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现代(19”一1949)政治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被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设是最近十年的事。目前该学科已初拓始基,有一批重要资料和科研成果问世,并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本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情况作一述评。 一、在开拓中探讨学科的体系建设 如何再现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复杂变化的历史面貌,阐明其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学科建设首先面临的基本课题。十年来,我国相继出版的林茂生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严怀儒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李世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3.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新史观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  相似文献   

5.
颜九红 《湘潮》2010,(2):25-28
<正>何兆武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研究,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中国思想发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著作,是享誉全国的思想史学家,也是史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6.
《理论学刊》2012,(2):2
张荣明,男,1956年生,天津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史教研室主任。2000-2001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思想史的研究,专攻中国政治思想史和中国宗教思想史,在《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就是回到乾嘉。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若干种专业史学刊物发表的文章看,回到乾嘉史已是一种主潮。人们对理论概括性的东西厌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史学史是中共党史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 ,随着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的重视 ,党史史学史的研究也有了进展 ,但总的来看 ,这方面研究还是刚刚起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周一平的新著《中共党史史学史》 ,使党史史学史研究在新世纪有了很大发展。一、明确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研究 ,是中共党史研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重点研究的对象内容有 :(1)史家 ,即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2)史…  相似文献   

9.
史学评论的滞后 ,影响于史著质量的提高甚巨 ,这已引起史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书即是此一关注的产物。 1996年春 ,北京六家史学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第二年《史学理论研究》加入 ) ,合作成立了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 ,本书即为七刊小组所编。多年来 ,史学界学风不正 ,因素多种多样 ,其中缺少严肃的史学书评是一大原因。“学界蝗祸”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教材式的所谓论著这一类学术腐败现象 ,在史学界的反映 ,理应列入“学术打假”的范围。史学书…  相似文献   

10.
副标题 :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作者 :侯且岸。本书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学术史问题和学术方法论问题。作者认为 :“任何学术 ,如离开了学术史的考察和方法论的探究 ,它必然失去其存在的重要的支点 ,这种学术是很难建构的。”(《自序》)因此 ,本书相当大的篇幅是着眼于中国现代史 ,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史与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作者认为 ,这一方面以及对历史难题的深层思考与理性批判 ,应构成现代史研究中的“显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历史人物篇”,从思想史角度 ,研究了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邓演…  相似文献   

11.
灾荒史历来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和记载也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近期,影片《一九四二》的上映,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灾荒历史的关注。但总体来看,1949年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一个拐点.而1978年则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拐点。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吴家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等课程;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  相似文献   

13.
挖掘史料,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深入的一个急迫问题荣维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过超出任何一次历史事件的重要影响,因而对它的研究,已经普遍受到史学研究者的重视。尤其在1985年以后,抗日战争史研究出现过几次高潮,在党史、革命...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斯通认为,归纳性的“科学的历史学”已经式微,计量史学也已衰落,叙述史学正在复兴,其原因应归结于基本经济决定论模式的幻灭和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信仰的逐渐冷落;出于对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的危机)的回应,叙述史学集中“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环境”,即避免见物不见人的窘境。从僵化的史学理论中突围,新的叙述史学以宽广的视域、多变的视角,把目光投向社会的低层,从历史的表象伸入到思想的岩浆中——这才是历史的源泉,真实、鲜明、强悍,富有激情和活力。李云峰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就是从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中…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16.
于沛 《红旗文稿》2014,(5):26-28
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史学史》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为新世纪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预示着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步入成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被公认是代表西方汉学界80年代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9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相继用《剑桥中华民国史》的名称出版了它的第12‘13卷中译本,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高校中国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并将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为了对这部影响重大的学术著作做出科学的评价,以更好的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成果,推动史学研究的进步,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98年5月30日举行了(剑桥中华民国史)学术书评会。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论文的注释,采用规范的引证文献标注方式,是史学工作者的普遍要求。为此,本刊和《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7家史学专业期刊合作制定了统一的“历史学论文引证文献的标注方式”,并将从2002年第1期开始执行。特此公布其中有关内容,务请作者参照执行。 一 几点说明 (一)关于简化字、标点符号、数字的使用方法等,请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刊引证文献的标注位置,实行页下注(脚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