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了市场的失灵到底应该由谁来解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两者的边界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论志愿失灵及其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象越来越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并把非营利组织作为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为第三领域的活动主体——非营利组织同样存在着失灵现象——志愿失灵。  相似文献   

3.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有时存在外包失灵现象。外包失灵的具体表现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缺乏,购买程序的非完备性,社会组织存在供给方缺陷,服务供给水平低等方面。造成外包失灵的具体原因包括:政府在购买服务中存在控制导向,政府缺乏"精明管家"的能力,社会组织存在志愿失灵和合约失灵等问题。未来矫正外包失灵主要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制度供给、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农地交易:政府失灵与市场缺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交易失控,关键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导致政府失灵和市场缺位。 要解决农地交易中政府失灵和制度失灵问题不能简单的运用行政手段,而应让位于市场,用市场手段调 节农地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5.
政府间合作失灵的原因主要有:结构或权威碎片化、本位主义与信息沟通不畅。成立地方政府协会、进行冲突管理、建立政府间信息交流机制以及组织网络合作治理,是解决政府间合作失灵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它在全球范围的勃兴,是对长期困拢人们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所做出的积极反应和回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它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具有鲜明优势和深厚潜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失灵"现象越来越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它与"市场失灵"同属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政府失灵发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原因,本文提出建立"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市场的关系为基石,以完善市场机制、增强政府能力、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为支柱,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为纽带"的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政府失灵已被公认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正像研究市场失灵不是为了否定市场作用一样,研究政府失灵也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相反,则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志愿失灵理论由萨拉蒙提出,该理论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失灵现象,认为政府是对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而作出回应的派生性制度。我国非营利组织也广泛存在着志愿失灵现象。准入制度缺陷是导致非营利组织志愿失灵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加强非营利组织准入制度建设作为解决志愿失灵问题的一条路径,提出了准入制度建设的两个层面:一是完善资格审查制度,二是完善资格培育制度。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也存在失灵问题,即志愿失灵。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为资金严重不足、营利性倾向严重、欠缺独立性、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效率低下。其制度原因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缺乏市场约束、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外部监督乏力、人事、就业、福利保障等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这六个方面。因此,应当采取以下法律对策加以解决:以政府采购和税收优惠为主,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明确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属性,限制其营利倾向: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强化市场约束;以理事会为核心,规范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外部监督体系:尽快建立起科学统一的非营利组织专门的人事、就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关系在垂直关系上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水平关系上表现为平级地方政府之间、平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间关系协调失灵的原因主要有:结构或权威碎片化、本位主义与信息沟通不畅。而解决政府间关系协调失灵的主要途径有:成立地方政府协会、进行冲突管理、建立政府间信息交流机制以及组织网络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2.
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失灵是阻碍福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包括政府供给机制、社会供给机制和市场供给机制等三方面的失灵。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失灵是我国在家庭小型化和福利社会化的特定转轨时期出现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以及市场自身弊端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创新体制机制角度入手,重新构建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是解决福建省养老服务供给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风险社会、市场转轨和政治民主化的时代主题下,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成为制约政府监管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有效地权衡,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体制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遇到的问题。基于“大棒+胡萝卜”的政策安排可以成为政府监管制度创新的权衡方案,在有限垄断与竞争、激励与税收、权威与市场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有序、科学与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社会公共利益是其法律本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确立的依据。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实现就是要保证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有效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从“技术结构化”理论出发,分析技术治理失灵的结构形态,并将夹层化结构作为技术治理失灵结构的分析框架不难发现,技术嵌入科层制的政府组织,体现平台化信息共享、数字化扁平层级和标准化数据流程等技术治理特性,为上级政府部门利用技术越过权责边界,干预基层治理提供了便利。夹层化结构影响了纵向政府层级间的角色分工、职责权限,削弱了政府纵向治理结构稳定性,加剧上下级权责失衡和治理行为的逻辑差异,并导致作为整体结构的政府组织,在技术治理过程中纵向关系失调,组织结构层级分化。技术治理特性促使上级力求实现整体治理目标、强化组织控制和提升治理效能,而下级更加重视本级治理任务、确保行为相容和技术工具适用性,纵向贯通的治理层级呈现出夹层化结构。对此,以技术特性构建更具开放和弹性的组织治理结构,是消解夹层化结构,规避技术治理失灵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避免政府失灵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政府失灵的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论政府与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与政府关系密切。政府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政府的职能规定着它必须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政府失灵会造成政府失职,致使因市场失灵而产生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剧甚至恶化。因此,必须从变革政府的观念、完善行政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依靠法治手段建设法制政府等方面入手,对政府实施改革,以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我国当前政府规制失灵的种种表现,通过分析其中原因提出应对规制失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WTO规则视野中审视我国经济法,要求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定位于规范市场和规范政府,既克服市场失灵,又克服政府失灵。在加入WTO的制度背景下,经济法应强调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我国经济法面临着如何健全和完善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论第三部门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理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法,社会性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的补充和制衡,构成了一种介于国家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的新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符合经济法“社会本位”宗旨的内涵,体现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它和市场、政府一起组成经济生活运行的有机体,享有公共经济利益、承担公共经济义务,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