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重要武器之一。这一"批判的武器"同样可以运用到政治领域,当代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民主就是民主本质异化的表现。自由主义民主以竞争性政党和周期性选举为量化标准、对异己民主理论进行"批判",实质上并不具有科学性。自由主义民主的异化,在实践中表现为西方国家的"民主超载"和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失败"。在自由主义民主中,选举民主的真相是异化民主:首先是民主动机的异化,表现为绝大部分民众被排除在竞选之外,"民主"异化为"钱主";其次是民主过程的异化,表现为人民统治权的被转让,"民主"异化为"选主";最后是民主结果的异化,表现为人民被选举出来的当政者所支配,"民主"异化为"权主"。揭露西方选举民主的真相,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予以回应和批判,并从民主理论的源头认清西方民主理论的异化表现,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家族政治,自台湾实施"地方自治法"以来即已存在,可谓由来已久。每到选举时节,家族政治的问题就会浮上台面,引起社会大众的注目。今年由于"立法委员"、"院辖市长"、"市议员"三项重要公职选举同时进行,又因"精省"效应引发卡位战,"政治世家"全力动员,夫妻档、兄弟档、姐妹档、父子档纷纷登场,热热闹闹的家族政治已成为台湾政坛的又一奇观。有人说,这是"内举不避亲",人尽其才,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最好体现;也有人说,这种家族庇荫,兄终弟及的现象,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残余,实质上是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嘲弄,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孰是孰非,世人自有公论。一、家族政治的类型及表现形态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方政治向来派系、山头林立。不论派系也好,山头也好,绝大多数以家为本位,先家庭而后家族。尽管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夫妻档较为有名的是属民进党的姚嘉文、周清玉,黄天福、兰美津,许信良、钟碧霞,以及已经离婚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是控制和消解政治冲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时下,我国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三驾并驱的态势,特点是:政治认知的主导性与杂糅性、博弈性与互动性并存;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的总体协调与局部不协调、总体均衡与局部不均衡并存。为此,从政治冲突治理的视角看,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建设和转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政治立场,"革命观念"到"执政观念";政治思路,"国家观念"到"社会观念";政治观念,"人民观念"到"公民观念";政治意识,"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政治评价,"非理性"到"理性"。  相似文献   

4.
鲁薇 《北京观察》2017,(12):48-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时下,"人民"与"民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词汇。在世界各国,取得"人民的同意"的途径各有不同。例如,西方选举政治需要有分裂的民众作为各自的"政治基本盘",然后通过"一人一票"机制在形式上获得"人民的同意";而中国的传统政治伦理与当前中共的政治目标是以执政的实质效能作为赢得"人民的同意"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5)
正国民党精神错乱台湾自"解严"以来,各级选举快速开放,从"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长""直辖市长"到"总统"直接民选,一下子搞成几乎年年都在选,一场选举是另一场选举的"前哨战",每一场选举都能上升到蓝绿板块挪移的观察点,统统都在左右台湾发展的方向。如此20年过去,台湾社会已形成各种千奇百怪的选举文化,"奥步"(闽南语:烂招)横行,口水乱喷,却不见民主素养真正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响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重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告部署了近期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两项具体措施: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其中,"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最有针对性,也最有现实意义,关系到修改现行选举法的"四分之一条款"。这一建议由执政党在自己庄严的代表大会上提出,充分说明执政党对公民平等享受政治权利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台湾是争夺的关键地区,变数最大,蓝绿重兵集结,尤其是台中市上演"强龙之争",很可能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一役。2014年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一次重要选举,即多项地方选举合并后的"七合一"选举,其中最重要的是6个直辖市与16个县市长选举。依岛内政治格局发展态势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与"国败民胜"的态势。不论国民党能否维持既有执政县市,其得票率与得票数预计会继续下降。选后,"北蓝"  相似文献   

9.
功过高尔夫?     
作为一项时尚的运动,高尔夫,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争议。有人说这是一项高雅的运动,也有人说这是"绿色鸦片";有人说这是非常好的社交工具,也有人说这是腐败的重灾区;有人说高尔夫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也有人说高尔夫占用大量耕地;有人说高尔夫的环境太优美了,也有人说高尔夫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高尔夫?真实的高尔夫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结果1月16日晚揭晓,民进党及其候选人在两项选举中胜出。尘埃落定,众声喧哗。有人称,这意味着台湾民众选择支持与大陆对抗的政策路线,不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有人忧心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将推动"台独",两岸关系将再度动荡不安;甚至还有人鼓噪民进党获胜意味着大陆近8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对台政策"遭受挫败";云云。对于台湾"大选"结果,究竟怎  相似文献   

11.
选举简析"省市长"选举的结果与许多人的预料相差不多,这一结果既是近几年来岛内三大政党较量现实的反映,也预示着在近期内这一状况的持续性。因此,从这一结果中可以演绎出岛内政治竞争的大概脉络。第一,对国民党来说胜中有输,"胜"使国民党的执政地位经受了考验,"输"给国民党加快适应"政党政治"的竞争局势提供了一个动力。赢得"台湾省长"和"高雄市长"席位,国民党主管部门的兴奋之情不用细说。在台湾省胜选和宋楚瑜获得56.22%的选票、以高过民进党"省长"候选人陈定南147万张选票当选为第一任民选"省长",这说明国民党的公共政策和执政业绩,在占台湾80%的人口、和99%地区中得到大多数选民的认同,"固本"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人大》2012,(1):40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选好人大代表";……进入12月以来,在浙江城乡的街头巷尾,一条条宣传人大制度的鲜红横幅格外醒目。在社区的公告栏里,在农村的布告墙上,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法律和政策不时映入路人眼帘。  相似文献   

13.
陈星 《台声》2014,(11):38-39
<正>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岛内选举史上第一次地方公职全额改选,即"九合一"选举。选举将产生台北市等6个"院辖市长"与市议员、16个县市长与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与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院辖市"的少数民族选区行政首长与民意代表,共11130名公职人员,堪称岛内选举史上规模最大的选举。目前对此次选举的评论甚多,有人认为蓝营气势明显不如绿营,也有人认为岛内蓝绿政治版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相似文献   

14.
选举是台湾政治舞台上长期不变的主题,一场选举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选举的开始。五都市长选举落幕以后,台湾社会随即转入了下一场的大型选举,其中包括"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尤其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到台湾地区的政权更替,更是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和主要政治人物角逐的主战场。不仅国民党和民进党内围绕着提名问题展开了明争暗斗,而且其他一些政治势力也跃跃欲试,企图在2012蓝绿大战的政治舞台中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5.
探讨     
《政协天地》2011,(5):49
燕继荣民主在古希腊时期被理解为"人民统治",公民大会协商议事被看成是民主的重要标志。随着民族国家建立,人口、疆域的扩大,直接民主形式变得不再可行,于是代议制民主兴起,选举成了民主的基本标志。选举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而投票表决被视为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它关注的是谁适合当"统治者",而不是如何"统治";它侧重于民主的"准入"程序,而不是民主决策过程。协商民主的提出完善了对民主的理解,被认为是破解选举(票决)民主困境、弥补选举(票决)民主缺陷的民主形式,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9)
<正>国民党主席选举形成6人竞逐态势。虽说党主席从"烫手山芋"忽然成了"香饽饽",引来那么多人争抢是好事,但在国民党支持者看来,这场选举从一开始就有人充斥着政治算计、蓄意攻讦,加上绿营、绿媒的见缝插针、挑拨离间,他们因此担心选举结果产生之时,也是国民党再次分裂之始,国民党前路吉凶未卜。国民党主席选举负面新闻不断传出,对亟欲奋起的国民党造成重创。按照选举办法,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命题;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红 《统一论坛》2011,(4):21-24
随着暑期的来临,台湾"二合一选举"热浪滚滚。在选举过程中最为吸引媒体、选民、舆论和政党、候选人的是民意调查。在台湾的政治运作中,有关选举的追踪式民调依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向来为各方所重视。从"五都"选举后的有关"二合一选举"民调中可以看出选举趋势。"二合一选举"对蓝绿来说分别是"政权保卫战"和"夺权热身赛"  相似文献   

19.
正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深奥理论通俗表达,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意蕴深远。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相当激烈,有人一讲到政治体制改革就鬼使神差地想到三权要分立,政党要轮替;有人一提政治体制改革就憋足劲要回到"老路"上去,认为现在已经走上了"歪路";还有人寄希望于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所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等。在这场复杂的讨论中,我们应当有怎样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