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陋室中置有一尊明清之际的老黄杨根雕艺术精品(见图),高24厘米(连底座).常有来客指说其为张果老倒骑毛驴,也有诠释老聃乘牛.其实,老者所骑之畜生,非驴非牛,一匹拙劣瘦马是也!老者亦非神仙道长,乃圣人孔夫子也!  相似文献   

2.
今之古玩藏品中,一些源自明末及清代,遗有闽雕风格的传世木雕件内,有一部分为圆雕童子牧牛摆件。其取材有黄杨木、楠木、枣木和龙眼木等,雕工亦有粗放简陋形与精工细刻形。牛背上或骑一孩童,或伏一嬉戏稚儿。但该类雕件的皮壳外表却多被浸染成似龙眼核及枣皮般的赤赭色。而这朱褐色的牛娃来历,还隐附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3.
我们面前的这只砚台长20.5厘米,宽15厘米,高6.3厘米,虽呈椭圆形状,却也十分气派.其外形继承了唐代箕形砚的风格特征,我们注意到:汉唐砚式中的足随着砚使用时放置部位的变化--从地面移至书桌之上,已经完全退化消失,但砚的厚度仍保持了一定的尺寸.……  相似文献   

4.
端石古琴砚     
笔者收藏一方端石古琴砚,长18厘米,上宽7.5厘米,下宽10厘米,高3.8厘米.石色紫红、石质优美、细腻滋润.砚画如"孩儿画""美人肤",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相似文献   

5.
数年前,笔者购藏了一方苴却石海天旭日砚.椭圆形,长17.4厘米,宽12.5厘米,高2.2厘米.苴却石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攀西大裂谷金沙江畔.……  相似文献   

6.
图中的青铜小刀,谓之书刀.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形状有些像今之餐刀,而比今之餐刀长而窄,刀柄端有一如云纹的环.刀有鞘,黑漆制,鞘长10厘米,宽2.3厘米,厚0.8厘米,两端与中间分别由宽窄四条银条箍住,制作十分精致,这种式样的书刀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非常流行,有青铜制也有铁制,并且与"辞源"上解释的书刀形制相仿佛.……  相似文献   

7.
五一长假,乘兴偕友游扬州御码头古玩市场,购得一砚.砚是等边梯形状,长23厘米,宽19厘米,厚3厘米,上部略狭,下部稍宽,正面的砚面作罗汉肚淌池.凹池较深约2厘米.砚池线条圆浑中见犀利.砚面显素净,然周边均为嶙峋之石皮,石皮黄中见白,且伴有水蛀痕迹.……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方瓷质砚台,直径9.5厘米,高3.3厘米,呈鼓形状,砚台上方有双沟,底部呈凹状,内深1.5厘米,边沿厚1厘米,重约一斤.……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方瓷质砚台,直径9.5厘米,高3.3厘米,呈鼓形状,砚台上方有双沟,底部呈凹状,内深1.5厘米,边沿厚1厘米,重约一斤.  相似文献   

10.
尊老说鸠杖     
十余年前,在古玩市场上买到一件青铜鸠杖首和用在杖尾的镦.杖首为一鸠鸟,鸠双腿弯曲蹲立在一管状銎节上,似在休息.喙至尾长8厘米,首至銎底高7厘米,銎节中空,外径2.3厘米.……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4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是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此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  相似文献   

12.
油锯是林业采伐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属性,已取代木锯、钢锯等被采伐者广泛使用,在农村、山区、林区发生过多起用油锯盗伐林木的案件.本文针对油锯痕迹探讨对其的检验和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3.
1987年7月9日下午,杨口村农民杨毓贤(男,24岁)、杨建民(男,25岁)各开一辆手扶拖拉机,带领同村村民杨某、王某、刘某前往天山村购买木料。行至天山村村口刘道娃的木耳架旁时,杨毓贤和杨建民趁四周无人之机,盗走木耳架上的过桥木两根(每根390厘米×6厘米),装在拖拉机上。失主刘道娃发现后索要,杨毓贤、杨建民拒绝归还,刘上车去取,杨毓贤和杨建民殴打刘,致刘睾丸肿胀充血,外耳道损伤出血,昏倒于地。杨毓贤等人趁机驾驶拖拉机逃跑。被告人吴文煜(男,18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此  相似文献   

14.
如何确定手工木、钢锯形成的木质锯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犯罪分子利用手工木锯、钢锯破坏木质客体进入现场.因受条件的限制,锯的种类不易确定.我县某商店在1996年12月被盗,作案分子锯断子进入现场.我们结合案情,进行多次试验,确定了锯的种类,为侦破案件提供了证据.现简谈如下,供同行参考.1.手工木锯、钢锯的不同手工木锯、钢锯都是板状、线形、多齿多刃机制冲压而成.手工木锯用于锯木料.锯齿、展角、齿距都大,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几种.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阻力,要重新掰略、伐锯,以增加锐度.  相似文献   

15.
被伐树木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有其独特性,反映出特有的规律。本文介绍了在盗伐林木案件中,运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原理、方法,检验被伐树木分离面、分离缘的形态,检验其凸凹断茬特征、虫眼特征、裂纹特征、空心特征等特殊特征以及节子特征、年轮特征、木射线特征、树皮纹理特征等固有特征。特别是在两对应的锯断面之间木质完全缺失情况下,综合运用上述特征有针对性地检验,解决了部分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中分离痕迹能否作为同一认定证据、分离体是否原为同一整体的问题。文中所述对被伐树木上的特殊特征和固有特征的研究和运用,拓宽了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检验中特征标记的范围,为丰富被伐树木整体分离痕迹的检验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明代,烟草伴着吸烟舶来闽越,又从八闽撒向九州,故国人的旱烟管与旱烟盒的产生亦以闽粤为天下之先,晚明嘉靖万历年后,闽人对旱烟盒的雕作已十分讲究,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赏用工艺品。近日余偶得闽南黄杨木雕旱烟盒一枚。该旱烟盒为双长贯耳襻,呈六方坡顶毡房形,从盒底至盖顶端,仅高4.9厘米。因其浸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想必曾为古代文人学士所携用。古人以细腻的刀法,于这寸盈盒周满工雕琢着精彩的纹饰。盒盖上端浅雕出四层叠加覆莲瓣坡顶。盖前后四斜面的菱框内各镌刻一朵圆瓣或尖瓣小花。盒身斜侧的四方长框中浮雕一组四季名花,分别…  相似文献   

17.
陈露 《检察风云》2008,(16):76-77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最为珍贵,不仅因为其已知的存世量少,也因其造型和釉色比较特殊,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一般的收藏家来说,收藏汝窑瓷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临汝民窑的器物,应该是相对容易收藏。我曾见到一件宋临汝窑民窑碗,其器型如图1所示。该碗径为17厘米,碗高5.5厘米,底足为10.5厘米。从外观看,此碗为典型的汝窑制作工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去年秋有幸收得一方清代刻铜墨盒.墨盒为四方形,白铜质,长宽均为6.2厘米,高2.2厘米.盒盖上镌刻占诗两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跑筒子"(串街走巷收旧货)的朋友说:某人家里有一只高46厘米、口径12.5厘米的清同治年间的墨地五彩开光瓶想出让,问我是否有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只浑身散发出古朴气息的玉鉴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柜中,在众多参观者的注目下用它自身的"得意造型"诉说着远古的历史.该玉鉴高7.5厘米,口径12厘米,腹部设对称的两对耳:一对为饕餮,一对为螭虎,形态生动传神,富于装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