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也松 《学习导报》2012,(10):37-39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  相似文献   

2.
李也松 《党的文献》2011,(3):120-122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  相似文献   

3.
朱满 《学习导报》2011,(24):42-43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这个词。  相似文献   

4.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收录了邓小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主要著作共222篇。特别是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著作,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这里,给读者披露几则邓小平审阅《邓小平文选》文稿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逄先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最新、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也是他最重视的一部著作集。从开卷篇十二大开幕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全书的主题,中间展开,到终卷篇南...  相似文献   

7.
李也松 《党课》2014,(19):37-38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他的一篇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就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好《邓选》三卷搞好党史工作赵庆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入的119篇著作,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好《邓选》三卷,不但对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和总结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思想与实践,200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和重庆市委决定联合编辑出版《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一书,具体工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和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经过三年努力,目前该书的编辑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出版。《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继《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军事文集》之后出版的第三部邓小平著作。它编入了1949年9月至1952年8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有关西南工作的文章、谈话、报告、电报、批示、书信、题词等文稿141篇,约27万字,注释752条,8.6万字。这些文章是从邓小平留下的600多封电报、300多篇文章(包括报告、讲话、书信和题词)中精选出来的。除部分文章已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外,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稿,主要根据中央档案馆及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档案馆和博物馆保存的手稿、原抄件,当时出版的报刊和编印的文献等刊印。公开发表过或有手稿的,都保持了原貌,并作简要题解;对讲话、报告、谈话记录稿进行了文字整理,并作必要校勘、考订和标点,每篇末均注明刊印根据。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在编辑时对著作中需要说明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文献、...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与务实精神的完美统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张广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直接关于香港问题的谈话,据粗略计算,就有七篇之多。而在全书中提到香港问题的就更多了。在这些谈话中,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11.
张曙 《党史博采》2014,(10):10-13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同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同时下发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即掀起热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发行近2000万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江泽民语)邓小平十分重视邓选第三卷,整个第三卷的编辑工作,是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日报》最近发表专访,《邓选》第三卷负责人之一的郑必坚谈了邓小平是如何评价这部著作的。一是关于《邓选》第三卷的开卷篇和终卷篇的确定。小平同志同意把十二大开幕词作为第三卷的开卷稿篇,实质上是指出了第三卷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反映的是,我们党在全面开创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党建》1994,(9)
适应新的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些体会赵勤义学理论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开卷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开宗明义地提出,党的建设要适合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湘潮》1993,(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导读》隆重推出为配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央有关理论部门的部分专家和学者编写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导读》一书。该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介绍,按照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个方面,结合《邓小平文选》中的著作,全面阐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下编是篇目介绍,以简洁、扼要的文字逐篇介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及其思想精华。该书的最大特色是:体系完整,阐释准  相似文献   

15.
何佳泉 《唯实》2002,(3):14-16
作为现行三卷本《邓小平文选》的终卷篇,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留下的郑重“政治嘱托”。重温南方谈话,可以发现,邓小平以“一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篇题为《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的文章。邓小平在谈话、讲话中,都曾讲到“经济特区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133页,本文下引《邓选》,只注卷、页)把改革开放视为试验是邓小平同志深思熟虑的一个观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针对改革开放新的实际,认真领会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年至1982年9月的著作)共47篇,417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10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93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的著作)共119篇,383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68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143次。 摘自(真理的追求)1999.3《邓小平文选》中的“社”与“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1982—1992年十年问邓小平同志的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著作。在结束篇即1992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巡谈话里指出:“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1848年2月发表的,是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件。本文打算从几个重要方面谈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全书阐明的新思想,除了人们常提到的二十个方面以外,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也是非常鲜明突出的。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直接或间接提及教育的有21篇,较多论述或主要论述教育的有7篇。概括起来,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方面;一  相似文献   

20.
青年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的青年思想也同样是我们开展青年工作、进行青年研究的重要指南。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 ,《邓小平文选》三卷中 ,涉及或专门论述青年问题的文章不下20篇 ,其中尤以第三卷更为侧重青年问题。有些篇目更是直接以青年问题为专题加以探讨。比如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 ,《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③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④ ,等等。《邓小平文选》三卷中 ,不仅用较多篇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