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拆毁。1967年初,清华大学美术教研组副主任程国英提出了一个主张:“二校门”被拆后,显得空空荡荡,是否可以在那里立一座毛主席塑像?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当时实际控制学校的红卫兵组织“井冈山兵团”(简称“团派”)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的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清华百日大武斗”是指在蒯大富、任传仲、鲍长庚等人的组织和指挥下,以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分裂的两派为武斗双方,从1968年4月14日至1968年7月28日发生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系列武斗事件。它持续时间长、死伤人数多、经济损失惨重,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的严密关注和严厉批评。此后,零星武斗在各地虽仍然存在,但大规模、有组织的武斗却很少发生。因此,清华大学百日武斗可以说是“文革”期间“全面内战”停止与否的分水岭。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简单回顾,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场武斗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伴随着“文革”风暴的出现,破“四旧”运动兴起破“四旧”运动是随着“文革”的开始和红卫兵运动的出现才得以蔓延开来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清华附中红卫兵。8月1日…  相似文献   

5.
红卫兵,意即“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它是“文革”中由大、中学生自发建立的一种组织。在十年“文革”中,红卫兵充当了劲旅和急先锋。以其活动为主体的红卫兵运动,裹挟了整整一代青少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写下了显赫的一页。运动中所衍生和折射出的红卫兵文化是文革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笔。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方家。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秘密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造就了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也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8.
谭震林对“文革”很不理解,埋怨“跟不上”毛泽东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谭震林陷入迷惘之中。“文革”初期,谭震林是想紧跟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积极参加运动的。他曾经向农口所属院校派工作组,参加接待来京串连的红卫兵,到大专院校看大字报,同“造反”的学生谈话。但是,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却使他改变了想法。当时,全国大字报铺天盖地,学校停课,  相似文献   

9.
一夜狂飙     
1966年 5月 29日.清华大学附中部分学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为保卫党中央、保卫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洒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红卫兵的誓词。 在天安门,毛泽东欣然接受红卫兵为他龙上的红袖章。破四旧、跳忠字舞、撒传单、批斗会、大串连……都是红卫兵的“发明”与“杰作”。阁一夜狂飙@羊夏  相似文献   

10.
一、“文革”期间的外事工作 1,来到北京从事外事工作我来北京之前是河北省委秘书长、河北省委统战部长兼天津市委统战部长,1965年,我被调到外交部.在外交学院学习了一年。1966年“文革”开始了,派我带一个工作组到外交学会,当时在搞大鸣大放,搞了个把月。那时候郭影秋调到北京市委工作,组织上准备调我去人民大学代替他的工作去搞工作组。我当时不太想去。正好那时候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说派工作组是错误的。于是我就要求不去人民大学搞工作组了。经市委同意,就没有去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1.
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徐心坦刘文渊清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风雨中诞生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民族屈辱的印记深深刺激着清华师生的爱国之心,激励大家追求进步,寻求救国道路。19...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里,清华大学迎来了建校90周年。清华大学的90年,是与祖国荣辱与共、兴衰与同的90年,也是清华人为祖国的现代化不懈奋斗的90年。风雨世纪清华 谱写育人宏篇 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举校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事所迫又迁往昆明,定名为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原址复校。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清华…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兵团党校成立,为什么成立?这与全国的背景有关。1983年兵团恢复后我回到兵团工作,兵团第一书记是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同志兼任,政委阳焕生主持党委工作,司令员陈实主持生产工作,我(副政委)主持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干部工作。当时的大背景用两句话来说:“文革”流毒影响很大,改革开放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梦圆清华     
清华是我的一个梦。第一次到清华是10年前,去圆明园游玩路过。站在校门前驻足流连,难舍难离,却一张相片也没敢留下,恍然想起《荷塘月色》中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清华对于我是个梦。10年后,2009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半月的时间,让我亲近清华,感悟清华,梦圆清华。  相似文献   

16.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文革”中,红卫兵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他们是“文革”的先锋,并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领导作用。他们的命运更是同“文革”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深深地打下了“文革”年代的烙印。这是一个迷失了理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1966年“文革”爆发后,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普遍处于瘫痪状态。军队院校的造反派闻风而动,扯起造反大旗。当他们被各级组织制止时,便向林彪当面告状,说军队院校“镇压群众”,“限制太多”。于是,林彪随即提出:发一个紧急指示,军队机关、院校和文体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完全按地方一样搞。  相似文献   

19.
(编者说明:兵团政研室程德臻等三位同志撰写的《20个团场100个连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一文,共有十个专题,因本刊篇幅有限,专题之六、之十未刊,其余八个志题刊用时有删节。) 根据兵团党委决定,1993年6月,抽调兵师干部95人,组成12个工作组,对兵团所属20个团场100个连队的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为研究兵团今后发展提供依据。这是兵团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行动。12个工作组先后共调查了44个农牧团场,71个农牧连队和46个团属工、交、商、建企业,走访了143户干部、职工家庭,召开了176次各类座谈会,参加的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临时工达1810人,历时一个月。12个工作组写出调查报告23篇,典型材料29篇,填表格395张,共计17.85万字。经兵团党委政策研究室汇总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若干专题:  相似文献   

20.
清华百年,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不仅有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在清华校友中,担任省部级及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300多位。他们在中国的政坛上大放异彩,也为清华续写了更多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