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  韩磊 《法治研究》2012,(3):48-55
在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争端解决案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公共机构"的认定问题,WTO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该问题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裁决。本文结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以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对于条约解释的规定,就该案中对于"公共机构"的认定作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专家组在法律解释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并分析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7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WTO争端案(WTO案件编号:DS413)散发专家组报告。①专家组裁定,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下就"电子支付服务"(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作出了承诺;中国要求由"银联"办理港澳人民币清算业  相似文献   

3.
拒绝许可问题是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关系问题上的一个焦点。在美国和欧盟,围绕这个问题,竞争执法领域分别发生了四个典型案件。在美国裁判的四个案件中,只有一个案件中的法院作出了强制许可的判决,而欧盟则在四个相关案件的三个案件中执法机构支持了原告并作出强制许可的判决。考究原因,除了具体案件事实的差异外,所涉知识产权(品)性质上的差异、创新性和投入回报的差异以及美欧政治体制所导致的法律体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司法实践和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专利法第48条规定了强制许可,争议较多,借鉴欧美的执法经验,中国未来在对待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案件中应当谨慎行事,对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正确把握和处理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1·21”空难案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起航空侵权案件。该案由于美国律师的参与及受害者亲属在美国法院起诉,案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起国内航空侵权案转化为涉外产品侵权责任案件。此类案件在中国实属罕见,案件提出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封该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变及我们应反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的融合必然要求法律最大限度的同一,中国立法应注意与国际社会通行规则接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的国际贸易纠纷中申诉方完全败诉的案件占专家组处理案件的10%强,主要原因是申诉方未能完成举证义务,申诉方没有正确提出诉请,被申诉方政府的声明使得专家组不支持诉请。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20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专家组就"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发布了裁定报告,做出了不利于中方的裁决。本文主要就案件的发展动态分析了中国相关措施的法律问题,从合理性及合法性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出中国适用WTO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WTO争端解决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报告对WTO各涵盖协定进行了丰富的解释。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争端解决案中,中国与美国围绕"公共机构"的认定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驳。专家组与上诉机构采用近乎完全相同的条约解释方法,却对该问题作出截然不同的裁决。本文拟通过分析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关于"公共机构"的法律解释,探求导致不同裁决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条约解释作出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体系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审慎例外加以平衡的。但是,审慎例外不具有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澄清其具体含义。随着美国诉中国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若干措施案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程序,专家组得以有机会首次对审慎例外加以界定并就审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所采取措施的最低标准加以认定。对审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加以认定涉及一成员方对于审慎目标重要性的先后顺位是否拥有最终决定权的问题;对所采取措施的最低标准加以认定涉及能否援引国际标准评估一项措施的合法性问题。无论案件结果如何,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解决审慎例外之争意味着金融监管领域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近几年,美国等国家就中国部分资源出口限制的法律问题诉至WTO,其中便包括稀土案。而2014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的专家组报告中,中国基本败诉。然而资源的争夺远没有结束,在下一个有关资源出口限制措施的案件发生之前,中国有必要对稀土案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一条在可以合理利用WTO规定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2日,美国以印度缺乏药品和农用化学品的专利保护并损害自身利益为由,要求与印度磋商。经过专家组裁决,上诉机构审议,最终美国和印度商定了执行期为15个月的补偿措施,以印度败诉而告终。本文主要围绕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分歧较大的关于专家组是否有权对美国作为替代性请求而提出的印度违反了TRIPS协议第63条规定的透明度义务做出裁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揭示维护程序正义尊严的重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DSU解决问题的程序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供给我们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先验,积极改正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救助与法律职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年前的一次亚太地区法律大会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把案件拖延、诉讼费用昂贵作为十分突出和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但是,一些中国代表不以为然,觉得西方国家有些大惊小怪。诉讼费用昂贵在当时的中国的确还不成其为一个问题。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诉讼活动也出现了一些发达国家在若干年前已经出现的问题,如法院案件剧增,案件拖延情况严重,诉讼成本提高,当事人支付费用增加等。与之相应,一些经济确有困难而又需要通过诉讼维护其权利的人开始“消费不起”。于是,法律援助制度开始建立,司法救助也应运而生。  在此之前,司法救…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下美国对华“双反”法律问题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前,其它WTO成员并没有针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主要面对和处理的都是有关反倾销方面的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并查案件不断增加。本文以美国对华双反的现状及特征为背景,通过对铜版纸案的具体分析,就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双反调查提出具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浩 《广东法学》2007,(3):53-59
我国是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刑事追诉制度的国家。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范围主要有三类,其中第三类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对第三类自诉案件的存在问题作指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和以法制健全市场规范著称的美国连续出现上市公司的欺诈大案。案发之后世界为之震惊。这些案件极大的触动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生活。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经济运行机制还相对落后。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本文根据最近美国上市公司所发生的欺诈案件分析了此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并据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参加公安部刑事侦查专家组的工作,在外地协破案件期间,对一些案件应用科技手段暴露出的问题,感想颇深,如鲠在喉。笔者撰写此文,不是对科技导侦的否定,而是对破案中应用科技手段出现问题的一种纠偏,或是冷静的、善意的提醒,促进刑侦科技手段更好、更快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专家组程序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仅对专家组的设立、专家组的组成、专家组审理案件的职权范围、专家组的职能、专家组审理案件的程序、专家组程序与上诉机构程序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 ,还结合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及DSU规则谈判的经验 ,对我国参与“美国 2 0 1钢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程序的情况和我国在多哈新议程谈判中在专家组程序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介绍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3,(12):76-80
本文对当前案件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吸收学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改进案件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认为,目前案件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案件质量评查问题,案件管理的行政化问题,案件管理的精细化问题,案件管理的人性化问题,案件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案件管理中奖惩机制的落实问题等等。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案件管理工作才能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04,(1)
1979年中国出产的糖精钠被当时的欧共体投诉倾销,这是中国第一次被反倾销。1988年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反倾销案件是中国第一次向美国提出按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来审理和裁定我国反倾销案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裁判文书是司法现状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调查收集的近千份环境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和中国的环境司法现状的梳理,发现并就裁判文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要素和变量,主要包括案件数量、裁判种类、文书性质、诉讼参加人、事实认定、裁判理由、裁判结果、案件终结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裁判文书角度探寻中国环境司法救济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