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没当官,做牛作马;为当官,溜须拍马;当了官,指鹿为马;下了台,逃荒落马。”简称“四马干部”。这段顺口溜是对“四马干部”四种脸谱的简单勾画。四马的核心是拍马,所以四马就是拍马。拍马,过去就有。晚清时期的曹振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七十二行,行行不沾边,堪称不学无术者,然而他却是晚清的三朝元老。他官运亨通的奥秘何在?用他自己的话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换句话说,就是当今的所谓“拍马”。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拍马者借尸还魂,且有愈演愈烈之虞,这些人…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0,(2):6-6
毛泽东两次说过:“聂荣臻是个厚道人。”毛主席说话,神机莫测,咱也不知他为啥说聂荣臻厚道。  相似文献   

3.
吃与不吃     
《党政论坛》2011,(22):45-45
在招待卓别林吃烤鸭的宴会上,有人突然郑重其事地说:“卓别林是不吃烤鸭的,因为鸭子这种可爱的小生灵曾使他创造了夏洛尔的艺术形象。”此入说话之后,卓别林发现主人面有难色,便很快风趣地说:“他说的不错,以往我是不吃烤鸭,但我不吃的烤鸭只是美国烤鸭,北京烤鸭却不算在内。”这句话一说,宾主尽欢。  相似文献   

4.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党政论坛》2008,(19):64-64
所谓失语,指失去语言能力、不能说话的人。在此喻指某些干部,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大话、空话、套话盛行,废话连篇,乏味陈旧,致使听众听觉“疲劳”,昏昏欲睡。习近平同志对此有过很好的总结:“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让群众信服呢?”  相似文献   

6.
雁翔 《瞭望》1984,(14)
之一这是个不属于语言学的语言问题。某工厂工程技术人员中有位一九五九年毕业的大学生,一直负责一项主要产品的技术工作。他平时说话少,干事多。厂领导把他的实干精神看成“缺点”,说他“思想落后,不问政治”,不给他评职称,也不给他涨工资。这里固然有那里的领导如何评价人、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但确也是因为“思想落后,不问政治”这几个字含义不清,标准不明。积多年之经验,深知跟“思想落后,不问政治”差不多的,还有什么“思想不开展”、“政治不开展”一类词语。  相似文献   

7.
口才体现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领导魅力最直观。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者语言匮乏、口才平平,不会说话,甚至口出“雷语”,不但影响了工作绩效,也损害了个人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针对某些领导者的“不会说话”,有一个生动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一典型而形象的概述,深刻揭示了当前一些领导者说话水平不高的现状。语言表达是一种素质,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果,反映出领导者能力的高低。提高说话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底,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对一些官员不管什么时间和场合,也不分什么对象,永远讲一些“正确的废话”现象作了极其深刻而又精辟的副析“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9,(18):24-24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他心里不仅有大账,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明细账。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算盘是算账的基本工具。可以说,陈云一生都与算账和算盘结缘,晚年的陈云还曾戏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  相似文献   

12.
钱之俊 《各界》2014,(8):12-15
“文弱书生”,用在钱钟书身上其实还是很贴切的。和他渊博宏大的知识结构比起来,他的身体显然不具有对称性。他的好友郑朝宗说:“有时你不免惊奇,像他那样弱不禁风的人,怎么能吞进那样多的东西,照一般的想像,一个胸罗万卷的人,理应具有约翰逊博士那样魁梧的躯干的。”其实从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到解放前,钱钟书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他青年时和陈衍(石遗)往来密切,自言:“自分不才当被弃,漫因多病颇相关。”石遗老人因此建议他:“余见其多病,劝其多看书,少作诗也。”郑朝宗说他“年尚未四十,而体赢善病”。特别是困居上海八年,他“心情奇劣”,身体时常不好,每年生一场病,一病往往一个多月,请医问药都没用。解放后到“文革”前,生活较为安定,衣食无忧,又值壮年,他的身体很好,稍微发福,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一个阶段。许渊冲五十年代初遇到钱钟书,“胖得连我都认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科医生,社会上有两处议论:一种是同情,说拿手术刀的挣钱少,不如“拿剃头刀”的;一种是指责,说他们一刀在手,随意“宰杀”患者,收受“红包”。辛定一,52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典型的拿手术刀的人。他医术高明,医德也高尚,是50岁左右的那一代医生的优秀代表,尽管他也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私心”。  相似文献   

14.
难得小花脸     
难得小花脸詹同明人孙传能在其《剡溪漫笔》中曾有“花脸文字”之说,其文曰:“今人铭状表传诸作,陈眉公谓之花脸文字,如戏场丑净,说话多是虚而不实。蔡中郎云:‘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其流弊已久,但不如今之甚耳。”当年菜伯喈先生对自己写那类净说别人好话...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3,(14):26-2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功勋卓著自然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这三句评价,立体地呈现出张爱萍的品质与性情,这在我国高层政治生活中是异乎寻常的,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秘书说话     
当秘书要有两种表达能力:一是文字,二是口头。口头表达即说话。秘书说话很有讲究。 第一,要敢说话。表面看,秘书的工作只需听和记领导的指示,照领导说的意见办就是,是“只用耳朵,不用嘴巴”。有的相信“无多言,多言多败”,在领导面前,如后稷之庙右阶前立着的金人,“三缄其口”,木头一样;有的对领导的指示习惯被动地执行,“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趑趄”,称“喳”道是,诺诺应声,机械人,按指令动作。认真讲,一个合格的或有较高素质的秘书,能准确地领会领导意见,创造性地完成领导部署的任务,就需要“说行并重”,第一是…  相似文献   

17.
启事     
前不久,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到,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啊,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卅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灾了!”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前不久在谈到做群众工作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被顶了回去。他同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信任,不能光靠权力,更要靠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传斗 《各界》2011,(6):29-30
1957年整风时,我23岁,正在河南临颍县报社编辑部工作。县领导再三动员大家放心鸣放,大胆说话,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因此写出了指向县委第一书记闫某的大字报,说县委以他为首搞“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20.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