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管理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城管暴力执法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怪圈",导致城管被"妖魔化"。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制度归因"和"舆论归因"去探寻城管"妖魔化"的衍化机理。但是,造成城管"妖魔化"的因素错综复杂,更有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深层次原因。城管"妖魔化"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冲突表达并导致政治信任缺失的一种"病象"表征。从探索公民参与机制、拓宽社会救济渠道、加强网络执政能力等层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的未来实践走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更好治国理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具有推动世界治理思想变革的重大意义,这突出表现在:为避免落入"民生陷阱"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为跨越发展阶段的"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科学路径;为防止掉入"塔西佗陷阱"提供了清晰路向;为破除"党大还是法大"的政治陷阱提供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博、微信凭借用户基数、内容形式以及传播路径的优势,迅速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公共领域。微时代的到来,冲击政府和公务人员话语权威和公信力、加大了社会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同时,也带来了实现服务、高效、包容的智慧型政府转型的契机。为此,政府应用更加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直面微时代的挑战,整合资源,搭建"微平台",建设立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被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促生了新的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和关注的新问题: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日益成为影响治理的重要因素。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受到了网络空间的影响,公信力变得更加脆弱。加强新媒体治理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有效促进社会共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升网络治理应对能力;掌握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治理凝聚力;提高媒体素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的理念破解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舆情治理问题,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式提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问题。当前,全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加速期,如何做到正确运用信息数据,正向引导政府舆情发展态势,推动政府舆情演化实现纵深发展不走样,把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是全媒体时代政府加强公信力建设、推进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元 《学理论》2013,(10):64-65
新媒体时代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快速便捷、信息公开透明度高等特点,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信息管理困境包括危机事件发生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导致政府公信力不高;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舆论引导不当导致危机事件的处置不力;危机事件后政府信息缺失错位导致危机事件的警示作用发挥不完全等。主要对策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危机事件处置的舆论引导预案,注重危机事件恢复期信息管理加强其警示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一种新的信任危机——网络舆论危机。如何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研究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找出一条利用社会资本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是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59-6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息社会进程发展迅速,微时代的特征日益显现,以微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方式正迅速改变、重构着信息传播生态,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微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既有信息传播渠道相对完善、政民沟通交互性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等机遇,也面临着政府公信力受到威胁、舆情引导任务繁重、政府信息管理难度增大等挑战。我国政府应主动适应微时代洪流,从汇聚微动力、提升微服务、改善微传播三方面入手,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求知》2014,(6):39-40
<正>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网络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走向和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一、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兴起,凸显了数字时代的崭新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强大驱动力。随着市  相似文献   

12.
田田 《学理论》2013,(6):7-8
政务微博从兴起到快速扩张,已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新渠道。它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政府形象、推动网络民主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在此背景下,对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微时代"的"微革命",如何让微博不成为"危博",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机构深刻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党和国家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党情国情社情世情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分化西化陷阱""塔西佗陷阱"这四大陷阱是我国面临巨大挑战的现实而突出的表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如何跨越四大陷阱有着深刻思考,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呈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自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四大发展陷阱的跨越逻辑。  相似文献   

14.
肖应连 《学理论》2012,(35):13-15
探讨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机理和应对机制,对政府在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改善政府公共形象,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危机调控政策是:构建日常预警体系列;搭建信息咨询平台;成立引导队伍;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三自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科学厘定"微时代"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新思路:培养网络认知,科学自我教育;注重网络实践,加强自我管理;捕捉网络信息,理性自我服务;提供广阔平台,营造教育氛围;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本文以大量的、典型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为案例,以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传播学为理论框架加以剖析研究,系统阐述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路径。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从制度层面加强网络舆论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研究假设为,地方政府的透明性和回应性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政府公关技巧则不是。运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数据,对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政府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增强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政府的公关技巧水平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因而认为其对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尚难确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谣言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爆发式流行开启了一个"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微话语权的"舆论原子弹"效应频繁引发社会公共焦点事件。文章阐释了微话语权的缘起,分析了微话语权的特征及微舆论环境,主张用现代公共治理语境下的合作与柔性治理模式来完善政府微博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