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数字时代技术创新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世华 《法学评论》2006,24(1):38-46
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在给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解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数字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手段。面对保护著作权人权益与简易迅速授权作品使用的双重压力,有必要就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与数字时代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建立足以因应数字环境下作品流通的著作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对著作权的新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著作权制度的冲击和影响,着重分析了作品的原创性、固定、复制、信息传输权以及作者精神权利在网络环境中的界定和保护问题。同时还探讨了多媒体作品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网络技术给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技术保护措施、侵权诉讼以及逐级响应机制等既有网络著作权保护方式已陷入困境。网络著作权与传统财产权、著作权的差异、新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来自盗版的竞争,要求网络环境下必须采取以授权为中心的整体性著作权实现机制。随着云技术、大数据以及3D打印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整体性著作权实现机制在网络环境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兴起拓宽了作品的传播渠道同时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以及法律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数字环境促进了文艺创作的交流和发展,同时,由于数字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速度快、渠道多样化、没有地域限制等特点,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在数字环境下实现著作权保护和利益平衡,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着重从技术角度对我国数字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冯晓青 《河北法学》2001,19(6):125-128
美国《数字千年著作权法》(DMCA)是规范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重要法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网络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权责任限制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在网络空间利用作品的利益均衡机制,对我国网络空间著作权立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婧 《法制与社会》2011,(1):111-11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作品为客体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出版逐渐向数字出版转型。在传统出版时代,由于传播途径单一,版权对作品有着较为严格而全面的保护;而在有着海量内容和新型传播手段的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单一的版权保护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下知识快速、多样传播的需要。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的挑战成为了众多数字作品版权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尹光义 《法制与社会》2012,(14):283-284
复制权是著作权的一项最基本权利.一直以来,著作权人对于其作品的利用几乎都是建立在对复制权的控制之上的,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作品为客体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但由于网络的特性和立法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还很不完善,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了界定,并立足于对我国现有网络著作权立法的评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品是整个著作权作品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反映了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作品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日益加深,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因而在音乐作品的保护上建立和完善著作权限制制度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广播权以及网络传播权三项重要的音乐作品财产权,进而对音乐作品著作权受到侵害的情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以及互联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杨建学 《河北法学》2008,26(4):137-14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极大地节省获取信息所需的成本。然而,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造成较大的冲击,随之出现了著作权人和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作品使用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及其发展变化,需要从法理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保护网络环境下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如何寻找修订的突破口,如何确定修订的基本思路,是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拟从制度设计的视角,全面检讨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分析在立法权限、法律体系一致性、传统环境与网络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著作权权利体系带来的挑战,技术措施的法律属性,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质内涵,以及国务院制定的配套法规的合法性等内容,为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修订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数字版权产生、使用、交易、许可及转让等一系列过程,解决数字版权确权、交易问题,也为侵权行为的追踪提供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当前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构建了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登记确权共信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交易履行机制、时间戳区块链技术版权电子证据存证溯源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数字版权监管机制等四大机制,探索出版权确权、交易和维权一体化的版权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并从法律、技术、标准等角度建立统一的数字版权保护管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与公共利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著作权法是私法,以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为归依.然而,随着网络时代著作权人专有权的不断扩张,作为限制著作权人权利的合理使用制度越来受到重视.一方面,合理使用制度保障了公众对作品的接近、增进了知识和学习、促进了民主文化;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又是判定某一使用作品的行为是否为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从公共利益视角审视合理使用制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作品作权保护问题随着今年以来的的数起侵案的审理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网络作品也属于《作权法》保护之列,应该依法加以保护。但网络这种新兴媒体有其特殊性,如果一律按现行《作权法》对有关侵权行为进行调整,将对正处于发展中的网络媒体产生消极影响。应该结合《作权法》和网络的特性,对网络作品作权加以保护。最关键的是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7.
网络图书馆下版权问题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  潘贞 《法学论坛》2005,20(2):86-90
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版权法建立的平衡 ,特别是网络图书馆的建设 ,使传统图书馆所适用的版权理论受到质疑。因此 ,探讨网络图书馆所涉及的版权问题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论证了在新的传播技术下 ,传统合理使用规则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版权所涉及的权利亟待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8.
张连举 《政法学刊》2009,26(2):51-54
汇编作品是对现有作品和资料在不改变原作内容的情况下进行选题、筛拔并加以编排组合而成的作品,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汇编作品与其他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式,编辑人员是汇编作品的组织者和策划人,编辑人员为汇编作品而创作出新的作品,编辑人员对汇编作品的版面编排付出了匠心。汇编作品中各篇独立文章享有著作权,而作为整体的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源于汇编人的创造性,汇编作品之汇编者的著作权主要有发表权、署名权、版式、装帧设计专有使用权、取得经济报酬权等。  相似文献   

19.
孤儿作品法理问题研究——中国视野下的西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力 《河北法学》2012,30(5):149-155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作品的阅读、发表、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尚未进入公有领域,而作者信息无法取得的作品大量存在.上述问题引起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国际语音协会等NGO的关注,同时欧美国家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立法尝试.鉴于我国数字图书馆、文献电子化的蓬勃发展,有必要审视我国著作权法问题,借鉴西方经验,完善著作权法,解决孤儿作品的可及性问题,实现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