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文通 《党史博采》2005,(10):35-38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4月28日是李大钊就义90周年。事实上,李大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也使得帝国主义和军阀对之"恨之入骨"。策反冯玉祥、郭松龄1916年,袁世凯死后,其嫡系军队分裂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奉系张作霖此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势力范围已扩充到东三省,号称"东北王"。他以荡平中国就任大总统为目标,举起"反赤"大旗,与直系组成联军,向共产党、受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10):30-33
1913年春天,李大钊即将终结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6个春秋的求学生活时,以"朴素其貌,嶷嶷其德","学之充,文之豪放",且充满"侠义之气,卓拔之识"而"翩然起众人中";用当时与他同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言治>月刊主编的同窗好友郁嶷的话说,"同人之文,多拘挛法理糟粕之学",而他"则振翰荦荦,发为感慨悲歌之篇,其造意树义,一以民生为念,阐扬先哲贻德为急,览者感发兴起,颂声交至",令人读之无不觉得"感慨淋漓,明可薄汉霄,幽可泣鬼神,坚以铄金石,悲歌激昂.摧山岳而震鲲鹏"(郁嶷<送李龟年游学日本序>语).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4)
<正>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民意警务为出发点,以民生警务为落脚点,全面深化民意民生警务机制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微警务"为民工程、平安创建护民工程、服务群众便民工程、"网上公安"亲民工程、队伍建设爱民工程,顺民意,惠民生,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群众满意的平安城市,为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1920年春天,"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一的陈独秀致信李大钊,问该给党取个什么名字,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的回信掷地有声:"叫共产党!""共产党",我们党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定为远大理想。理想如铁,方可忠贞不渝、百折不挠;信仰如钢,方可排除万难、走向胜利。一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一支最初只有800多人的队伍,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30日,北京大钊学社举办"不忘初心,继承李大钊研究的学术传统"学术研讨会。朱成甲、吴家林、侯且岸、王宪明、孙希磊、杨德山、周良书、李乔、杨钢、梁怡、孙秀民、张海荣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的"初心",认为他具有纯洁、健全、高远、理性之心,体  相似文献   

7.
正1916年6月6日上午10点,袁世凯病逝。他留给那个崩裂的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不止一个脚本,最流行的说法,无疑是那句"他害了我"。曹汝霖称袁世凯"一世英主,惑于佥壬"("佥壬"即小人)。那么,袁世凯口中的"他"与曹汝霖眼里的"佥壬",到底是谁?不妨参照其同时代人的答案。张瑞玑《吊袁项城》诗云:"有子不才误刘表,失计无端听蒯通。""有子不才"暗指袁克定,谋士蒯通影射杨  相似文献   

8.
宋志坚 《唯实》2014,(3):96-96
<正>尽管面临"民调"时,要求市民说"好话"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是,湖南邵阳市综治办用"误工补贴"鼓励说"好话"的"举措",仍然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一旦公之于众成为"丑闻",难免受到舆论谴责,诸如"拿钱收买民意"或"弄虚作假"之类。但也有"快评"为之辩解,说舆论的谴责是"陈义过高的批评"。文章的标题,就叫"民意值钱是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安公墓内,面积2200平方米,坐西朝东,为传统庭院式建筑。走进陵园,迎面可见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松柏掩映,四周环绕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以中共中央名义撰写的碑  相似文献   

10.
<正>民意是一个挺吓人的词儿。常言说,民意就是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意就是天意,违背天意将受到惩罚。因此,遵从民意便作为一条为政守则被世代传承,几乎没人敢说个"不"字。什么是民意呢?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民意,人民共同的意见和愿望"。笔者觉得,这个解释似乎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了。那么,什么是人民"共同的"意见和愿望?如果还按这部词典的解释,应该是"一定范围内所有人  相似文献   

11.
12.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