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选人?如何用人?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民间素有伯乐、千里马之说,但是现在看来,伯乐光能识得千里马还是不够的,还应把它拉到赛场上,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才能。识得千里马是伯乐时代的要求,把千里马拉到理想的赛场上,给它一个驰骋的大舞台则是后伯乐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辽阔的大草原上 ,就曾有这么一群千里马 ,它们个个都能日行千里 ,每匹马都在心里热切地渴盼着有一天伯乐能来这草原一次。终于有一天 ,伯乐真的来到了这片草原 ,并欣喜地发现了这么多的千里马。伯乐想让这群马一个一个地跑一下看看 ,于是问 :“谁第一个先跑呢?”这时 ,所有马心里都异常高兴 ,因为终于见到了伯乐。可所有的马也都恪守“谦虚”的古训 ,谁也不愿因抢先亮相而遭众马非议。于是 ,个个都想一试身手 ,又个个都看着别的马 ,面面相觑 ,谁也不好意思先跑。伯乐一连问了五遍 ,终于有一匹年轻的白马向前踏了半步。这时 ,后面跺脚…  相似文献   

3.
付晓 《瞭望》1999,(51)
“伯乐相马”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识别干部,发现人才。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者,“伯乐”是人不是神,由其主观性和局限性导致的失误难以避免。还有,“伯乐”固然在“相马”,“马”又何尝不在“相”“伯乐”?一些狡猾的“马”,投其所好,也有被当作“千里马”加以重用的可能。一句话,“伯乐相马”逃不出“人治”的局限。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马”的素质如何,要看其实际表现,“赛马”的优越性也正在于此。“赛马”是用规则来选拔的,不但有“法治”的优越性,而且能够营造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4.
伯乐的烦恼     
最近看到一幅挺有意思的漫画,画的是伯乐的二舅向他“荐贤”。所荐之马身材短小、骨瘦如柴,驮着两瓶礼品酒,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伯乐二舅硬说这是一匹千里马,硬要伯乐收下。伯乐显得很是烦恼。  相似文献   

5.
四化对于人才的渴求,使得诸如伯乐这样的人重被满城争说;使韩愈的《杂说四》也传诵一时。人们耽心千里马被埋没,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用心是极好的。不少当领导的以伯乐自勉,也是可喜的现象。然而,识马之后,贵在用马;用才比识才更不容易。 夫千里马,也是“各有千秋”的。千里之谓,无非形容马的棒而已。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如关云长  相似文献   

6.
刘亦权 《党政论坛》2009,(16):42-43
孙科长写了一个“众”字,问小张和小李:“它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心境与界境     
吴礼鑫 《党政论坛》2013,(18):22-22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们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站在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千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才切实感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禅师说道:“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智者问道:“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个人到集市卖骏马,站了三天,人们不知道那是骏马,一直没有买主。于是,他就去请求伯乐围着他的马转几圈,离开后再回头望望,他愿付一天的“辛劳费”。伯乐跟着卖马人到集市上依约照办,只一天,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同样是一匹马,伯乐只是围着转转,回头望望,便身价倍增。这也许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9.
梅庆吉 《学理论》2008,(5):80-84
1983年,世界哲学年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在那次会议上,没有中国人参加。会后发表了一个哲学宣言,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西方高度的经济发展,把人与人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难道说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与人与人之间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相对立吗?不是的。在孔子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世界,经济同样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1,(11)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毅君: 加入世贸后,应该说是有利有弊,可能从眼前看某些领域、某些产业还是弊大于利、但是一味地保护不一定能发展民族产业,比如中药材、丝绸等“国宝”,由于我们的后期加工能力较弱,大钱还是让外国人赚去了。而对外开放市场,也不一定就扼杀了民族产业。十几年前,当“三洋”、“东芝”、“松下”横扫中国市场以后,很多人都说“狼来了”,当时“雪花”、“伯乐”等名牌纷纷“落马”遭淘汰。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电器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我们今天就不会有“海尔”。“长虹”等畅销世界的名牌产品。这难道不是…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言理 《瞭望》1988,(34)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那么些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文件也下了一摞一摞,有关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乃至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人们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可为什么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啧有怨言,哀叹“怀才不遇”呢?时下有一种解释,曰: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太差。诚然,这是有道理的。但仅举此一端,以为问题症结尽在于斯,又不免贻以偏概全之讥。笔者认为,提倡尊重知识分子,首先要解决一个尊重什么,如何尊重的问题。当初伯乐相中千里马,设若他将此马置金屋以藏之,添夜草以催肥,而容不得它振鬃扬蹄,驰骋疆场,那千里马纵  相似文献   

13.
刘墉 《党政论坛》2010,(16):16-16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昵?“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9,(24):13-13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等病了再去治。已经晚了,要在未病之前就要搞好预防。  相似文献   

15.
距离     
大师问他的弟予:“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大声喊叫?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喊叫?”  相似文献   

16.
刘瑜 《党政论坛》2010,(4):11-11
几年前,一个博士同学突然宣布不读了,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地铁售票员。”我大笑,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辍学要当地铁售票员?  相似文献   

17.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19.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20.
还完债再走     
郭海婴 《党政论坛》2010,(16):14-14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方丈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你的债都还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