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国家文化安全主要由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国民价值观念安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安全、民族风俗习惯和公民生活方式安全、语言文字安全、历史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安全等几个方面构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挑战,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文化主权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对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能力,对保障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佩芬 《思想战线》2011,37(5):79-8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向上的灵魂和动力。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一把"双刃剑",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正效应,反之则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负效应。为此,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建立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构架国家文化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等,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代民族国家整个文化运作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本论文根据产业关联关系,分析了文化产业的产业价值,指出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培育新的经济形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墨 《新东方》2008,(8):39-42
美国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国家,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总体实力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抗衡。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原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跃升世界第一大文化国。翻译与引介美国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确立发展文化产业的国策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94年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10年间,从对文化可否“产业化”的质疑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确定,从《中国文化报》最早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讨论到写进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政府工作的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讲就是保持与“三个代表”的一致性,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竞争力及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欧盟国家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欧盟国家在处理国际文化关系上都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主张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在本国文化建设上,中国与欧盟国家都鼓励竞争,同时强调国家对文化发展进行宏观管理,注重扶持和资助文化产业;对本国文化产业实行保护性政策,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安全等方面,也有许多相近的做法。由于中国与欧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不同,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文化建设旨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因此,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领域更广、也更深刻。  相似文献   

8.
杨世生  张育贤 《前沿》2010,(24):160-16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各民族的文化出现了强势与弱势之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科技实力,向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如何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从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成为每一位爱国志士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揭晓 《前沿》2011,(16)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生死存亡。文化软实力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文化软实力为立足点,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试析文化产业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玉刚 《学习与实践》2006,(11):144-151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即国内文化市场竞争力和海外文化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文化创新力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文化竞争力具有多维价值。在文化和文化产业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维度,美国依赖强势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秩序重组和发展走向的情况下,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理论是其理论框架的核心。解放文化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终将是文化力的竞争,媒介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介生产力的解放,不仅仅关系到媒介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文化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既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在体现资本本性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文化责任,其首要目的不是物的增殖,而是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全面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本性遮蔽了文化责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手段,这不但关系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文化产业,既要实现资本的经济目标,更要实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根本目标。因此,必须使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王永章 《政策》2003,(3):34-3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来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又要从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高度来加深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些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此.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守党性、协调互补、科学选择、主动性、开放性、与时俱进、科学宣传、循序渐进等重要原则:处理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学习与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等若干紧要的关系,并将它们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5.
夏红霞 《前沿》2008,2(4):171-174
文化创新是文化生命之源、先进文化的特质。它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有效地推进文化创新,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实践,着眼于文化体制、文化内容和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要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树立起一个富有感染力和视听冲击力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打造可以依托有形的自然生态、文物古址,也可以依托无形的民间文艺、土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既关系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可以说,做好一个文化品牌,能够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良性整合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时红杰 《长白学刊》2007,(4):135-137
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干调整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外先进文化,创新社会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要清醒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执政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与国内适应能力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开放的节奏与度,以及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宜采取渐进式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郭玉兰 《前进》2005,(3):47-48
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生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原创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持续旺盛发展。文化产业原创的理论指导是先进文化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道,作为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同时,又把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