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借鉴吸收韩非“法治”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就《韩非子》中所述实行“法治”的原因、立法的指导原则、执法的指导原则这几个方面,浅要地分析韩非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8)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对其思想褒贬不一,总体而言褒少贬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韩非的"法治"思想作为古老的政治智慧,必有其科学的一面,对当代社会管理具有借鉴作用。梳理相关文献,从现实背景和思想基础两方面概述韩非"法治"思想的渊源,具体论述"人性自利,法必公开,以刑去刑"三大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 ,“权”与“法”的矛盾 ,一直是治国为政者头疼的问题。毫无疑问 ,产生法治思想的久远 ,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骄傲。“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这作为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在战国时代就提出了。韩非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 ,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建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完整的法治理论。他主张法令一经公布于众 ,就具有不可违背的威力。“境内之民 ,其言谈者必轨于法。”既重视立法 ,又重视法律的效力。这些思想作为法家学派的理论 ,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追溯历史 ,它对中国封建统治确实产生过积极影响 ,并断断续…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势、术三者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但他对道德问题给予了重视。韩非尖锐地抨击了孔、墨两家的道德学说,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的观点,阐发了荀况的人性恶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法家的道德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观和德育思想。《韩非子》中的《五蠹》、...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但在法律文化领域内对“中庸”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先秦法家韩非法术势统一论的法治理想、法治的模式、法治方法以及法的稳定和改革相结合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韩非法治理论的中庸特色,从新的视角来探析“中庸”。  相似文献   

6.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的用人思想①,则是其中之一。韩非十分重视用人,他把“任人以事”,提到了“存亡治乱之机”的高度。他认为:“人臣之于其君,...  相似文献   

7.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8.
杨叶红 《湖湘论坛》2003,16(1):20-21
当我们讨论法治时 ,常常会涉及四种主要法治观 ,即中国先秦法家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资本主义法治观 ;社会主义法治观。这四种法治观常被相提并论 ,并且在很多场合区分不严 ,甚至混为一谈。而实际上 ,这四种法治观之间 ,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与中国先秦法家所倡导的法治之间 ,具有重大差异。如果不在理论上澄清和界定其中差异 ,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法治”这一概念。  一、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首倡“法治”。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  相似文献   

9.
张丽苹 《求索》2012,(3):125-127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历来重视他法、术、势的一面,对其"德则无德"的形上道德问题较少关注。在韩非那里,"道"不仅是万物的始源,还是判断是非的纲纪,而"道"成就万物的过程即是一种"德";就万物而言,依循"道"成就自身,是一种获得,这样,"道"、"德"、"得"便相通起来。具体而言,"德"是"道"润滑万物的一种外显形式,并体现在韩非"义"、"礼"、"法"的德论思想中,正确认识韩非的这一思想,无疑对我们认识法家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与国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子》与国民性特约撰稿人周启志法家最后一位理论大师是韩非,他的大著《韩非子》人称是集法家之大成者。然而,这部帝王经典所讲的,不过是法、术、势而已。什么是法?韩非说过“君之立法”(《饰邪》),说过“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内储...  相似文献   

11.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建构起以法为主,术、势相随的新的法家思想体系;在“性恶论”的前提下,提出人人都“自为”的观点;提倡以“参验”论作为检验真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礼治法治之争是先秦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传统儒家孔孟那里,礼治与法治基本上是对立的、不相容的,而在荀子那里,礼治与法治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荀子不仅从理论上批判地吸收了春秋以来法家及其他学派法治思想的成果,改造、充实了儒家的传统礼学,克服了礼...  相似文献   

13.
法家思想虽不像儒家思想那样在传统文化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但是,毕竟也有其辉煌的过去。历史地考察法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命运,无疑将会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法家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并力求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4期刊登的刘坤生《由〈韩非子〉看早期中国专制主义》一文 ,对韩非思想的剖析颇为深刻 ,但是由韩非思想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进而推导出“推崇法家 ,实质上就是推崇专制 ,因为法家所追求的只有一点 ,就是尊君”的论断 ,却不能令人信服。一种思想被统治者所吸收和利用 ,成为统治之术、帝王之术 ,这种思想一定是经过某种融合、变化的 ,其中包括舍弃了原创时期的某些基本精神 ,融入了其他学派的某些思想 ,按照统治者的需要进行了重大改造。那么 ,这种经过融合、变化了的思想是否还能被称为其原本思想呢?显然不能。所以…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20,(9)
正韩非(约前280—前233年),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人尊称为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师承荀子,却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又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其著作《韩非子》,共55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其极具功利主义色彩的事功思想。他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96年,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法治”.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要“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之路的提出,在我国历史上并非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就提倡“以法治国”、这二者看若相似,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差别。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近两千年前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今天的‘布法治国”方略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历史对后人的启迪。法治是历史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类的先哲们早在公元前就提出了“法治”思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优先于人治”,“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曾被儒家学派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的五个德目。以至于人们谈及诚信,自然就先想到儒家学派。事实上,诚信美德并不是儒家的专利,法家学派也大谈诚信,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诚信伦理观就是其重要代表。韩非的诚信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取信于民和信人。韩非诚信观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他站在君主本位的立场上,主张对诚信道德要灵活运用即实行权变。剔除其诚信观中的消极成分,其精华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玉梅 《传承》2007,(7):42-43
江泽民法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深入研究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法治思想的主要标志等,对于了解他在我国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今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管子作为一个法家,在实行法治方面是很强硬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他同时也极其重视德治。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有以德治手段相配合的内容。法方面的赏,要有道德方面的赞扬相配合;法方面的惩治诛罚,要有道德舆论方面的批判诋毁相配合。儒家讲治国,坚持以德为本。实行德治,也就是要以民为本,得民众之心。治国有常道,而利民为本。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有德治的思想。认真地向历史学习,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会更有利于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韩非的重刑论——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刑论是韩非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是韩非的人性论、社会论和历史论等思想的综合体现,也是他贯彻“垂法而治”的根本手段之一。在强调“亲亲”“尊尊”、讲求“仁义道德”、提倡“德主刑辅”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主流里,这个思想无疑是一朵奇葩。本文将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分析韩非的重刑论产生的渊源、内容、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