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与陈圆圆同时代的吴伟业所著长诗《圆圆曲》中的警句。而另一位同时代人陆次云著《圆圆传》中认为这是讽刺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不顾家也不顾国的真实写照。“吴三桂驻衡州,留桃花陈夫人寓寺内”。这是《康熙贵州通志·寺观》及《贵阳府志·贵定县志稿》等,对陈圆圆题诗贵定兴福寺记载于诗题下的专注。沿此线索追踪,我们竟然接连找到其他有关吴三桂与陈圆圆在贵定的轶事记载达12例之多!可以说,在“陈圆圆魂归何处”的查找中,载于贵定的文史典籍处之多是其他地方难比拟的。“大清王朝”为了笼络络各阶层各势力,对于已死的…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历来是很看重“面子”的。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是为了面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上是出于对陈圆圆之情,实际上是因为戴了“绿帽子”,也是为了面子:韩信“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这丢尽面子的事,却激励他日后为自己挣回了天大的面子。“面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很微妙的东西。因此,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醉红尘 《廉政瞭望》2009,(10):40-41
在最近公布的京城反贪“十大精品案件”中,副厅级高官胡平阳受贿一案名列其中。作为政坛明星,胡平阳在情感与道德发生冲突之后,觉得辜负了“红颜知己”。为了弥补愧疚,他居然侥幸一贪,受贿30万元“借给”了“红颜知己”,结果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吴三桂降清这段历史和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理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直如此?  相似文献   

6.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起事不到一年,便打进了北京城。眼看大功告成,江山垂手可得,李自成却在关乎成败之际松了劲,数万义军无视山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的隐患,沉迷京城大肆享乐天天过年。假意归顺的吴三桂趁他们失去警惕之机投降了清军。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进攻下,李自成措手  相似文献   

7.
初冬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面对土墙泥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不由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京赶考,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史》上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同甘苦”。由…  相似文献   

8.
近来,关于“权力的滋味”一再被提及。权力究竟是什么滋味,众说纷纭,但读了杨洪的案例报道后,似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杨洪在位时可谓颐指气使、随心所欲,用“无所不能”来形容也并不过分。在他的操作与关照下,名义上是“干妹妹”的情妇在仕途上阔步前进。他手中的权力成了可以点石成金的魔棒,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向情妇上交上千万元受贿款,并力助情妇轻而易举地获取数千万元“中介费”;他还“一言九鼎”地将石膏山改成“仕高山”,就连民政部都奈何他不得。如此说一不二,会是何等开心,何等自得,何等愉悦!  相似文献   

9.
何士龙 《党课》2010,(24):106-109
中国古人歌咏美女,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如果把“北方”换成“西方”,这句歌词便成了古希腊美女海伦再真实不过的人生写照。人们都说红颜祸水,苏妲己引得周武反戈,杨玉环招致六军驻足,可不管是特洛伊的长老还是希腊联军的战士都纷纷声称那场由争夺海伦引起的耗时十载的战争打得值。  相似文献   

10.
在靖边县,人们都说:“他是个好人!”“好人”的名字叫詹立军。他说话直截了当,做事干脆利落,质朴的如同一把泥土。詹立军做官而不爱钱,有权而不谋私,他胸怀坦荡、清正廉洁。1985年,詹立军被任命为红墩界乡乡长,在一般人看来,他既有了钱也有了权。但他说:“...  相似文献   

11.
姚远 《世纪风采》2007,(4):18-21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他才华横溢,声名显赫,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剧作家、诗人,被誉为“当代关汉卿”。田汉与4位红颜知己的情感故事,戏剧性地演绎于“戏中戏”中。他与第一任妻子从儿时相识到相恋,不幸的是她只活了21岁。  相似文献   

12.
与几位铁路职工闲叙,问起一位公寓青工单位的效益时,他不无激动地说:“效益还差不多,就是把人管得太死、太严,没有你们轻松!”工段一位青工接着说:“管得严不怕,只要效益好,还有奖金!我们有时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全!”另一位下岗职工则说:“都比俺强多了,每月到头,有工资,有奖金,俺就那一点生活费,算计着用,算计着花,想找个位好好干,都不容易,恁可要把岗位当回事哩!”笔者不尽默默点头,更赞赏这位下岗工“把岗位当回事”说的实在。“把岗位当回事”这句话说的实在,不仅仅是出自一位下岗职工之口,而且是建立在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詹国枢 《奋斗》2011,(12):62-62
近些日子,有关温州老板弃厂“跑路”的新闻成了公众议论的焦点。有说已经跑了好几十位的,有说一天跑了七八个的。好家伙,连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温州的老板们也吃不消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与冷酷,抛妻弃子,落荒而逃,可见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14.
洗心(随笔)     
久居尘世,不仅要洗脸、洗衣,心也要经常洗涤。心乃人身之本,心乃人身之源,万念由心而生。人生虽有三宝,然无心,何谈“精、气、神”。曾国藩曾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又道: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经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古人都知扫却杂念,洗涤心灵,而成克杰、胡长清之流为一己私利,为红颜知己置党纪国法而不顾,究其原因,皆为私欲,为权欲,为色俗。这私欲、权欲、色欲都是心不静,…  相似文献   

15.
一位即将退休的朋友对我说,有个曾叫他叔叔、继而叫他老师的年轻人,因为有了点权力,现在却轻慢地对他直呼其名,他颇感老小错位,心中不悦。我宽慰他说:姓名乃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本来就是供人叫唤的,就让他叫去好了,不值得自寻烦恼,做人应该豁达大度一些。于是他默默然,接受了我的劝慰。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年轻时有些长者叫我“小陈”,感到很亲切。一般人都直称姓名,也觉得很自然。随着年龄增长,于是有人改唤我“老陈”,有的则以职务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己。”意思是说:“‘知人’而‘治人’容易;‘知己’而‘治己’就困难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中,往往“忧他”者甚多,“优己”者甚少。正如有的同志对公款吃  相似文献   

17.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0)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反“左”的意见受到了严厉批判。张闻天对此持有异议。有人劝他少说为佳,可张闻天却答道:“‘物不平则鸣’!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讲真话!”于是,在会上他大胆发言:“……我讲一下党内民主作风问题。毛主席常说,要敢...  相似文献   

18.
“自讼”语出《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看来孔老夫子是机‘自讼”当作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的,以至于对人能否达到这种境界持怀疑态度,所以他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看到自己的过错就能‘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呢。”说来也是,悠悠往古,能够像“汉大丞相”诸葛亮那样,因错用马稷,失守街亭,就上疏自责“明不知人”,“授任无方”,请求“自贬三级,以督厥咎”的,能有几人呢?然而“自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批评,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却是不可须臾离之的传家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转折关头,如何使全党在胜利面前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和优良传统作风、迅速夺取全国最后胜利,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毛泽东主席联想起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由于居功自傲,导致失败的沉痛教训,于是他多次向中央工作人员讲述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故事,反复告诫大家“我们不要学李自成”,并教育全党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陶勇,原名张道庸,安徽省霍邱县叶集乡人,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全军。他鼻梁笔直,嘴唇厚实,一双卧蚕眉,临阵作战时常脱外衣,赤膊冲锋,人称“拼命三郎”。陶勇作战指挥快捷流畅,遇到红颜知己不忘来上一段闪电般的爱情恋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