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基于“公共利益问题”对无产阶级革命动机的分析,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动机和“道义”动机提出了挑战。这一学派的理论前提是把无产阶级理解为理性自利的个体,无疑暴露了这一学派的理论缺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阐述表明,无产阶级的革命动机并非源自人性的理性自利,而是内在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构。澄清无产阶级的革命动机,不仅需要追问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而且需要将激发“阶级意识”和还原“社会结构”结合起来,实现对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理论自觉。只有如此,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无产阶级革命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旨归才能得到全面而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提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于痛苦的境况中。可是俄国农民由于其孤立性的阶级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反对沙皇甚至对沙皇抱有种种希望的心态,使沙皇专制制度得以稳固和延续。这个阶级并非像民粹主义者所说的,是"本能的革命者",比西欧人民"更接近于社会主义";俄国不具有相对于西方而言的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但也许有一种可能性:西欧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俄国人民在西欧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即将爆发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观点,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及精神;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但不能够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3.
庄严 《理论探讨》2003,1(2):22-24
列宁的革命观强调的是政治革命 ,它力图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改造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而葛兰西则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革命 ,它以激发无产阶级的内在潜能和首创精神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它们是适应两种不同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中是相互补充的。二者的结合 ,对于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为迎接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创立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以及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具有重大意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活动,经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本国工人政党的鼎盛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七十年代之前和七十年代之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贯穿着马恩建党的卓越思想和火热斗争。前一阶段,围绕着工人阶级要不要建党,马克  相似文献   

5.
吕婕 《学理论》2013,(12):11-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中,特别是在关注巴黎公社的革命以及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深刻的论述。对无产阶级公职人员的要求和使命的论述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有利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党的建立,同时,我国的公务员体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必须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去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观与恩格斯的晚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批判继承以往有关理论并加以扬弃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出发,精辟分析了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指出了社会革命的任务和目标,为劳动阶级和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资产阶级理论的局限性,对于社会历史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恩格斯敏锐地洞察到了他所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观点,并长远地影响了现实的无产阶级运动.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马、恩关于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方针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应当赞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其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实践出发,着眼于当时历史提出的任务来研究国家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立、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十分突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1848年爆发了欧洲革命,1871年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正是在这样的革命风暴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形成了把国家与革命联系在一起,重点考察近代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3月25日至28日,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和国防大学杂志社,联合召开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会议针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提出的超越论、失败论、全盘西化论等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与会同志认为,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不可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的革命只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把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一词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具有哲学和社会学两重含义。如果说,基于辩证否定的逻辑框架和人本主义的价值信念,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意在寻求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那么,通过社会学的实证分析,马克思的目标是使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命题成为"革命的科学"。哲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学的"无产阶级"构成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内在张力,但是,无论哲学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都与卷入社会变革的普通民众之间发生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的"革命逻辑"。这一"革命逻辑"的叙事包括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提供作为革命依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即《宣言》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原理铺垫";第二个逻辑环节是马克思恩格斯判定资产阶级自身是不会完成所谓的"改良",更不会主动放弃资产阶级统治,因此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即《宣言》对资产阶级展开的"质疑争辩";第三个逻辑环节是革命作为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唯一手段,这一革命只能由作为真正的"普遍阶级"即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才是可能的,即《宣言》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流派批判"。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认识到社会革命进程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深刻阐释社会革命的主体是广大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革命的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恩格斯丰富的社会革命思想,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永葆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他们在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时期就科学地预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此后、他们又接着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必须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此时重读恩格斯写于一八九五年的最后的一篇著作《卡·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倍感亲切。这篇文献对于我们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世纪四十到七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如何取得政权时,着重强调了暴力革命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在一些论述中,也多次提及非暴力的斗争形式。七十年代以后,欧英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恩格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不少文章和许多书信里,特别是在一八九五年写的《卡·马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功不乏这样的事例:伴随理论上的突破,实践必然会取得光辉的成果。在苏联,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提出了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上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于是便有了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毛泽东同志突破了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开辟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主体的生成过程也就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实质就是使个体成为自由的主体.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民主主体生成的前提;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无产阶级政权,是民主主体生成的必经途径;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民主主体生成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特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无产阶级必须实现对农民的领导权,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184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又建立了第一国际。他们在建立和领导这两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从多方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一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同盟)成立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亲自为它制定了一个科学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和严整的组织章程,使无产阶级政党一产生,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不仅同资产阶级政党,而且同无产阶级的其他组织区别开来,成为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分析,并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勾画了令人憧憬的共产主义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理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不乏反对者和攻击者,本文列举了其中的四个问题并且阐述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学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大众是哈特、奈格里所指认的后帝国主义时代反抗帝国主权的革命主体,它包括工人阶级、农民、移民、穷人等处在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条件下的一切劳动者,是对马克思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革命主体概念的扩展,是对传统政治哲学中公民、人民、个体、私人、公众等主体的否定。尽管多有瑕疵,这一革命主体学说对于理解全球化资本主义语境下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概念具有一定价值,对于思考批判西方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主体话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