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2.
李青云  李岩 《工会博览》2023,(36):32-3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坚持依法治企,深化法治建设,是国有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形势,如何深化职工普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中文版的出版为中国安全研究学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有益窗口。纵览这一"学科发展史"不难看出,国际安全研究正从传统的、比较狭窄的战略研究不断走向"扩展"和"深  相似文献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即引起学界热议和研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学界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界主要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概念与内涵、渊源与阶段划分、内在逻辑关系、方法论、定位、同中国梦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推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术界应当重视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进问题,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渊源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既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议题。作为一个被西方视作"异质文明"的新兴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尤为紧要,但其战略重心与核心任务显然不是遵循西方式的外交、法律或军事等路径,而应从观念、路径、模式等层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框架。在观念层面,中国应力避纯粹的物质利益观、狭隘的民族主义、褊狭的零和思维,树立正确的综合利益观、共同利益观、合作利益观;在路径层面,中国应力避偏重双边外交的传统机制,从推进经济外交、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合作等层面着力,拓展海外利益维护的多元路径;在模式层面,中国应力避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为主导的零和模式,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和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近年来海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议题,历经了一个渐次深入而成果不断丰硕的研究过程。海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的本质内涵、行动路径、世界影响等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提出了一些积极客观见解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观点。系统梳理和分析海外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我系日前成立了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其研究范围涉及传播学理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跨国界信息传播、跨文化交流、地区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传播战略等。该所成员包含从资深老教授到年轻助教的各个年龄层次,有较好的外语功底,与海外学者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该所成员近期将出版《说服学》、《跨文化交流学》等专著,并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已成为改革"深水区"的必然选择,并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因此,构筑良法制度体系并确立宪法权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法治价值观、全面打造法治政府、构建独立公正的司法体制机制、培育符合法治建设要求的公民文化,也就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4):36-37
<正>法家虽然提出了可观的法治思想,成为富国强兵的有效之道,却又成为苛政乱世的始作俑者,这种悖论式的际遇无疑为当下我们思考中国的法治前途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源。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讲到,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韩非子等诸法家密集论述了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说法,并和儒家一起,影响了中国往后的历代王朝统治者。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他们的认知主要聚焦于"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与挑战、"中国梦"的影响等。总结归纳海外学界对"中国梦"认知的主要内容,对其观点中积极的成分加以借鉴,对其错误的观点予以辨驳,对于我们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这些海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海外学界已经认识到"中国梦"彰显了人民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对"中国梦"的肯定性评价越来越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就越来越认可。这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我们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主辅地位一直都是思想家的争论焦点。本文立足于各派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以此为依据探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演进过程,以图为现今社会的"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内涵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邓聿文 《南风窗》2012,(24):44+46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党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决心。在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不仅是保障政党民主良性发展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作为衡量党自身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是一个涉及主体、客体、依据、核心要义、内在意旨和价值诉求等多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科学配置和有效规制政党权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健全党内法规,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积极塑造政党法治文化和发展政党民主,是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梅凤 《法制博览》2013,(7):139-1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彰显了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决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依法治国是历史的使然。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外学者"远观"中国的境地。研究条件的改善,加之中国自身的巨变,都为这一时期的海外中共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围绕"中共的控制力"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学者的中共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探讨了其进展与局限。在笔者看来,"遭遇稀释的控制"与"遭遇抵制的控制"是这一时期海外中共研究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也显著增加。无论是经贸关系还是境外投资,抑或是人员往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都日益凸显,周边地区在中国海外利益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但是,周边地区海外利益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四大风险,而且在海外利益维护方面面临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影响的"原则困境"、安全问题频发与海外军事支援受限的"力量困境"、依法保护与法律缺失的"法律困境"。对于周边海外利益的维护,要划分海外利益的层次与领域。总体上,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同时可以区分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大领域。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海外利益,要针对性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五大手段,积极建立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海外利益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4):27-29
在当前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法治的政治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在中国前所未有地统一在了一起。法治理想因此具备了现实推动力,也因此和改革逻辑相结合,成为深化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当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走入第四个10年之时,改革话语和法治话语同时向"全面"的层次升级,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遥相呼应。陈云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提出了"笼中之鸟"的比喻,来界定搞活经济和计划指导的关系。鸟得让它飞,捏在手里会死掉,但也不能没有笼子,否则鸟就飞跑了。最理想的状态是根据小鸟成长的情况,逐步扩大笼子的空间。这个精妙的比喻也被法学者用来形容过去30年中国的法治发展:法治之  相似文献   

20.
丁龙 《法制博览》2013,(10):85-86
中国社会下的"潜规则"已经成为当今的法治社会进步的一种障碍,"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却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那为何"潜规则"明明起着实实在在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却又不为人所光明正大地认可,细细琢磨一番,却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号令下,也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潜规则对法治的破坏、对法制的消解。基于对潜规则以及我国目前的法治秩序的认识,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去为依法治国而努力。本文从法学角度分为四个部分对"潜规则"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阐述了"潜规则"的内涵,第二部分是对"潜规则"进行解读,第三部分是分析了"潜规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关于如何应对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