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云南特困民族地区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家族血缘性、传统习惯法的存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精神文化对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等诸多相关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这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的特殊性;而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传承文化场转换、替代则直接造成这一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严雪梅 《人民论坛》2014,(6):108-110
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文明的一种规范形式,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和积淀的体现。文章从习惯法的定义及存在的原因入手,指出完善习惯法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习惯法的现代化路径选择,必须要重视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并加强和引导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文明的一种规范形式,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和积淀的体现。文章从习惯法的定义及存在的原因入手,指出完善习惯法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习惯法的现代化路径选择,必须要重视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并加强和引导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总和.[1]它贴近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对少数民族内部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弥补了国家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阶段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在散杂居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甘南藏区习惯法来分析民族地区如何协调制定法与习惯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存在有着多元权威、生产力水平、习俗的保守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试图从立法认可、经济文化的发展、习惯法对于法律制度补充等多方面探索实现的路径。强调了民族社会中调解的程序价值,宗教的和谐价值,家法的矫正价值对于现代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依法治理社会至关重要。而少数民族习惯法就是乡规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研究民族习惯法的内生机理,才能深入研究习惯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应通过实证研究和学理研究的方式,发掘习惯法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出发,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着力公民角色、文化兼容和一体格局的建设和拓展,从而形成多元治理秩序,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及其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的一种社会规范和习惯规则,其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调整和规范本民族成员的行为,来确定其信奉主体在本民族区域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社会关系的有限规制来达到维护本民族共同利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全面协调的原则,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前提下,通过积极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稳步有序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