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PK”要进汉语词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PK”,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前不久,有一个简称为“超女”的演唱比赛,其间“PK”频频亮相。何谓“PK”?有家报纸耐心地解释说, “PK”是英文“选手对决”的缩写。比如张三与李四比赛,不叫比赛,叫张三PK 李四。这就让人弄不明白了,对于汉语而言,要表达区区如此意思可谓小菜一碟。为什么主办方要把一句原本普通的话说得如此不伦不类呢?  相似文献   

2.
张峰 《党政论坛》2011,(14):18-18
“喂,刘台长吗?我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小孙啊。通知你们一个事,明天,李县长要到黑山乡去植树,这可是我们县领导倡导绿化保护环境重塑生态县的重大举措啊!请你们务必派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喂,钱社长吗?我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小孙啊。通知你们一个事,明天,李县长要到黑山乡去植树,这可是我们县领导倡导绿化保护环境重塑生态县的重大举措啊!请你们务必派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并写出生动详尽的报道,放在后天县报的头版发表……”  相似文献   

3.
题目有点啰嗦,倘精练一下,就是“借嘴”。但人们习见的是,张三向李四借钱应急,王二向胡六借车办事,小甲向大乙借妻生子,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无偿借人使用,等等。而于借嘴之说,仿佛有些陌生。  相似文献   

4.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8):42-42
有一个小山村,十分闭塞,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山村。一日,一位旅人来到这里。旅人问村民:“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庄在哪里吗?”村民们笑了,心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呢?“你们说你们知道,那就说说到底在哪里呢?”旅入问。可轮到大家说时,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5.
日前,有几位“先富”的朋友得 知苏北某乡有不少孩子因家 庭困难而想辍学,便带着钱物,驱车数百公里,来到这些孩子所在的中小学和他们的家。经过一天的奔波,钱送出去了,电脑也送出去了,深更半夜往回赶时,大伙儿的心里却一点高兴劲儿都没有,倒产生了扶贫扶得人心疼的感觉。 心疼之一是穷归穷,却“穷得大方”。首先来到该镇中学,走进一间非常破旧的会客室里时,赫然见到在课桌上摆着一溜易拉罐饮料,我们说不喝这个还是喝点白开水,可校领导怎么也不肯,“难得难得,你们是贵客”。到了中心小学,场面更让人瞠目:课桌上摆着老师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下车间。进班组时常常有人问我:“你们整天都忙些啥?”为什么职工群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干政工的还真应该想想。职工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源于对一些政工干部不认可、不满意、不接受。理由有五个:首先,一些政工干部习惯于办公桌前看世界,闭门造车。无论宣讲,还是编发材料,与实际联系不紧,全是个人的思想、拔高的思想。群众享受不了他的思想“哺育”,够不着他的高大目标,感到与自身实际格格不入。这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就等于空忙;其次,满足于说了、编了。发了,但与说、编、发目的远离。说起来,看上…  相似文献   

7.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在前方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一天,八路军129师机关准备给所属人员分些罐头。卫生所长赖玉明高声向勤杂人员打招呼说:“伙夫!马夫!卫兵!号兵!大家快来呀,有好吃的哟!”当时,师长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场,听到喊声,都望着赖玉明,过后好像在商量什么大事。第二天,刘邓两位首长把赖玉明等叫到办公室,对大家说:“今天同你们商量一件事,我们的伙夫、马夫应该取个什么名,这是我们的家庭大事。”见大家笑了起来,刘伯承接着说:“你们不要笑,这是革命家庭的大事。我们革命的军队和旧军队不一样。旧军队…  相似文献   

8.
“回扣”这个词儿,这几年我们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我代表单位花1万元买了你们单位的产品,然后倒塞给我1千元。这1千元就叫“回扣”,由我采购员悄悄装进了自家的口袋。谁给我的回扣多,我就买谁的产品,质次也罢,价高也罢,我是不很关心的。这,自然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生出的一个“怪胎”。而生活中的另一种“回扣”,未必已引起人们的警觉,实在值得一议。 张三被提拔当了某  相似文献   

9.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名医,有一次他去见魏王,魏王问:“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答日:“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俩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道出其中的原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就是说在得病之人还没有显出征兆时,他就铲除病根。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们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文化观念。我们的企业文化观念所以要更新,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必须扬弃。首先,要打破“家文化”观念的影响,建设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大企业文化”。’‘家文化”是在小生产包围下形成的、体现着小农意识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排它性,我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亲缘为纽带组合的现象。“内斗”往往成为企业最大的内耗,职工队伍近亲繁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3,(10):23-23
我们都有一个自己的过去,而且我们这代人的过去跟你们年轻人不一样。你们没有吃过苦,不会理解今天站在这儿的这个人怎么这么矫情。但是因为今天我在你们的眼里算是有钱、有地位、有话语权的人,所以我就有资格讲我的过去、我的苦难。因为那是一代人的记忆,因为是我的苦难,是我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物质文化不必说了,大家都一个心眼地奔发财,各“家”都一起向财源涌去,分不出谁属于哪一‘凉”。说到精神文化,要想细细测览一下,区分一下,眼下似乎只有三“家”。这三“家”是:一、马列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三、西方文化。在中国,眼下这三家的大体情况是:正处于相互串亲,相互联姻,彼此都不取斗争态势。好不好呢?当然好,总比当年大肆采伐、彻底专政的好,因为指导并非镇压。何况,我们看到的文化繁荣景观是有目共睹的,举目可见的:何苦一定要通过人为斗争,让世界再乱腾一下子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家串亲、联姻,一味亲…  相似文献   

13.
黄学贤 《行政与法制》2002,(6):34-35,31
案件1:四川农民伞茂润因受“疯子”郑某的累累骚扰而求助于当地派出所.但派出所总是借故拒绝救助。1998年5月19日晚9时,郑“疯子”又一次来到李茂润家楼下向李要钱,李茂润见“疯子”砸烂了门要往楼上冲,急忙给派出所打电话反映,派出所距李茂润家只有200米远,但时隔半小时都没有人来。眼看郑“疯子”已持刀冲上楼来,李茂润为了求生,  相似文献   

14.
李会贤 《各界》2014,(11):91-91
父亲在世时常说:“做人,允许说错话,但不能说假话;可以做错事,绝不能做坏事。”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我们哥儿几个常跟他辩论,错话假话、错事坏事都不好嘛,能有多大区别呢?父亲说,你们慢慢去悟吧!  相似文献   

15.
查查“问题”的来源江西张庆棣偶尔会从报上看到“领导接待日”的新闻。说某地某领导在“接待日”里如何忙,送走张三,迎来李四,又是作批示,又是现场办公,一天下来,解决了好多好多问题。每看这样的新闻,笔者都特别感动。但感动之余又陷入深思:老百姓为什么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帅大姐●陈双璧1998年4月13日,一位可亲可敬的百岁老人合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就是党内党外亲切地呼之为“帅大姐”、“帅妈妈”的帅孟奇同志。虽然帅大姐生前曾嘱咐过:“我已高龄,死是自然规律。记住,我死后,你们都别哭!”但当医疗器械的嗡嗡...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8.
刘义杰 《党政论坛》2010,(12):11-11
这天,一匹黑马对众马说:“我要去寻找伯乐,你们要去吗?”众马听了说:“我们是千里马,我们干吗要去寻找伯乐?你不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也不会成为千里马!”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病从口入”。然而对于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还应该预防“病”从口出,即预防口出官话、空话及不负责任的话,以免在群众中造成消极影响。比如说,职工群众来反映问题,领导者不是耐心解释,而是一言以推之:“这事谁同意的,你去找谁!”或者不置可否,‘批找我,哈哈,我去找谁呀?”职工中有怨言,领导者不是积极疏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阴阳怪气:“不愿干可以走嘛,人多着呢!”“反正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下级承办的事出了统偏,领导者不是诚恳指出问题所在,而是一锤定音:“你们这些人,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  相似文献   

20.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