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公证程序规则是保证《公证法》正确实施、规范公证法律服务的重要基石,公证程序规则从广义上理解应当包括所有有关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的程序与规则制度,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公证程序规则》以及具体的一些办证指导。在《公证程序规则》的协调规范下,我国的公证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公证质量和公证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公证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公信力、预防纠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2.
陶钧 《中国公证》2014,(3):63-65
正一、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当事人只身来到公证处,发生了如下对话:"您想办什么公证?""不知道啊。""您为什么办公证?""我明天出国,今天想办了带走。""您带了什么材料啊?""身份证啊。"这样的窘境从侧面反映出公证常识在大众生活中的缺失,也反映出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在公证文化构建中的不足。因此,如何完善公证程序,让公证程序化、合理化成为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现阶段我国公证程序还有待规范和成熟,很多  相似文献   

3.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是对法律行为的抑止。^①同样,公证程序是针对公证法律行为而作出的要求。公证程序规则是公证参与者进行公证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公证证据的收集是指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直接提取、采集、制作并掌握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公证证据的收集,是公证机构在公证活动过程中,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和案件进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5.
正公证是一项智慧活动,公证书是这一智慧活动的最终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公证书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难以完整反映公证的智慧活动过程,这造成公证书的社会评价不高,进而影响到公证公信力的增强及公证价值的实现。必须承认的是,公证书首先是一份严谨的法律文书,这样的法律文书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则要求,如果把这些规则要求作为底线要求的话,在满足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公证书还可以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6.
正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守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是法律行为的适当表达,同时也是对法律行为的必要约束。同样的,公证程序是针对公证法律行为所作出的要求,是开展公证活动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该行为准则的意义在于倡导一种科学、灵活的公证行为,其本质是引导公证主体获得法律"有限度的自由"。关于公证程序的价值,学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大体为:厘清公证主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公平、正义、效益的制度价值,以及保障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等。这些价值的阐述谨以成文法的要求为准,从公证的社会管理职能出发,围绕公证公信力建设而展开,具  相似文献   

7.
不予办理公证是指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公证机构发现证明对象不真实、不合法或者有其他违反法律的事由而不予办理公证的决定。这是《公证法》和新修订的《公证程序规则》规定的一项新的制度。它和终止公证一起构成公证程序的终结制度。法律法规列举了9种情况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笔者认为,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况还应特别程序(《公证程序规则》表述为公证程序的特别规定)中的终止公证阶段。一、不予办理公证的法律意义、作用(一)有利于体现公证的职能作用公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公证机构的职能是由国家法律授予规定的,具有唯一性、专属性…  相似文献   

8.
公证质量建设是公证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支柱,是公证职能作用和公证社会价值的载体。公证的职能作用是预防纠纷、减少和保障诉讼,这一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撑,更需要公证活动本身具有严谨的办证程序和良好的监管体系。我们常说公信力是公证制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公证质量就是公信力得以维系和提高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廖腾琼 《中国公证》2005,(12):11-15
一、建立公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意义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公证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 公证的价值目标是指通过公证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公证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为:一是实现公证法律正义.公证机构依据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事项,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公证文书的合法性;二是体现公证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0.
陈刚 《中国公证》2006,(6):41-42
公证告知义务写入立法是法治的进步,其将公证行业的执业规则用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形式予以体现,反映了立法者对公证义务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作为一种执业原则,它是刚性的,但在公证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这一原则如何得到恰当的落实,并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和保障呢?  相似文献   

11.
法制发展的内在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均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公证制度的有效运作也是这样,即离不开完备的公证法律规范。因此,有关公证立法问题,应当说是公证制度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地说,公证立法从根本上规定着公证业务的范围以及公证制度的目标与任务,左右着公证制度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影响着公证机构以及公证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威信。因此,广大公证人员对于公证立法问题总是给予高度的关注。公证国家立法问题、公证实体立法问题、公证程序立法问题、公证地方立法问题等等都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此仅对于我国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的现行《公证程序规则》的“立法”得失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3年年末举办的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人讲坛"上,与会人员围绕着"公证程序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其中就有人提到,"如果说当下让公证程序对公证执业带来积极意义,可能最立竿见影的举措就是明确公证人员按照程序尽职审查,公证机构不承担审查不能的责任"。这个愿景在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具体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13.
《公证程序规则》争议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疆 《中国公证》2006,(11):23-28
“法律必须通过解释才能适用。”“任何法律、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受合同约束的协议在能够恰当地适用或执行之前都需要解释。”《公证程序规则》作为公证机构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的基本规范,在适用中必然被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反复地解释。由于所处的环境、自身的业务素养不同以及个案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对《公证程序规则》的解释不尽相同,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本文试就《公证程序规则》实施中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作一浅析,以就教同仁。  相似文献   

14.
吴凤友 《中国公证》2008,(11):F0002-F000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字号当中,“方”象征规则、标准,代表着法律和严谨;“圆”代表沟通、和谐和圆满。公证工作就是要通过沟通和法律服务的手段,使得公证申请各主体在法律的框架内,达成圆满与和谐。而作为服务者本身,从机构的建设,到队伍的建设,从工作的程序,到具体业务的开展,都要依法合规。  相似文献   

15.
钱欧 《中国司法》2005,(3):110-110
一、开展社区公证法律服务源于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社区基层存在很大需求公证法律服务的潜力和空间。社区居民日常的民事、商务活动中存在大量繁杂的矛盾纠纷,如果能引导居民通过公证程序更好地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予以证实,就能使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也能使居民对诚信的需要得以实现。据统计,我处在2004年有80.73%的证件是来自基层的社区居民。如果通过公证处的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活动直接引导这些公证事项进入公证程序,首先社区居民就能够抓住最好的办证时机、减少由于错过办证时机而引发的纠纷或损失;…  相似文献   

16.
李国岭 《中国公证》2006,(12):67-68
一、我国公证制度沿革中的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有句话说“有权利必然要有救济”,也可以说“没有救济途径的权利不能称做真正的权利”。因为仅有观念上的权利而没有转化为权利主体实在行使的状态,这种权利并没有达到人们设计该权利的真正目的,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权利。同理,在公证法律制度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仅满足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状态,而不为相关权利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济途径,那么该法律规范制定的良好初衷必然无法得以实现。我国对公证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证程序规则》中,笔者以该规章的变迁为主线,分为三段时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景健 《中国公证》2006,(12):59-61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随着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施行.我国的政府采购活动已经逐渐走上了规模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虽然在《采购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进行公证,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政府采购中的招投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活动都有公证机构的参与,而且公证机构在参与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重要而独特的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作用。可以说,公证监督已经成为政府采购招投标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政府采购招投标公证的程序如何操作?公证部门现场监督的重点是什么?公证人员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笔者结合自己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公证工作的体会,拟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场监督公证的概念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招投标、拍卖、开奖、评奖等几项公证已被"约定俗成"地归入到现场监督类公证的概念范畴,"现场监督类公证"或叫"现场监督公证"作为公证专业术语已经形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现场监督公证的明确概念;二是现场监督类公证包括招投标、拍卖、开奖、评奖等公证事项,那么其概念也应该是能够体现这几类公证活动共有的特质的一般性概念,就像水果是包括了苹果、梨、香蕉等各类植物果实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概念一样;三是<公证程序规则>第51条规定的是办理招投标、开奖、拍卖三类公证事项的特别程序,既然是特别程序,这几类公证活动就应该共有的活动特质,这些活动的特质是现场监督公证概念中的本质要素.因此提炼出仅为这几类公证共有的活动特质是把握现场监督公证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公证参与产权交易市场运作的可行性 1.是我国产权市场法制化的需要.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从1988年5月武汉市率先成立我国第一家企业产权转让市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阶段、发展阶段、清理整顿阶段及目前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阶段.目前,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已成立了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其中省级机构30家,各省市都相继制订了产权交易的规范性文件,但纵观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近20年的发展历史,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产权交易立法,因而造成其市场定位模糊,及其发展无法可依,有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立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产权交易,甚至出现擅自决定国有企业整体出售的问题,损害了资产所有者的权益,有的只履行程序上一个象征性环节,市场功能没能真正发挥,有的国有企业在产权转让过程中资产不经过法定评估程序,出现私自交易、低价交易等非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交易缺乏有效的,必要的法律监督机制.正是基于我国产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为公证机构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公证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法律机构,具有服务、沟通、监督、证明的功能.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证明,对事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判断,所以公证机构可以发挥其特殊职能,把产权交易活动纳入公证调整的范围,对产权交易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公证程序的价值和意义公证即为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其中真实性对于公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证的真实性又必须建立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因此,公证程序在整个公证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对内起到了规范公证操作模式的作用,便于公证模式化运作程序的建立,提高公证活动的效率。其次,可以依法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第三,促进公证机构之间的良件竞争,为公证人创律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第四,使公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