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发展志愿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共产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党员的志愿服务理念彰显道德理想的引领力是新时期维护和体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被志愿"、不配套、走形式等现象反映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面临的困境:服务组织行政化、服务平台摆设化、服务结果低效化。要让党员志愿者愿意、能够而且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必须强化三种机制:动力机制、承载机制和保障机制。要真正使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既要解决相关的制度缺失问题,更要解决党员的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2.
屈辰 《瞭望》2020,(15):20-22
一条条县级“5+2”、村级“3+1”的特色产业线,一片片开花结果的扶贫产业园,编织起产业扶贫大网。当前,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10万个以上各类扶贫产业基地,已有超过90%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攻坚之年,不断壮大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助力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梦。2019年,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和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快速发展,带贫益贫机制初步建立,超过70%的脱贫户得到了产业扶贫支持。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7,(12)
<正>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但成败系于基层治理水平。由此可见,贫困地区的基层治理水平将决定我们能否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基层的治理能否在法治的轨道下进行更是决定了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一、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扶贫识别机制不精准。我国传统的扶贫工作机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贫困群众详情不够明确,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在贫困户识别中存在着贫困状况评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困境。正确把握发展型扶贫与保障型扶贫之间的平衡点,是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进精准扶贫效果,需要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以此为基础正确把握特定地区致贫的主要问题,重视完善个体性保障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公共性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3)
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社会和志愿者个人两方面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以激励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员,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相似文献   

6.
崔铁宁 《团结》2012,(6):46-47
志愿者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近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但志愿精神的挖掘和倡导、志愿者服务机制和法规建设与国际上某些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一大举措.而发展志愿者服务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水平,降低政府管理和政策执行成本.是促进参与型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向民众提供为社会奉献的渠道和平台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社情民意,实时掌握社会动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建议从挖掘、激发、引导国民志愿精神入手.强化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对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和期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分析,力求反映出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概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视野下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与社会支持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应顺应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我国志愿服务纳入到公民社会的视野之中,逐步转变目前"以政府引导的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着力扶持和发展民问志愿者组织,以民同志愿者组织为主体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规模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1+6,”文件精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闸北区在不久前召开的九届九次全会上,就加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制度化建设,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和机制的有效建立,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并以闸北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文件形式下发到基层.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组织引导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分三个重点,确立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林显东 《学理论》2013,(8):291-292
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高校志愿者服务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平台。通过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志愿服务机制的创新思考,这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教育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4)
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普遍存在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创新性不足,志愿者服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志愿服务机制不完善、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有效推进校外志愿服务,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玉林师范学院努力规范和完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招募、培训、激励、评价和保障等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精准扶贫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服务社会,体现价值,促进内涵的发展需要。参与精准扶贫,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高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还存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难、扶贫资金使用找准难等共同问题,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系统化思维,完善高校参与常态化机制等方面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获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的渠道、参与志愿服务的效果评价四个维度,对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志愿者团队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在平台建设、模式开发、完善监管举措等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进一步搞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需要创新公益慈善参与扶贫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宇  彭鹏 《学理论》2012,(7):89-90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体部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新载体。在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以临床医学院开展"无烟医院、和谐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例,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源,研究"力源"机制、"力度"机制、"合力"机制体系的构成,以期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存在精准扶贫团队专业能力欠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主体性不足、贫困对象缺乏精确认定等问题。与其相比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助人方法、助人理念等方面有自身专业优势。在精准扶贫的具体介入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多元化的介入策略,将项目运作与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将扶贫、扶智、扶志三者相结合;将外展服务与社会服务整合相结合,共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对民族地区扶贫的介入中应注意文化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高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生活的新理念、新方式。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在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统筹协调下,全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  相似文献   

19.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方面。而从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其在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政策定位过于单一,忽略了志愿者需要的异质性,未能改变志愿服务的弱势地位,无力回应志愿者自我的职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规划层面着手,合理定位志愿者参与动机,重视政府在促成志愿者参与动机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强化人力资本理论在维持志愿者参与动机中的作用,突出持续发展对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3)
通过对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三方法律关系的研究,明确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侵权责任的归属。与此同时,结合对目前现行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志愿服务中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确立更加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志愿者侵权的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