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5月16日,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陈杰率致公党省委一行赴重庆考察。在渝期间,川渝致公党就联手合作、服务西部大开发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川渝虽然分治,但巴山蜀水依然唇齿相依,成渝经济区的两个中心城市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结构和功能互补性,致公党要为川渝经济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川渝致公党共话西部大开发@沈致宣  相似文献   

2.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6):72-72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举行台湾星云大师等100多位佛教人士参加论坛,台湾工商界川渝经贸考察团来蓉考察,全国台联组团到商丘市梁园区考察,  相似文献   

3.
试论灾害意识及在减灾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强 《中国减灾》1992,2(2):20-22,10
灾害意识在人们同灾害斗争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日本从1982年开始,把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作为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日本东海大学贺世治等人开展的关于沿海居民防水防灾意识长期变化的考察;名古屋工业大学尾正志等人进行的对名古屋市南部集中暴雨灾害(1979年9月10日—13日)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05,(1):17-18
2004年,中国大陆的部分地区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涉及到的主要灾种有洪涝、干旱、风雹、地震、雪灾、泥石流等等,如东北春夏旱,云南三次大暴雨引起的严重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河南7、8月的强降雨,浙闽的“云娜”、“艾利”强台风以及川渝地区的洪涝,华南严重的秋旱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2005年气象灾害的整体趋势如何?气象涉及到与减灾救灾工作的业务又有哪些?气象专家从气象部门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灾害管理工作又有什么看法呢?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王永光和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减灾服务处处长邵俊年。  相似文献   

5.
日益严重,类型众多的灾害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影响巨大,加强灾害法制建设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国的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缺陷.我们必须加强灾害应急法制的理论研究、构建完备的灾害应急法制框架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职能,建立抗灾风险防范体系,以完善灾害应急法制.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程度上说,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有机会全面审视我们对待灾害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抗灾模式。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吗?我国是否已进入到了灾害多发期?下一场灾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它  相似文献   

7.
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对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心理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灾害影响的经济维度,也要关注灾害影响的社会维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汲取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应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1引言 尽管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消除所有的风险是不可能的,然而,有很多技术性的措施,传统实践以及公共经验能减轻经济和社会灾害的严重程度.虽然灾害和突出事件是自然界所固有的,但人类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秘书长的话说就是:"首要的是我们必须由(对灾害)反应的文化向预防的文化转变.预防不仅比救助更人道,而且更廉价……尤其是,我们不要忘记预防灾害在道德上是迫切的,并不亚于减少战争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应急预案"练"中取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经济学角度看,有计划地做事不仅能节约成本,更能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灾害管理.当今社会环境不断恶化,灾害频仍,巨灾发生的风险不断加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建立也为我们合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强 《中国减灾》2004,(1):35-37
灾害意识对人们的防灾减灾有重大影响。建立科学的灾害意识,人们对面临的灾害就会处于有准备的主动状态,相反,如果人们没有灾害意识或者没有正确的灾害观念,忽视防灾工程的建设,灾害到来便会措手不及,从而增加灾害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3-9日,借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安排的赴孟加拉国社区减灾工作考察之机,笔者实地了解了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工作。中孟两国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亚洲国家,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川渝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战略赋予了两省市新的战略定位,为两省市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深化川渝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川渝合作,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圈,既是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意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两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强化川渝联动 共建西部经济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川渝合作是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最佳选择,依托成都、重庆二大城市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川渝合作的构建模式和原则及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3—9日,借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安排的赴孟加拉国社区减灾工作考察之机,笔者实地了解了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工作。中孟两国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亚洲国家,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8,(2):5-5
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湖南郴州灾情的专列上对媒体说了一番话: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中献出生命的人。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了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坚强的领导、有力的指挥,也要有群众的支持、配合和理解。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战略.川渝两地共唱"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签署了《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方案》,一年以来,三地紧锣密鼓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共建行动,万达开建成"示范区",对成渝"双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构建新发展格局、带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宣汉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多人稀,山洪灾害不可避免.2005年7月8日,宣汉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全县上下奋力抗灾,把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在山区县如何防御山洪灾害?我们认为,要注重把握好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加强川渝合作 搞好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川渝两地再一次推向开放开发发展的前沿。川渝两地同处西部地区,建设川渝经济走廊,是对西部地区实行梯度开发的有力支撑,也是历史赋予这一地区全面发展经济的难得机遇,川渝携手、联合发展,是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 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次灾害,如2012年“7·21”北京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都江堰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中下旬辽宁抚顺洪水灾害、黑龙江秋季大洪水以及今年8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等,这几次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是“北涝南旱”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有涝灾越来越重的趋势.四是东部地区灾害形势相对较轻,而中西部越来越严峻.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救灾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20.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07,(5):1-1
■2007年8月30日,备受关注的首届"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高层论坛"在重庆隆重开幕,中央国家机关、川渝两地有关专家学者,有关方面负责人聚集一堂,研讨统筹城乡发展大业、共商川渝合作发展大计。此次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们认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重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