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问题,是随着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近代实践向现代实践的转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重要哲学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开始了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但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使用不仅高频率而且意义含混.为此,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也是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章新若 《求索》2013,(10):89-9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把钥匙,却在各种各样的花哨争论中逐渐丧失了它最具体最本真的变革意义。本文认为,“实践”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一脉相承的哲学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蕴含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革命可能性,即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的超越,也是人自身存在方式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世界概念是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从"世界概念的历史演化"、"实践概念的三层内涵"、"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即‘改变世界'"三个方面来看,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概念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独特内涵.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是历史中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4.
"总体性"范畴是一个潜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我们从马克思文本中不难捕捉到总体性思维方式.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阈下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改造创新.马克思以劳动实践活动为现实基础,以实践辩证法为推动力,构建了人、自然、社会这个有机整体.整个社会历史即表现为人的劳动创造的结果,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凸显劳动概念总体性原则的运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正面临着精神危机.因此,研究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总体性原则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把握,对当代人的自我认知以及精神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有助于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经验主义的障碍,助推马克思主义走向现实、成为现实。马克思的"现实"概念具有三重意义。在价值论层面,"现实"概念始终依附于人的"类力量"的完成这个价值概念,意味着人的自我实现。在本体论层面,现实指个人的感性活动以及通过这种活动创造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认识论层面,现实是为了具体地认识社会历史总体,在思维的行程中再现的具体的总体。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在马克思那里,现实是关于人、为了人并通过人的感性活动生产和再生产的具体总体的世界。遵照这种理解,理论若要走向现实就必须凸显理论的"人民性",落脚于人的感性活动,聚焦于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文本中,马克思曾反复论及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推进了对历史观念的现代理解,但这是一种思考世界的危险方式,其对必然性的揭示最终必将带来对自由和行动的否定。阿伦特准确把握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本特征,但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唯物史观是立足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理论,实践辩证法预示了自由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是本体论的运思方式.本体论是依靠辩证法的概念运作成就自身的.放弃辩证法的概念运作本性而诉诸于"诗性"思维,只能减弱哲学的生存力量.马克思以感性实践活动使本体与现象界贯通起来,也为辩证法提供了真实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俞吾金撰文指出,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视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因为这双重关系正好统一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而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人的生存实践就是生产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财富不但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性的概念,反而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马克思反对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认为在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确立了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的原则.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活动作为人的一种本源性生命活动方式成为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深层依据.因此,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真蕴的关键就在于理解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那就是:说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实现只有与人的历史运动、与人为争取人本真的生存所进行一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才有可能.这样的自由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自由也是实践努力的方向,因为自由是一种价值趣向.如此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当代人境遇(生态危机、价值虚无和普遍异化等)的改变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李凤莲 《求索》2008,(4):80-82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马克思不仅坚持从人的生存的整体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面性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还着重探讨了人的实践存在的本质实现,论证并提出人的实践存在的现实实现的三条基本路径,即人的主体性生成、人的自由个性张扬、人的超越意识激发。  相似文献   

14.
一 马克思哲学凭借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哲学 ,凸现鲜明的当代特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实践思维方式就是以人的现实实践为核心 ,是“从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主观性和客观性在现实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 ,以本原存在和超越形态在现实活动中的统一关系为依据 ,去观察各种事物、理解现实世界、回答两重化矛盾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凭借实践思维方式 ,克服了以本体论思维方式为核心的传统哲学 ,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首先 ,实践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哲学成为真正现实的哲学。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之所以为本体论 ,就在于它把对…  相似文献   

15.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16.
狭义实践观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物质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人的其他活动都不能纳入实践界域,它对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存在着误解和误读,只看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批判,而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充分肯定;把《提纲》中的"感性的人的活动"等值于物质生产活动;用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概念代替哲学中的实践概念;错误地理解了在马克思之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广义的,实践就是人的各种生活活动的最一般的抽象,是指主体人使用一定的"劳动资料",把一定的"原材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华飞 《前沿》2014,(13):70-71
近年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受到学界不同程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领域涉及世界历史概念、世界历史的思想来源、全球化等多个层面。但是,究其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如对世界历史资源的挖掘不够、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把握不到位等不足。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必须探寻其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的观点不仅具有其重要的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论意蕴,还具有其更为重要的世界观意蕴和以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意蕴,即:在人类实践活动与客观物质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链条中,在以往阶段上的人类实践活动与后继历史阶段上的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客观世界的生成过程中,起过重大的创造作用,是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根据之一,因而,只有既从客观物质世界固有运动规律与以往人类主体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中来理解和认识问题,才能深入合理地认识和把握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这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意蕴的重大当代价值之一,就在于为人们增强对现实实践活动的历史后果的预见性和自觉性,以便为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哲学理论锁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思想从表述的角度可以分为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终极目标,把实践活动作为改变世界的主体思路,从实践出发提出改变世界的课题。实践系统要求在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同时,通过批判来超越他的思想。哲学家不能只是解释世界,要能够改变世界,这才是马克思思想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李云峰 《理论月刊》2007,30(11):38-41
本文提出虽然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从多重意义上使用过主体或人的概念,但是,在马克思学说中有一个特定含义的人的概念,即作为马克思学说出发点的人的概念。笔者以为马克思学说中的人要与法律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结合起来理解。马克思学说中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而作为马克思学说出发点的人,作为马克思学说体系核心概念的人,应该是从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及相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经济基本单位。这种经济基本单位在工业社会主要是以企业法人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基本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