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丹增 《今日民族》2004,(6):4-5,Z006,Z007,8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王中桥 《理论月刊》2001,1(2):14-17
文化产业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决定文化产品必须进入市场,文化市场决定文化必须产业化经营。要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调整结构,着力进行体制和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产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界定基本上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文化的属性;二是产业的属性。就前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就后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产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2,(6):63-63
黄永林、罗忻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重要基础,文化创意为基本前提,文化科技为强大动力,文化园区为主要平台,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而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因此,研究文化资源、文化创意、文化科技和文化园区等核心要素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毕励 《今日民族》2006,(2):12-14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章剑华 《群众》2006,(8):50-52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先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勾我们今火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强劲的势头,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思维,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本的效率,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盛长荣 《今日浙江》2008,(16):52-53
现代社会将文化与产业两个不同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化产业园区是指文化功能园区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更高业态。  相似文献   

8.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硬基础、硬资源。文化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无限增值、创意常新,加快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必要条件。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推进湖北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硬支撑、硬实力,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动力,全面增强湖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田忠宝 《前进》2013,(7):16-17
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承载了3500多万三晋儿女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期盼,寄托着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干部群众推动山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的希冀和自信,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宣传文化工作者,认真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发展的一个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决定国家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强与弱直接关涉到一个国家文化的安全状况。在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安全的维护面临发达国家的全方位挑战,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与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世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综合国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新形势,新阶段,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繁荣城乡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一个重要发展领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业内人士也在不断探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方略。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站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民族文化心态的高度,分析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了积极利用文化自信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要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树立起一个富有感染力和视听冲击力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打造可以依托有形的自然生态、文物古址,也可以依托无形的民间文艺、土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既关系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可以说,做好一个文化品牌,能够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良性整合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文敏 《今日海南》2010,(12):22-22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起到培养文化产业消费群体,引导和刺激文化消费的作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扶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思想认识和改革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十六大一方面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分别作了阐述;另一方面,强调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就文化的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文化法制建设、文化市场培育等问题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刘红  马乔  张森 《理论月刊》2023,(5):116-126
文化资源是构成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文化自信得以彰显的重要依托。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市场化的演进,也被深深地刻上了数字技术的烙印,这模糊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之间的产权界限,引致了一定程度的产权侵蚀。从文化资源产权的嬗变逻辑出发考察数字时代文化资源的产权特征与异化,探讨文化资源产权的帕累托区域与破局之路,是为中国文化产业及其数字化发展寻求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简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斌龙 《前进》2003,(7):35-36
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它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科学论断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兴起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可行的发展路径。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类型:1、文化产品、资源自身的产业化经营。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少峰 《时事报告》2013,(12):40-4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对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又是对今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9.
鄢春涛 《政策》2003,(10):49-49
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当前,要结合湖北经济大省的实际,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投入原则,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招宇 《前进》2008,(1):49-51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