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三角”动荡不安的背景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的地带。中南半岛古代被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称黄金半岛。因此,缅甸、老挝、泰国也被称为黄金之国,其交界处就称为“金三角”。我们现在所指的“金三角”包括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部分;老挝的波乔省(原会赛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的部分地区;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夜丰颂府、难舟的部分地区。“金三角”是中南半岛地势最高的山区,有“黄金半岛屋脊”之称,面积1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2.
姚勇  姚鹏 《东南亚》2011,(3):67-71
19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之后,云南德宏户撤坝子许多阿昌族群众去往缅甸做工或贸易,他们最初冬去春来往返于中缅两地,被缅甸人称为“迈达”(Maingtha)。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他们中不少人定居在缅甸,特别是民国时期达到高峰,这些人及其后代形成了缅甸的“迈达”族群。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友好邻邦缅甸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之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佛教徒。缅甸独立后的宪法曾把佛教定为国教。 据历史记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但佛教在缅甸享有特殊地位并受封建帝王的积极提倡和广泛传播,是在公元1044年缅甸成为统一国家以后,那时,蒲甘刚刚建成,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也随即扩大,成为阿奴律陀王室(公元1044—1077年)的京都。在公元1057年的宗教战争中,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从小乘佛教在缅甸的发祥地直通获得大量佛教经、300名有才学的高僧,以及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随行宗教的改革,小乘佛教的兴起,蒲甘的佛塔和寺庙建筑达到了极盛时期,因而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年)被称为“庙塔王朝”。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  相似文献   

4.
苏哈托政权的华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大约有三百五十万,他们是一个由外来民族组成的复什的社会。文化上,他们可分为讲印尼语的“侨生中国人”(peranakans)和讲中国话的“生客中国人” (Totoks)法律上,他们可分为印度尼西亚公民和按上述文化区别划分的外侨;政治上,他们分裂成亲雅加达、亲北京和亲台北的派别,另有一部份人还没有确定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可以向一位新型的城市地理学家学到很多东西,因为他那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很富有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将会发现本文所评论的这本书特别不令人感兴趣。这是一部杂乱无章且令人迷惑的著作,因为它没有结合许多图表中所提供的资料来对“空间转变”、“社会经济变化”和被称为帮派的传统方言集团之间的关系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该书对历史的论述是很肤浅的,它无视泛华民族主义在殖民地中的作用。它在有关这些社团的现有著作基础上没有增添多少(就算是有的话)新的内容。社会学家将会对他那些从“现场研究”中所得出的不科学且印象主义的证据感到愤怒,还会对该书作者显然没有向那些被访问的“商人”和“小贩”提出一些也许能证实社会经济的变化如何影响帮派忠诚的问题而感到失望。经济学家甚至还会更  相似文献   

6.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7.
2015年11月,缅甸民主象征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NLD)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改变了缅甸几十年来形成的政治版图,成为缅甸政坛的主要角色,获得了单独组阁权.但碍于缅甸当前的宪法第五十九(F)条规定,参选总统及副总统等高级公职者“本身及其双亲、配偶、子女及子女的配偶,都不得效忠任何外国势力,不能受制于外国势力或外国公民,不能享受外国政府或外国公民的权力和特权”(该条款又被称为“昂山素季条款”),昂山素季无缘总统.但昂山素季放言将“凌驾总统之上”并通过“代理总统执政”.如今,昂山素季除了是民盟主席之外,还身兼国务资政、外交部长、总统办公室部长、全国和解和平中心主席、联盟和平对话委员会主席等要职.特别是其国务资政一职,使其成为凌驾于总统之上的“太上总统”.  相似文献   

8.
缅甸的拉祜族约有5万人,主要聚居在景栋地区的孟巴和孟萨,在孟东、孟布枝、孟平、孟保、孟加、孟翁、孟延、孟弄、孟林、北登尼、腊戍、果敢和佤区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掸族人称拉祜族为“木梭”或“掸木梭”。“木梭”,缅语的含意是“猎夫”、“猎人”;“掸木梭”则有“掸猎人”之意。他们自称“拉祜”,不喜欢他称。 缅甸的拉祜族分为“拉祜纳”(黑拉祜)和“拉祜西”(黄拉祜)两种。有人又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仰光2月2日电 ,缅甸官方2日发表一份公告说 ,缅甸政府1日对内阁进行了重大改组。这是1997年11月15日以来缅甸进行的第13次内阁改组。在本次内阁改组中 ,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和发会 )成员梭温中将被任命为和发会第二秘书 ,以填补2001年2月19日空难中丧生的前第二秘书丁吴中将留下的空缺 ;卫生部长盖盛少将与财政和税务部长吴钦貌登被解除职务 ,分别由觉敏博士和拉吞少将接替 ;原铁路运输部长潘昂改任总理府部长 ,昂敏少将被任命为铁路运输部长。缅甸内阁由33个部组成。缅甸政府原有3名副总理 ,他们于…  相似文献   

10.
作为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机构,缅甸军方在其国家事务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962年奈温建立军事政权以来,缅甸军方在主导缅甸政治进程的同时,借助国有化政策实现了“藏富于军”。20世纪90年代,缅甸军方通过出口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预算外收入,成功解除西方的经济围堵和政治封锁,快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组织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强大的军方经济体系对缅甸军政关系及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维护和强化了缅甸军事威权主义的韧性,为军方采取灵活策略、确保“有纪律的民主”提供了关键支持;二是市场化经济改革难以逾越军队利益固化藩篱;三是公民难以抵御国家的政治渗透,社会整体民主政治意识缺失。考察缅甸军方的经济行为,有助于刻画缅甸军事威权统治的全貌,深入理解缅甸军方在国家建构议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89,(3)
历史上云南的“对外开放” 从历史上看,云南与国外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至2世纪,云南滇池地区就和越南的红河流域有贸易往来,洱海地区就与缅甸等地有通商关系,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指从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古代贸易通道,当时称为“蜀身(yun,音原)毒道”)就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于《史记》中,永昌(今保山)、滇越(今腾冲)都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通商要道。公元7世纪以后,思茅地区的银生城(今景东)有了到老挝,泰国,缅甸的商道。南诏和大理政权相继同中南半岛地区发生贸易往来。明、清以后,云南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据《东华录》记载,通过云南进行的中缅贸易,中国向缅甸出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估计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通常称为CLMV国家[即“柬老缅越”])在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后由于实施共同有效特惠关税(Common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3.
越南西北地区南亚语系诸民族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越南西北地区的南亚语系各个民族,以前统称为“舍”。在印度支那半岛,“舍”的称谓已很久远,但各地因发音不同而略有差异。在越南,一般称“舍”或“捨”,也称“卡”。在老挝、泰国和缅甸,则称“佧”或“卡”。 这些被称为“舍”或“卡”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语言和文化。而且,有的民族有两、三个称谓。这给研究工作和民族识别带来了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东南亚》2004,(4):36-41
在缅甸的历史传说中 ,有一个叫做太公的王国 ,据说是缅甸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缅甸的许多史籍在论述早期历史的时候 ,都提到了这个“太公王国”。据英国学者潘尔在其《缅甸史》一书中引述的缅甸史籍《大史》的记载 ,“太公王国”是由一位来自印度迦毗罗卫 (Kapilavastu ,也译为迦毗罗越 )的名叫阿毗罗 (AbhiRaja)的首领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建立的。阿毗罗有两个儿子 ,长子叫甘罗记 (KanRajagyi) ,次子叫甘罗额 (KanRajange)。阿毗罗死后 ,他的两个儿子为王位继承发生了争执 ,于是决定用比赛修筑寺庙的方式来决定由谁继承王位。结果 …  相似文献   

15.
乌土考     
(一) 乌土国作为清代南海的一个国家而著录于杨炳南的《海录》一书中,其所记载的是关于缅甸的事。但是关于乌土一名的由来则有两三个问题应该研究清楚,在这里我且把自己一得之见提出来谈谈。 (二)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乌土,而关于乌土一名的来源我认为应考虑到如下两点;(A)乌土一词的意思;(B)“乌土”这个音的来源。关于(A)点,这使我们想起乌土一名与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为黑水河的关系。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蒲甘国》(卷2)云:“蒲甘国,自大理国五程至其国,  相似文献   

16.
缅甸吸毒问题十分严重。众所周知的鸦片产地“金三角”就在缅甸、老挝、泰国边境,拥有数千名武装部队的“鸦片大王”坤沙即缅甸掸邦人。他们每年向世界各地贩运的毒品有好几十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3年7月在全缅甸登记的吸毒者竞有39,998人(含吸海洛因者6,713人,吸鸦片者28,853人,吸其他毒品者4,432人),吸毒者以20至25岁之间的社会青年和学生居多。当然,绝大多数的瘾君子是决不会自觉  相似文献   

17.
9月24日,一向受人关注的缅甸政局骤然紧张,已经持续近一个月的民众小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扩大到数万人规模,并蔓延到仰光、曼德勒等七个邦,酿成自1998年以来缅甸最大的一次抗议活动。尤其是成千上万名僧侣身披黄色袈裟,走上街头列队游行示威,打出“改善民生”、“实现民主和解”等政治口号,被西方称为“袈裟革命”。9月25日,缅甸军政府宣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实行为期60天的宵禁,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来的缅甸:发展、稳定和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8年夏秋之交缅甸发生的政治动荡 ,曾经震惊了世界。由于 196 2年起长达 2 6年的封闭 ,世人对缅甸所知甚少 ,对那场长达几个月的动荡也众说纷纭。在我看来 ,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 1988年夏秋之交是当代缅甸发展的一个分界线 ,从此缅甸告别了“缅甸式社会主义” ,开始了新的发展 ,尽管在这一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当代缅甸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什么是当代缅甸社会的主要特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 ,缅甸还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色彩相当浓厚的发展阶段。 1999年缅甸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19.
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森林危机。绿色忧患之于中国 ,更是全方位的 ,让我们看看沙漠中的原始村落 ,就会知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是相互共生、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的。人类社会的繁荣 ,总是极盛而衰 ,去而不返。但 ,一种有趣的现象是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 ,当那些曾经显赫而荣耀的大都市被沙漠掩埋千百年后 ,仍然有一些小小的原始村落与世隔绝地生活着 ,现代文明被沙漠挡住了 ,原始风貌和这些村落的人一样繁衍生息。在我们看来严酷到无法生存的自然环境里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生活 ,他们大约不会有兴趣按照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20.
毒品的生产和走私仍然是美国和缅甸两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臭名昭著的“金三角”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边境的交界处,系种植鸦片的山区,面积有六万平方英里。因为“金三角”也有一部分在缅甸境内,所以鸦片和诸如玛啡、海洛因等衍生物就从“金三角”经过缅甸运往其它目的地—一主要是美国。缅甸一直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种植鸦片并截捕出入该国的鸦片和海洛因的走私者。为了帮助缅甸进行这项工作,美国已经提供了两架直升飞机,并且答应再给十架。其中有一架直升飞机参加了最近对靠近泰缅边界的城镇孟萨的一家海洛因制造厂的成功的袭击,有两百个叛军在这家工厂里从事海洛因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