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代议民主和古典民主在结构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在前者当中,代理人成为一个结构性的必需。通过这个方式,代议民主的原创性核心结构的实质就是将主权者位置永久性地"留白"(留给抽象的全体人民)。在当今的民主政治中,主权(至高性)的位置所在是一个"空白场地",无法被任何个体或群体所占据;这使得政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即民选出来的代理人靠不住的时候,政治过程本身就必然会坍塌。围绕"代表"这个代议制核心元素展开批判性分析,可以揭示出代表的三重"靠不住"。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土耳其政变、美国总统大选三大事件,则分别为我们近距离检视这三重"靠不住"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性契机。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开启了"脱欧时代",不同政治力量围绕脱欧议题展开了错综复杂的博弈,政党政治呈现了政党博弈"白热化"、政治格局"碎片化"、政治运行"无序化"的演变趋势。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固有弊端、政党沉迷选票政治的消极影响、民粹主义分裂社会的共识困境,是英国政党政治演变的深层动因。"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将面临政治认同、公众信任与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脱欧进程出现了众多波折,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源于政治博弈和社会分歧的脱欧进程加剧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极化和分化,使延续数百年的政治制度遭遇了新形势、新议题的冲击,制度问题不断暴露,制度韧性被推向极限。2019年的英国大选是脱欧公投以来的第二场提前选举,它是英国国内政治受脱欧进程演变的结果,这场选举也将持续影响英国政治的走向。后脱欧时代,保守党政府依然面临着社会撕裂、国家分裂、国际定位等诸多挑战,工党、自由民主党等政党则进入了重选领袖、重新调整的新阶段。由于苏格兰地区和北爱尔兰地区的离心倾向上升,脱离欧盟"重获国家主权"的英国将直面国家分裂的风险挑战。如何淡化脱欧纷争和重建国内共识,仍是保守党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英国脱欧公投的程序和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于全民公决这种直接民主形式的广泛争论。质疑全民公决的观点认为:全民公决不能作出科学、审慎的决策,甚至认为全民公决根本上并不是民主;但肯定脱欧公投的观点认为:全民公决从程序上体现了民主。从民意表达功能及其实现方面看,英国脱欧公投实际上体现了长期被忽视和被排斥的民意,也体现了全民公决的价值:一是提供了政治决策至关重要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二是集中表达和体现了以民主机制为核心的民意。当然,在具体运用全民公决的过程中,还需要增强审慎因素,对议会民主和全民公决两种方式进行充分权衡,谨慎设定全民公决的有效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英国脱欧派以51.9%的选票胜出。英国将退出欧盟。此次公投将对英国、欧盟的政治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及欧盟的应对将受到举世瞩目。英国退欧事件或许能使欧盟其他成员国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因为"危机"历史上就是欧洲一体化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党政治一度出现传统两党党内分歧加剧、地区型及议题型政党力量上升、政党政治极化等变化趋势,议会制度及政治社会共同体都受到冲击。经由2019年大选,英国政党政治格局有所回归和趋稳,脱欧与独立公投未来短暂明晰,政党党纲再度向中间路线靠拢,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英国政治制度韧性于此再度彰显;然而在正式脱欧后,能否以更高的治理绩效解决其国内“民主赤字”问题,或将成为未来英国政治制度韧性的真正考验。  相似文献   

7.
正在欧洲深受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的大背景下,英国作为欧盟重要国家通过全民公投宣布"脱欧",将严重冲击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也会极大地削弱欧盟应对中东乱局的能力,而英国也无法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反恐形势中独善其身。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宣布"脱欧"。英国是一个与中东有着深厚传统关系的欧洲国家,英国脱欧,不仅会影响到英国对中东的政  相似文献   

8.
英国全民公投选择退出欧盟,引发政坛强烈"地震",给英国政治格局、政党政治甚至民主体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进入脱欧轨道上的英国政坛"右强左弱"态势进一步加强,社会阶级对立加剧,民粹主义大行其道,传统政党不得民心,尽显疲态,民主体制遭遇困境。如何应对新形式变化,"寻锚"定位,保持政党吸引力将是英各政党面临的普遍挑战。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5)
正英国当局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但也不希望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而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或许会催生英国保守党第二位女首相。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让全世界跟着玩了一次"心跳"。脱欧派凭借着52%对48%的微弱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终于选择了退出。对于这次公投的结果,英国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感到难以接受,伤心、沮丧,甚至愤怒。7月2日有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4)
正卡梅伦3年前提出的公投动议,之所以最终结出"苦果",不是英国独立党"拒斥欧盟内部劳工移民"、保守党疑欧派"叫停欧洲中央集权计划"就能概括的。"同床共枕43年,说离就真离?"英国脱欧公投6月24日的开票结果让金融市场大吃一惊,英镑瞬间贬值到1985年的低位。"脱派"领袖法拉奇兴奋地宣布,前一天的投票日是英国的"独立日"。反对脱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则霎时蔫了,随后发表声明称尊重民众的选择,他本人将辞去首相职务,希望在今年10月保守党会议时选出新的党首来代替他。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7)
正欧盟应如何回应英国脱欧的狭隘决策?欧洲领导人现正集中全力,防止其他国家离开欧元区或欧盟。对欧洲危机蔓延的恐惧合情合理,因为英国退欧公投的结果成功导致了欧盟碎片化政治的转型。而之前,退出欧盟或欧元运动的鼓吹者可以被讥笑为空想家或被谴责为法西斯分子(或极左分子)。但现在已经不再可能。英国脱欧业已将"退出"(无论是欧盟还是欧元)变成了所有国家的一种现实选择。一旦英国向欧盟提交正式通知(通过激活《里斯本条约》第50条),关于"退出"的  相似文献   

12.
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逆全球化"思潮的产物。"逆全球化"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是指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导致西方产生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歧,即全球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对立。如果把全球化视为一种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输家"论点总体上可以解释"逆全球化"思潮出现和涌动的原因。"现代化输家"论点是指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持续变迁过程中,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他们在自身处于经济边缘,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以及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下,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内部社会两极化和不平等状况的加剧为"现代化输家"论点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当前欧盟内的三个"逆全球化"现象,即欧盟内右翼民粹政党的普遍崛起、英国脱欧公投以及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同时,对特朗普当选对欧盟内"逆全球化"思潮的助推作用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英国内部围绕这一协议出现了新的政治僵局和政治博弈:该协议在英国议会批准过程中面临巨大阻力,挪威模式、二次公投、无协议"脱欧"等可能性依然存在。"脱欧"僵局与近年来英国在议会主权的宪法体制、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化、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身份政治与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层面出现的政治转型趋势紧密关联,能否打破这一僵局也与英国围绕这些问题建构新政治共识的结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府在2016年“脱欧”公投后提出了“全球英国”理念,作为“后脱欧时代”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应对变化中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国际角色的转变。基于“全球英国”理念,英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希望借助综合实力以及与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出“向印太倾斜”战略,以期拓展盟友圈并扩大对外影响。与此同时,英国外交政策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向更加明显。“全球英国”战略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国内政治中的制约因素,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苏纳克上台后对“全球英国”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其外交政策没有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8)
正克努特王的传说讲述了盎格鲁-萨克逊先王如何向臣民展现皇室权力的极限。克努特将王座设在海边,命令上涨的海潮退去。海水和往常一样上涨并浸透了克努特,这时他对朝臣们说:"现在,让所有人知道国王的权力是多么空虚。"以"英国脱欧就意味着英国退出欧盟"为口号的首相梅似乎认为克努特给人们的教训是关于民主而不是天文的:他应该举行公投。尽管梅反对英国从欧盟退出,但现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席卷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中,英国独立党迅速崛起,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更是令其声名大振。但独立党并没有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那样在本国选举中实现突破,只是在欧洲议会选举这种“次级选举”中取得过胜利。前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新组建的脱欧党在英国政治中仍面临和独立党一样的困境。英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所面临的制约既来自英国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选举制度和政党结构,也源于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脱欧是对欧洲地缘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英国脱欧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导致了英国脱欧,而且给英国内政外交带来极大压力,并将深刻持久地影响其发展方向。亚洲是英国未来重点布局的核心区域之一,英国政府宣称要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并积极建立和维护与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中英双边关系发展趋势总体平稳向好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当代世界》2016,(9):40-43
正虽然英国脱欧将对英欧经贸、人员、双边关系造成巨大冲击,国际机构对脱欧后英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也都不抱乐观态度。但客观地讲,无论英国选择留欧还是脱欧,都会付出代价,在选择脱欧的英国政客和选民看来,脱欧是另一个角度的趋利避害。无论在移民、国家安全还是经济主权方面,脱欧都具有相当的正面效应。而英国脱欧给中英关系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或许可以展望包括中英关系在内的"四环外交"。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11月26日11月21日,英国独立党刚就任18天的党魁黛安娜·詹姆斯以"缺乏权威"为由宣布辞职。11月28日,保罗·纳托尔赢得党内投票,成为新党魁。纳托尔曾担任独立党副党魁达六年。英国独立党是英国第三大党,旗帜鲜明地支持英国"脱欧"。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时任独立党党魁奈杰尔·法拉奇表示他的政治抱负已经实现,随后辞职。11月22日,立陶宛议会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不确定性"俨然成了观察国际政治事件和现象的常用语。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发生在发达国家内部的政治进程都以远超多数人预期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事件虽发生在一国之内,但其影响却是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从而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不确定性"是对以往国际政治事件的描述,但更多是对这些事件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的时代,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还是以开放的心态与他国合作应对挑战,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项战略选择。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如何在国际格局转型变化中把握和平发展大势,成为当下中国与世界互动时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刊专门邀请国际问题研究学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