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什么是"愤青"现象】"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5年第一期刊登了任丙强先生的《小议网络上的愤青》一文 ,称网络上的愤青不理性 ,很多愤怒源自“无名之火”。笔者不太认同。愤青者 ,愤天下可愤之事 ,愤天下该愤之人 ,并非无聊之愤 ,并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病呻吟 ,而是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反思。当今之世 ,总结起来愤青们所愤大抵有三。一愤社会贫富差距 ;二愤社会腐败 ;三愤外国欺侮和国人一味崇洋媚外。这三愤 ,皆是涉及国家之本 ,关乎国计民生 ,是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因为对国家民族民生忧心忡忡 ,愤青们才拿起键盘 ,在网络上大声疾呼 ,以期警醒人们。至少愤青们不是整天…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上若干重要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作用,历史工作者对他们作出了比较实事求是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其中有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曾经有过起落和反复,但很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然而,近年影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却大起大落,例如<走向共和>中的慈禧、李鸿章等,<乾隆王朝>中的和珅等.  相似文献   

5.
网络对女性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整个社会性别意识的提高,推动着女性运动和事业的发展,为女性争得了"说话"的权利.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女性改变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女性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指出的是网络世界中女性发展的一些失衡与错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学视野对网络"哄客"及其现象进行界定,并分析指出了网络"哄客"的类型和特征."哄客"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应关注网络"哄客"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7.
愤青误国     
《创造》2017,(10)
<正>愤青一般都是标榜自己"爱国"的,经典的爱国愤青是一些只讲奉献、不讲获取的无我主义者。他们的口号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诚然,粗粗地看,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国家"是"国家"还是"祖国",是政权还是文化共同体。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公民与政府立约构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生代"青年群体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网络里流行的"干物族"、"脑残体"和"90后贱女孩"三种文化现象,认为青年一代在对传统文化反抗和自我追求的同时也陷入了迷茫,进而对"新生代"青年群体如何在社会的压力和缝隙里寻找出路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泄密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一是西方文化中的极端自由主义和对政府的反感造就了一批"黑客罗宾汉";二是西方一些国家在网络自由方面的虚伪表现在网络世界中遭遇反弹;三是法律没有处理好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四是网络技术的某些特性刺激了网络泄密事件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议网络上的愤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愤青”大抵指“愤怒的青年” ,该词很具表现力 ,一种桀骜不逊、咬牙切齿的形象跃然纸上。大概来说 ,愤怒总是有原因的。无名之火应当不多吧。那么愤青因何而忿忿不平呢 ?愤青发怒的事情还真不少 ,大到国家的国际关系政策 ,小到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 ,都在愤恨之列。愤青会对小资的情调嗤之以鼻 ,对大众的浑浑噩噩痛心疾首 ,对一切事情都表示不屑 ,一派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架式。实际上 ,这只不过是愤青的发泄形式而已。愤青的忿忿不平没有什么缘由 ,是无名之火。然而 ,单纯的无名之火是难以维继的。这时 ,民族主义成为了愤青的助燃剂 ,来了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莓族"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族"是对于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性格特征的形象比喻.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创造力强,但是心理素质较差,对压力的抵抗性弱.本文在总结了"草莓族"的特征之后,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了"草莓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对企业和高校如何应对"草莓族"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描述了"人肉搜索"的来源,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深入探查"人肉搜索"的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互动的心理因素,审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性对待"人肉搜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高华  张艳亮 《人民论坛》2020,(14):116-117
面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一些大学生常常在网络世界中宣泄负面情绪,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而成为"键盘侠"。要让大学生"键盘侠"走出局限、回归现实,引导他们"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合理释放压力,参与社团活动;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本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琪  郭泽林 《人民论坛》2020,(16):10-15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极端鹰派政客和机构,奉行对中国的舆论遏制和意识形态渗透战略,歪曲夸大与中国相关的负面新闻,甚至制造谣言对中国进行恶意抹黑。西方对华"无脑黑"是欧美国家流行已久的"黄祸论"在百年未有之国际变局下的畸形产物。在西方国家的舆论攻势下,中国应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国际舆论平台,进行及时有力的反击,为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健康活跃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在全国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政府、企业、学界等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关注者也都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给予了不同角度、层面的解析,并引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分析角度入手,力图在此方面寻找造成"民工荒"问题的一些原因,并借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吕玫  孟波 《青年论坛》2005,(5):100-101
写评论文章(评论作者、评论作品),写得好与坏的两个极端是"知音"和"隔靴搔痒".我们要追求前者而力戒后者,但也允许这之间渐进的过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网络的普及、公众事件在网上的强势传播及社会对网络事件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官员与其身份不符的言谈举止、服饰用度甚至表情细节,经过网络的搜索链接、评论解读和跟帖传播,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不少官员由此受到查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这使不少人对网络监督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人大监督不如新闻监督,新闻监督不如网络监督,这就有点片面和极端了.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深陷阿拉伯民族文化的"旋涡"、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泥潭"和大中东政治文化的"沼泽".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源于其唯我独尊的"自信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扩张文化架构",急于求成的"功利文化传统",以及极端错误的"战略文化指导",对世界文化的走向带来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严打"整治斗争的不断深入,监狱收押的"涉黑"罪犯日趋增多.与一般罪犯不同,此类罪犯在本质上具有极端的反社会性,且普遍持有对待改造的抵触心理、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和强烈的怨恨报复心理,并表现出行为方式的暴力性、残忍性,行为过程的狡诈性、应变性,对他犯的纠合性、扩散性和对干警的腐蚀性、渗透性.因此,监狱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