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郝安 《学习导报》2014,(15):39-42
一 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里面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这是当年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给部队上党课准备的三样活教材。1940年,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严酷的战斗间隙,贺老总一次给部队讲党课,他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要通讯员准各了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游着小鱼的清水。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老家在甘肃白银,2013年大学毕业我就来到了九师糖厂工作。时常想念家乡,但是最想念的还是妈妈做的一碗小米汤。我们家的小米,都是自家种的。母亲做饭的时候,一般先是将适量的小米,放在净水中,用一双筷子搅动,米粒便像鱼在清凌凌的水中奔跑,黏附其上的尘土,以及未能完全被碾掉的包衣彻底脱开,然后滗出淘米水,小米汤就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老一辈革命家们,是如何看待吃的问题的呢?从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从平凡中见伟大,从普通中见非凡……毛泽东饮食的“奢侈品”:红烧肉 毛主席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吃饭,或在书房或在卧至,由卫士用食盒提来。通常是两菜一汤,一碗二米饭(大米小米蒸在一起),两个小碟,一碟辣椒,一碟豆腐。  相似文献   

4.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张老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过的一只碗,碗上附有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清风。”文以载道的叙说,使人对吉鸿昌将军更加佩服,更加催人深思。“作官即不许发财”,含义非常明确,就是不许利用官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不得因当官而暴富。当年吉将军把“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箴言铭之于饭碗上,是大有深意的。一则,“碗”是…  相似文献   

5.
谈到解放战争。通常的说法是: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然而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枪”只是解放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一个比喻。真正打起仗来,战略战术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视的条件。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集中五百多门重炮猛轰国民党军事重镇锦州,这次城市攻坚战仅用了30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雷军 《廉政瞭望》2014,(24):46-46
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要和一群聪明人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还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真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真刀实枪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3):123-123
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 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习俗认为,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是正常的、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相似文献   

8.
忠列御史     
鸡叫三遍了,御史大夫周昌还在伏案书写奏章,夫人吴娥端着一碗醪糟轻轻地走了进来。周昌端起碗一口气喝掉,啧啧称赞:“真甜!”吴娥是姑苏才女,满口乡音:“侬真的要去揭龙鳞?”周昌说:“不是揭。是谏。”吴娥说:“侬是读过韩非《说难》一文的,君王和龙一样喉头下都长有杀人的逆鳞呃,  相似文献   

9.
周居霞  金山 《实践》2008,(9):30-30
记者在兴安盟吃饭时喝到一碗味道极香的小米粥,饭后许久仍余香在口,于是忍不住问陪同的金山科长,没想到他对此津津乐道:"这可是我们兴安盟的一宝——二龙屯有机小米啊,现在这米在许多大城市卖到好几十元一斤呢。"金科长热情邀请记者前往采访。  相似文献   

10.
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一种自创的理论由洗碗而起,名为“碗论”。说白了就是洗碗的次数越多,摔破碗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想不摔破碗,最好的办法就是少洗碗或不洗碗。“碗论”本身并不深奥,创立这一理论的初衷,也不是针对洗碗,无非是借洗碗以喻工作。一个人生存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吃饭,但既要生存总得要吃饭。就多数情况而言,现时用于吃饭的饭碗大多为陶瓷质量,真正的铁质饭碗并不常见。餐后洗碗以备再用,则是生活的常识和卫生的要求。洗碗难免会失手摔破碗,洗得越多,摔破碗的概率越大。经常洗碗而确保绝对不摔破…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奋斗》2010,(10):59-59
<正>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装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一次,袁世凯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官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小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感到不够味,时而拿起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官员们见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赞道:"袁大总统生活这样俭朴,吾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你们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产的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史海威 《新湘评论》2012,(14):30-30
与令人垂涎的影像相比,《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不太满足的是解说词,有网友这样用“舌尖体”造句:“水,是食物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寒冷的冬夜,妈妈拿出祖母传下来的铁壶,煮了一壶滚烫的水,给正在复习迎考的小明泡一碗热气腾腾的鲜虾鱼板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不喜欢的那碗红烧肉 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乘坐的火车驶入山东境内,望着窗外的田野和村庄,他突然通知停车,说道:“我要到老乡家吃一碗红烧肉。”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7,(10)
正1940年的一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贺龙事先没有准备什么讲稿,也没有列出一个大概的提纲,只是安排通信员准备了3样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装着的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八路军党员干部们瞅着放置在简易讲桌上的这3样东西,既觉得莫名其妙,又感到非常新鲜好奇。不一会儿,贺龙微笑着走进了课堂。他开宗明义地讲:"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朱玲 《学习导报》2012,(14):30-31
与令人垂涎的影像相比,《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不太满足的是解说词,有网友这样用“舌尖体”造句:“水,是食物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寒冷的冬夜,妈妈拿出祖母传下来的铁壶,煮了一壶滚烫的水,给正在复习迎考的小明泡一碗热气腾腾的鲜虾鱼板面。”  相似文献   

16.
贺龙讲党课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三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抗日战争面临着最严重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去,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一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亲自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这堂党课真奇!首长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安排通讯员准备了三样活教材: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水里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学员  相似文献   

17.
请慢慢用餐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粒饭的人,最后那粒饭,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粒稻谷。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  相似文献   

18.
正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为克服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开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在此情况下,时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贺龙上课没有讲稿,只在讲桌上放了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  相似文献   

19.
“美”,《说文解字》上说:羊大为美。我很害怕这种古书,文字太精简,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年来都说“羊大为美”?牛大不美吗?后来我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做了一篇论文,他认为“羊大为美”意指人类味觉感官,吃羊肉时候感觉到的快乐。这个论文争议很大,很多人反对:我们现在讲美是视觉的或者精神性的美,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女朋友美得像一碗羊肉面。  相似文献   

20.
黄军 《大特区党风》2002,(11):29-29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只“粗黑饭碗”的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的一只碗:还附了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