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远古时代 ,人们就认识到音乐的重要 ,中国早在三皇五帝时代 ,就已经重视音乐 ,并用音乐培养统治者人选。到了周代 ,周公“智礼作乐”。在这个最高统治者的推动下 ,礼乐交举 ,相辅相成 ,相互加强 ,为的是以造就一种祥和的社会和人的心理世界。到孔子时代 ,孔子提出“乐以教和”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的主张 ,认为音乐可以移风易俗 ,认为艺术化的行为和人格 ,是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或最终阶段。在西方 ,莎士比亚曾说过 :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音乐 ,听了美妙的和声也无动于衷 ,那么他就是为非作歹的料子 ,他的灵魂像黑夜一样昏…  相似文献   

2.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潮州音乐是由唐宋宫廷音乐而流归儒家,保留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基因,被称为‘华夏正声”。潮州音乐扎根在潮州母语的深厚土壤之中,是潮州人的第二语言。改革开放30年,潮州音乐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传承张扬和激情四溢的当代显现,现时潮州音乐已如韩江人海,流向全国,流播世界。潮州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代显现,有助于建立多元的综合音乐观;有助于建构开放的音乐文化大格局;有助于造就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有助于促进潮乐史诗性作品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为政得人,所以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从而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盛世,为后世所称颂。  相似文献   

4.
幽它一默     
高见 有位不懂音乐的领导,在一次音乐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据我了解,现在我们乐队素质太差,进团已经几年了,还不懂“无”线谱,要加强一点责任心,进入二、三年以后,不懂无线谱,有线谱该懂了吧。” 秘书向他咬咬耳朵,“不是无线谱,是五线  相似文献   

5.
孙玲 《人事天地》2007,(6):24-25
他成功地跻身于三大产业界——计算机、音乐和动画电影;他是“天使与魔鬼结合体”的商业奇才;他创造了诸如:iMac,i—Tune,iPod……等一系列改变人们生活并引领这个时代风尚的产品。他就是美国“苹果”之父乔布斯。  相似文献   

6.
儿子在上小学,音乐天赋不怎么样,却令人吃惊地会唱许多儿歌,尤其是非音乐教师传授的、非正规渠道学来的“新儿歌”。隔三岔五,就能从儿子的口里听到一些流行于他及他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新儿歌”,而这些“新儿歌”中流露出来的消极、不健康情绪对他们的品德养成十分不利,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少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校园“新儿歌”大多是根据流传广泛的经典儿歌、流行歌曲、诗词作  相似文献   

7.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造就了毛泽东的哲学、业绩和风格。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仍然需要毛泽东,尤其需要他的哲学方法论,在其指导下,把第“二次革命”引向深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今天,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方法论,在理论上利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对哲学方法论一贯重视 毛泽东哲学的方法论就是指毛泽东常讲的“思想方法论”或“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对此,毛泽东一贯非常重视。 1920年,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他就把科学世界观看成是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他在致蔡和森的信中专门讲了个“方法问题”。其中讲到:“目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2000年 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江浙沪考察时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大批接班人。”六月,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了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领导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并指出:“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深刻理解并切实贯彻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紧完成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这是紧迫而重…  相似文献   

9.
王为民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采油工人。自从踏上油田这片土地,他便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投入到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他坚持“岗位做贡献,奉献为人民”,成为百万陆上石油职工学习的楷模。以“敬业、爱民、奉献”为核心内容的“为民精神”,是正为民同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弘扬“为民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承的,二者是相统一的。实现油田稳定发展,需要造就千千万万个王为民式的好工人。弘扬“为民精神”,是我们加强职工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王为民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涌现出来的石油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王为民精神集中体现了职工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道出了同情心存在的普遍性。孟子还高度评价了同情心在人性发展中的地位,认为“恻隐之心,仁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他把人的同情心上升到“仁”的高度去评价,并认为培养人的同情心是使人走向至圣至洁的“仁”的开端,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他教育经验的总结。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也为后来的  相似文献   

11.
公正: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正的精髓始终是“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造就现代意义的公正。公正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即实现从人身依附到平等与自由、从特权和平均主义到机会平等、从随机性慈善救济到制度化社会调剂、从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的分离到结合、从单一到多样的社会功能、从匮乏的资源基础到发达的经济基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实施“人才强国”要求统一战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责任,发挥优势;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统一战线要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强化基础,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突出重点,培养造就党外领导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培养造就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人通过“学习方法的改革”“文化素质的提高”“开拓创新素质”“音乐审美素质”“审美创新素质”几个方面阐述了跨世纪的大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与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强调“我”与“他者”之间经常性交往,“我”与“文本”、“我”和“世界”、“我”和“他者”都处在纵横交错的“网格”联系中。透析“对话主义”并将其喻义引入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探讨中,主流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之间应采取友好对话、相互“寻根”的交往方式。维护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琴弦是儒学,维护中国之所以为社会主义国度的最重要琴弦是马克思主义,二根琴弦采取“复调”式的合奏或许能奏出更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一、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好接班人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告诫全党,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不仅要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一定要从上到下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姜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把培养接班人看作是战略性的根本大计,指出:“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人民日报》1964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在解决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之  相似文献   

16.
姜夔在诗学审美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他的诗风有江西派的清劲明朗和晚唐绵貌蕴藉的风神。他的诗学审美建树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倡“与古人异”,主张有所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强调“天籁自鸣”,崇尚自然含蓄;讲究“诗法”,主张诗要“引咏情性”;提出诗有“四种高妙”,以“自然高妙”为至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明成祖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内外经管,使明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各地仓库都堆满了粮食,至“红腐不可食”,致使他在位的永  相似文献   

18.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开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容闳是近代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经过十六年的酝酿和努力 ,他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终于付诸实施 ,但十年后以中途夭折而告终。这除了与当时国内外大环境有关之外 ,也与时代造成容闳的双重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但是 ,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的影响并没有随其夭折而停滞 ,它为中国近代造就了一批有用人才 ,对之后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类的圣物。爱乐几乎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但在古代社会能挖掘出音乐治国安民功能者唯古中国而已。儒家治国靠两大支柱:礼与乐。“礼主异,乐主和”。“异”易致乱,“和”则可止乱。故“异”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等级制,“和”则是目的。有异有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则国治,和则民安。世界其他古国如古希腊,也曾给予音乐以崇高地位。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运动形成了美妙的音乐,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与发出乐声的物体。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乐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净化心灵、精神享受。但是,古代西方仅认识到音乐的神奇,只发现了音乐的教育、净化心灵及精神享受功能,并未意识到音乐尚有强大的治国功能。古代西方从未将音乐与法(尤其是国家根本大法)并列起来。只有古代中国将音乐与国家根本大法并列,并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最佳工具。这种以乐为法,以乐治国的思想为古代中国所独有。将这种思想挖掘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社会所用,当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勾勒出中国古代以乐治国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关键在于区“四大家”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大力倡导“干事文化”,造就了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