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对华战略:战略临界点与限制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战略界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出现了战略临界点。其原因在于,中美实力对比出现了巨大变化,实力对比的变化也导致了美国对华认知的改变,美国认为中国军力超越了美国在亚太的传统优势,中国经济崛起动摇了美国霸权的基础,而且认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此,美国对华战略正试图寻求调整。在战争、遏制、接触等单一战略均难以奏效的前提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很可能采取限制性竞争的对华战略。美国将会试图通过贸易战、金融战、网络战等手段打压和限制中国,"印太战略"也属于对中国的限制性竞争战略。对此,中国应强化战略制衡,加速战略转型,继续推进合作,并以整体战略化解美国的限制性竞争。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东陷入大规模动荡和失序,加之美国的战略收缩所带来的权力真空,俄罗斯借助叙利亚战争重新成为中东的主要博弈力量。俄重返中东对美国主导的中东秩序构成重要挑战,"美退俄进"格局悄然成型。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和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积极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三个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4.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挑战美国权力,威胁美国利益,破坏美国的安全和繁荣。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强调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是美国的第一要务,明确要求制定对华"全政府"战略。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一年多来,美国挑起以"贸易战"为主导的一系列对华打压政策,对华强硬俨然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与此同时,"全政府"对华战略已经跨越政府部门,向着更深更广的"全社会"方向蔓延,逐渐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战略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5.
历史地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帝国形式、主权国家时代及现在的近乎无秩序状态等几种形式的国际秩序。现存国际秩序为西方所确立,但西方已经很难主导这个体系,如何重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未来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与美国一样,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这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和可行的世界观和全球观,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大国力量对比、国际权力分配、全球治理体系等多方面极大改变了日本面临的安全发展环境。日本认为美国主导的霸权型秩序正在转变为美中对立的势力均衡型国际秩序,所以将维持"美中平衡"作为对外战略核心议题,通过推进自主力量建设来增强对外战略实力基础,并将融合推进与"中等力量"合作作为构建自身对外战略的新支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大变局历史进程,日本对国际局势的研判更趋谨慎、悲观。着眼后疫情时代和"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外战略将在目前的延长线上加速向前,同时"中国因素"占比将继续攀升,"中国指向性"将进一步走强。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8.
权力结构、权力国际战略与权力运用是观察美国网络霸权的三个视角。在权力结构上,虽然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基础层与逻辑层稍有衰退,但在网络空间内容层,美国仍然主导着权力结构,足以支撑其霸权地位。在权力国际战略上,美国在网络空间成功建构了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价值观同盟关系,用以推动美国网权的扩散,为网络霸权的分担寻找国际支持,最终形成"扩散性网络霸权"。在权力运用上,美国通过强制、威慑、防范、建构等方式对别国产生影响,也通过吸引手段对国外公众产生影响。美国在虚拟世界建构的全球网络霸权不仅与美国在现实世界的霸权起到互补作用,也可能会对其霸主地位的日趋衰微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齐皓 《当代世界》2015,(12):29-32
<正>从2015年年初开始,美国战略学界出现了一场关于是否改变美国现行对华战略的讨论。引发这场讨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逐渐失效,因此美国应该改变现有接触战略,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国和伙伴国家的关系,努力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地区影响力。[1]反对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美关系事关国际秩序的稳定和亚太地区的安全,中国尚无能力挑战美国的地区主导权,如果因为一些利益冲突的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走上全球争霸道路以来的地缘政治实践来看,努力维持欧亚大陆势力均衡,争夺和控制地缘战略枢纽,以及防止地缘战略枢纽被竞争对手控制,一直是其核心目标。美国的全球战略枢纽建设经历了从"点"的建设到"线"的连接,再"结网"建立地区和全球秩序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与具有战略价值的国家建立约束性关系和流动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但美国也从未放弃过战争手段。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的是维持和延续其霸权地位,本质上是冷战思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历史的地理枢纽"及"枢纽国家"也随之发生转移。当前,美国正加紧重构其全球战略枢纽,建设重点也已明确转向亚太。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及其网络建设将加剧地缘政治对抗,并刺激一些枢纽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机心理,对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阻碍全球和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促使一些地区大国和国家集团提出自己的"印太"构想或愿景。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对中国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对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学界对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中拉的相互接近导致美拉的彼此疏远。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考量,美国学界将中国进入拉美视为中国"全球崛起"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对美国主导的西半球秩序的挑战和破坏。中国经济的崛起之势与美国国力的相对衰弱进一步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猜忌和顾虑。美国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的角色定位、利益诉求以及战略影响,并从美国的角度提出了制衡和防范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在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忧虑的基础上,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等。事实上,由于中国崛起的内向性质和维持现状倾向,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加易于融入和参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于当前美国流行的“新帝国论”进行剖析,分析了“新帝国论”的政策含义。作者认为,“新帝国论”主要是美国新保守派的外交安全政策学说,它主张凭借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实力优势,通过建立美国帝国来推翻现状,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秩序的权力结构,以便塑造一种与力量结构相匹配的、更有利于美国价值观、自由观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地区影响力的相对下降和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日本学界对日美同盟的可靠性和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感到不安,但主流意见依然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将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主张更加积极主动地借助美国的力量以制衡中国,同时通过增强自身的能力和开展地缘政治外交来填补美国政策向内转而留下的权力真空。对美国认知的这种变化构成了日本战略转型的关键动因。但是,日本在战略上谋求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的实力,仍然受到美国的战略利益、日本的民意及日本对华认识中的狭隘心态等因素的限制,其转型的步伐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5.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除了继承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部分网络空间政策之外,通过颁布行政令、战略文件和法案等对美国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美国网络战略架构转型,并在"美国优先"原则指导下进行了全面的网络空间战略调整。大国竞争成为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制定的重要背景和驱动因素,由此加剧了网络空间的不稳定性。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激进化趋势无疑将令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中的关系面临更多挑战,也将使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面临更多障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1日美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题为《21世纪的货币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美国具有非对称性的优势权力,在这种秩序下,美国利用自己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各国在美国诱导下建立的中央银行制度推行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金融规则,成功地建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依靠这种金融霸权美国无偿地占有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摧毁了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自力更生的基础。由于这种霸权已和全球经济高…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反恐和防扩散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要务.但美国防扩散的主要目的,不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维护其自身在全球的安全利益,实现其主导世界事务的战略目标.因此,美国认为,扩散国家有"好"、"坏"之分,具体标准由美国定.美国对"好"的扩散国给予默认奖赏,对"坏"的扩散国则给予严惩.  相似文献   

20.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在未来2年将逾百万吨福岛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此消息引发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但西方媒体却对此"集体失声",甚至美国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对此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许.国际舆论场的反应不一,折射出西方主导的国际传播秩序严重失序.西方在日本排污入海事件上保持沉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日本长期通过价值观外交"拉近"与西方关系的结果,其中隐含着西方舆论霸权的惯用伎俩和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