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成语叫做“杀鸡给猴看”,意思是惩治一部分人,以恐吓另一部分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场现形记》第53回就有这样的说法:“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看”究竟效果如何呢?笔者以为,可能不是很理想,要小,时下群众怎么会编出“大腐败作报告,中腐败听报告,小腐败带手  相似文献   

3.
要“杀鸡”也要“杀猴”晓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警示坏人,为什么要“杀鸡给猴看”呢?大概是因为猴子生性聪明,容易从“杀鸡”中汲取一点教训的缘故吧!然而,老是“杀鸡”而不“杀猴”,“猴”的胆子也会慢慢大起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4.
来个杀猴给鸡看如何辛纪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杀鸡给猴看,其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在反腐败斗争中,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杀"猴"给"鸡"看。因为"鸡"是小人物,"猴"是大人物,杀"鸡""猴"不看,错误照样犯,又该如何是好?因此,"鸡"杀得,"猴"也杀得,相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采由山西省侯马市的农民.王跟命能在北京一个“国”字头的协会里当个贸易委员会的主任。已经算是“高级农民”了。可是他并不知足,还想给自己扣上一顶“厅级”官帽。弄个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当当,还要泡上几个名模佳丽当情人。却最终被模特们“拖”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他作出的决策,都认为是正确的。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日后必反,我也深信不疑。因而,我一直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再看《三国演义》,便觉得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对魏延是存有偏见的,是不公正的。魏延后来的所谓“谋反”,也是诸葛亮给逼出来的。我弄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对魏延印象特差。当魏延杀韩玄、救黄忠,投奔刘备帐下时,诸葛亮便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幸亏刘备出面说情才免于一死。此后,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心存猜疑。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延曾提…  相似文献   

7.
张进军  郑霞 《共产党人》2004,(21):42-43
“假如我这次能侥幸活着回去,那么,我愿意当一辈子的给水兵;假如我不幸离同志们而去,那么,请求团党委在我还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一定要让我再看一眼钻机。”  相似文献   

8.
怎不杀猴?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杀鸡骇猴,单是给猴打预防针,是“生命诚可贵”使其慎行、珍重,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这猴本就已染罪孽,仍然仅仅是杀只鸡给他看,吓唬一下,怕是有失公道了。不但鸡会于心不服,大凡知情者都会问:为什么只“治鸡”,而不“治猴”呢?猴之不杀,自有其不杀的原故:一是有人不愿杀猴。怕杀了猴,影响集体形象,丢了先进,为“面子”,且不杀;怕杀了猴,迁及上司,失了靠山,或丢了乌纱,或影响升迁,为了“位…  相似文献   

9.
身正也怕影子斜刘绍楹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人们用它形容自己走得正,站得端,一身清白,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自是有几分道理。不过,细究一番,身正也并非不怕影子斜———倘若有些心术不正的宵小之徒抓住你的影子大作文章,恐怕连你的身子也要给弄歪的。...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     
日本人买“球迷闹事保险”日本长崎市民,在得悉长崎将是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赛场时,曾一度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但后来根据抽签结果,长崎将是英格兰队与尼日利亚队的比赛场地,市民们便傻了眼。原来,他们以前都看过录相,知道英国足球流氓的厉害。在警察和市民研究如何为世界杯作准备的会议上,许多店主诉说了种种担心,如:闹事的英国球迷是否会在街上露宿,是否会砸抢商店等等。有的店主明确表示,在世界杯比赛期间不敢营业。一家保险公司见此灵机一动,决定开办“球迷闹事保险”业务。为了保证所有商店在世界杯比赛期间都能照常营业,…  相似文献   

11.
一位光电公司的总经理,因下属工厂静电过高影响生产而决定召开会议,想听同仁有没有较好的解决之道。第一次开会时,他把问题做了说明,提供相关的数据后,开始征求意见,结果大家都执行静默权,低着头,避免跟他有眼神接触。他很不满地说:“来的都是管理者,对这么重要的问题竟然都没看法,都给我回去好好想一想,明天早上8点再开会!”  相似文献   

12.
“团场通过职代会形式,让我们明白了税费改革政策是怎么补的、补给谁,还让我们职工群众说了算,我今天行使了手中的权力,回去我要好好地给职工群众当讲解员”。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报》3月9日刊登政协委员邓伟志的发言。邓伟志说,不少人不怕内部通报,只怕公开见报。公开见报的威力是很大的。可惜我们在这方面的作用虽有所发挥,但是发挥得还很不够。不是舆论部门不肯发挥,而是难以发挥。问题是有人对他们横加阻拦,竖加阻拦,左打招呼,右打招呼。有很多“监督类”的文章发不出,甚至于连那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文章也不让发。建议多给报纸老总一点自主权。只要对“监督类”的文章加以监督,便不会乱。谁失实,就处分谁,看他还敢乱写吗?不要老是拿“社会影响”当顶门杠。老实说,许多用来卡“监督类”文章的…  相似文献   

14.
这天晚上,高家店主人高老头见天黑天客,便早早关了门,坐在火炉旁熬起了罐罐茶。突然,有人”笃笃”为见来门.起初他还以为是谁家摆酒场打发孩子来买酒的。不料开门一看,竟是村支书“除麻子”伸着将军肚竖在门前借着灯光,他还看见文书手中提着饭“皇台’栖,一阵寒暄之t,高老头将陈支书让进了小店、还没坐稳,陈支书便满脸准笑地说明了来意:“你看,是这样的,前天小寨子去了趟省城,回来后送我一瓶‘皇台’酒,T也知道我本来是老鼠德。这两年让胃病给搅得干脆喝下武了。所以……想麻烦你给我代销一下,价格嘛,就比原价低点;48元…  相似文献   

15.
邱瑜 《党的文献》2012,(5):123-124
人们常常认为,“杀鸡用牛刀”,是小题大做,把大气力用在了小事情上。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杀鸡”有时还真得用“牛刀”,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杀鸡用牛刀”,就是要善于集中各种力量,努力做好所需之事。对此,邓小平就曾提倡过。  相似文献   

16.
194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吩咐卫士:今天我要在家招待客人,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中午就在这里吃饭,你们准备一下。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给卫士们布置任务。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十分普通,他便对李家骥说:你到招待科弄些好点的餐具来。李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的重庆有一处唤作“二流堂”的“捆绑房子”,其中住着一群自由文化人。这里可以不受茶馆“莫谈国事”招贴的束缚,任你高谈阔论,饮酒高歌。进步文化人闻风而至,于是这里便成了他们碰头集会的好去处。 寓所的名字“二流堂”固然别致,与众不同,也颇有名气,但当时却没有弄到惊天动地、世人皆知的地步。1957年反右运动,石破天惊,“二流堂”变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一些部门、单位的违纪案件时,一些违纪行为往往是已经“集体研究”。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三不怕一不力”。一是“集体承担责任不怕”。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阳奉阴违甚至拒不执行。以为有“集体”承担责任,法不责众,违纪起来便有恃无恐,无所顾忌。二是“只要不装入  相似文献   

19.
办公室主任老方和副主任小刘,忙了一个星期,总算写完了局里给上级的工作报告草稿。他们都熟悉局长的脾气,喜欢报告写得长点、热闹点,所以特意多举了几个例子。稿子送到局长手里,不料他一看只写了四页,便皱起了眉头说:“分量不够吧!给上面的报告可马虎不得。你们拿回去再充实充实。”末了还一再叮嘱:“文章不要怕改嘛!”老方为难了,心想党委讨论到的内容都写进去了,怎么还嫌分量不够。  相似文献   

20.
元帅回故里,次数都不多。少回去甚至不回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点是相似的:即一个“忙”字、一个“怕”字。忙:身居要职,日理万机,加之晚年多数身体不好;怕:既怕给家乡添麻烦。同时也怕给家乡搞了特殊化,有损党的名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