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凡事皆有度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晳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2月4日,父亲肖思明走完92年的人生道路,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封他写给子女的信。父亲晚年时写的字不易辨认,一般是他写完材料,再由别人誊写,这封信是父亲的底稿。信里主要讲,父亲看到《人民日报》连续报道教育子女的文章,就复印几份,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要我们身体力行,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提高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梁宏达 《各界》2014,(11):53-55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大约活了68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现在辽宁省抚顺市范围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真部落,他的父亲在这个部落里头还挺有地位。可是,他父亲再有地位也是穷人,家里生活挺困难的。而且在努尔哈赤小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她的继母对他非打即骂,十分苛刻。努尔哈赤12岁时,家里人就让他出去干活养活自个儿。  相似文献   

4.
选择单调     
子沫 《党政论坛》2014,(14):59-59
看到一段关于蔡志忠的生活方式,很特别,裤子,汗衫,外套,同样款式,一买就一打,连颜色都不变,从不穿袜子,因为感觉影响灵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不喜欢应酬,来北京,除了必要的应酬,呆在宾馆里画画写文,他最长记录是42天没下楼。创作中国古典文化的那两年,他呆在日本,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  相似文献   

6.
黄河     
思一 《瞭望》1989,(37)
79年头一回看到黄河的画展是在上海虹口公园,那时他才15岁,展出了40幅画,是同他的父亲黄永厚联展的。在场听到一句评语,这叫大人小孩都没法生气:“儿子比老子好!”话是余白墅先生说的。上海人会看“苗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能塞人口么?过了几年,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用整页篇幅发表了黄河的毕业创作《女娲》,风格显得特异而闲散。女  相似文献   

7.
刘维隆 《慈善》2021,(2):56-59
父亲是一个温厚严肃、沉默寡言的人。从我记事起,他就在学校教书,只有周末和放假回家。他自己甚是敬业,精进不辍,从小学直到西安职工业余大学任教,一路好声。街坊邻居称他为刘先生,亲戚朋友称他为五伯、五哥,人们到他面前都显得非常恭敬;同院的孩子见他在家都会把脚步放轻点,语声放小点,我们更不例外。但我从没见过他发怒失形、高声呵斥过谁,就是我们哥俩闹仗打架,我只记得有一次实在不可开交,他回来只是数语教导,用竹板在哥哥手上打了20板,用筷子在我手上打了10下,就这让我们记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8.
从1948年4月21日入狱到9月30日就义,干孝和在狱中共写下50封家书,平均两三天就要写下一封,他的亲人对他在狱中的苦难生活很担心,他用这些书信劝慰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继续好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铃铛 《侨园》2014,(9):18-19
竞宝遇王刚 蔡国庆是地道的北京人,在四合院里长大。他的收藏史,还得从家族说起。蔡国庆的奶奶和父亲都是旗人,小时他看奶奶常戴一只很漂亮的翡翠手镯,就追着奶奶问这问那。父亲是个钟爱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知识分子。看儿子好学,就决定带他出去长长见识,这一带就把他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两记耳光     
湖南教育学院的一位教师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读中学的儿子从外面回来看见后,蛮横地不准父亲看,还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把身为讲师的父亲赶跑了。这个狂妄悖逆的儿子是谁?他就是盗窃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主犯许反帝。此人如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7,(Z2)
正我的父亲已经故去十五载了,昨晚梦中又见到您的身影,我在您的呼唤中惊醒,我想这也许是常人所讲的"日有所想,梦有所思"的缘故吧!爸爸,女儿真的很想您。我的父亲从小父母双亡,14岁那年他就跟着八路军去抗日,我们这些孩子是听着父亲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父亲讲的故事我们百听不厌,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对党忠诚,因为正直忠厚,不  相似文献   

12.
每到三月,我们就会想起雷锋,以及与学雷锋有关的人和事。然而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对学雷锋行动的评价与反应,正在悄悄变化着。笔者见过这样一条消息:山东曹县民兵连长田永亮曾在抚顺雷锋团当兵,档案上有着“学雷锋标兵”、顺城区人大代表、“十大精英最佳青年”等鲜红的记载。1991年12月退伍后,他在探望未婚妻时,团帮邻居控煤球,抱冬贮白菜,给学生讲雷锋的故事,被未来的岳父认为是在部队学雷锋学便了,退了这门亲事。他看到一村民到他父亲的诊所看病,因经济桔据,用12公斤小麦顶药费,便劝父亲不要小麦,还自己掏出10无钱…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大城市里都有了自动电话设备,它比手插话机先进方便了许多,但有一人却为之恼火,此公使是蒋介石。蒋介石一拿起话筒就拨号码,可总是打不通,其实先要听一下有无“蝉鸣声”,如果有,说明线路没空,得等一等再发,可蒋介石根本不管这些,连续拨不通时,就暴跳如雷。后来电话局拨了根专线供其随时使用,蒋介石还是打不通。原来武汉电话是5位制,他往往只拨了4位就不拨了,比较大的数字,如“旷、“8”,他还没有拨到位就放手了。这样打,当然不是打不通就是打错了。他只要连续几次拨不通,就气恼地把听筒使劲一掼。…  相似文献   

14.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15.
程郁 《各界》2011,(9):22-25
母亲王慕冰在《广西日报》任编辑,父亲程兴业在南宁一中任教,我家就住在报社。食堂前的大字报先提打倒报社社长,后又针对广西的第一把手韦国清,最后刘少奇的名字也被打大叉了。我回去问母亲,这样一个个打倒,最后会不会打倒毛主席?母亲大惊失色,叫我不要胡说。街上越来越闹腾,报社涌来一批批红卫兵,围成一堆堆大声辩论。某天打起来了,石...  相似文献   

16.
岑燮钧 《各界》2013,(3):76-77
说到谢灵运,人们大抵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却不知他首先是一位“高富帅”。如果我们人肉搜索一‘下,就能查到他的背景资料。他的祖父叫谢玄,是谢安的侄子,做过东晋的车骑将军:他的父亲叫谢埃,做过秘书郎,可惜死得早。他们谢家,从谢安淝水一战奠定基业以来,就一直是豪门大族。所以,要做官就做官,要玩乐就玩乐,一切都是囊中之物。  相似文献   

17.
命运与绳索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4-14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8.
棕黄鼠之死     
程刚 《党政论坛》2013,(18):23-23
澳大利亚草原上有一种鼠叫棕黄鼠,因为这种鼠全身长有棕黄色的毛而得名。平时,棕黄鼠只有一个洞穴,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寻找食物,然后放进洞穴里。但总有一些棕黄鼠突然之间发起了神经,每天不顾一切地打洞,几天之后,这个洞穴就变成了四通八达。有意思的是,凡是打有四通八达洞穴的棕黄鼠,不久后都会自动死亡。棕黄鼠为什么打成了四通八达的洞后会死亡呢?一位动物爱好者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发现,凡是奋力打洞的棕黄鼠,事先在它洞穴不远处都会有一条蛇、或是狼、或是草地狐等食肉动物经过,棕黄鼠只要看到它们,  相似文献   

19.
方寸写人生     
胡崇炜 《侨园》2023,(3):64-65
<正>认识勇孝是在30多年前,那时我是书法爱好者,作品还没有参加过省展。勇孝比我进步快,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时勇孝不认识我,我对勇孝却有几分敬意,原因是我的老师王玉斌先生求勇孝给我刻了一方印。作为一个初学者,能有一方篆刻家治的印,是十分荣幸的事儿。后来,勇孝开了酿名斋,在周易这个更大的领域里有了不凡的作为。2013年,勇孝因一事找我,我们跨越了20多年又坐在一起。我跟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最早给我治的那方印。  相似文献   

20.
玉置天成 《各界》2013,(12):92-93
初相见,花招迭出为你钟情 傅抱石的父亲是南昌城里修伞的,自他记事不久父亲就生肺病早逝,他随母亲修伞度日。巧的是他幼年居住的小巷内,左有刻字店,右有裱画铺,傅抱石耳濡目染,从小得到艺术的熏陶,对绘画和篆刻发生了兴趣,开始了最初的艺术涉猎。凭着天生的聪慧和刻苦努力,傅抱石成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