代水上警察的建设和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宋代陕西官学的微观考证,可以发现其有四大特点:总的来看,宋代陕西官学,较之全国并不算发达,府、州、军、县的学校并没有完全普及,在校学生人数不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地方官员素质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决定了陕西官学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从创建时间来看,陕西官学的大量创建与庆历兴学有关:因陕西地处军事要地,故而备受朝廷重视,遂致大量配置学官及重视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47年,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边区的紧张时期,绥德分区群众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都疏散到山西碛口一带继续排练演出.同年秋天,胡匪全军溃逃,解放区军民人人欢欣鼓舞,剧团立即返回陕西,一过黄河,就在佳县螅蜊峪一带,开始为遭受胡匪残害的广大群众进行慰问演出.  相似文献   

20.
杜红艳 《学理论》2011,(31):223-224
以陕西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的阻力以及解决的措施作出一些探究,以期对陕西农村中学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陕西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